APP下载

河东方言与婚俗文化

2013-08-15李仙娟1撖俊鸽2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河东婚俗馄饨

李仙娟1,撖俊鸽2

(1.运城学院 中文系,山西 运城 044000;2.绛县广播电视台,山西 绛县 043600)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般而言,操同一种方言的人,其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也比较趋于一致。[1]因此,民俗事象与方言词总会紧密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所说:言语不通,系乎水土,亦有风俗。

婚俗礼仪自古有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一般都会由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来记录表现。通过这些婚俗词,我们既可以简单勾勒出当地或周边婚俗的特点,也能了解当地婚俗的演变与文化。因而,方言是婚俗得以传承的语言载体,婚俗是方言记载和表现的内容意义。

河东(本文仅指山西运城所辖的县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河东婚俗,既有对古代婚俗礼仪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透视河东婚俗礼仪及婚俗词,我们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婚俗文化的一些蕴涵。

一、礼馍文化

晋南盛产小麦,人们对馒头有种特殊情结,在婚丧嫁娶中,礼馍是必不可少的。礼馍是一种面食艺术,是由面食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在河东婚俗中,礼馍样式很多,常见的有“馄饨馍”、“石榴馍”、“花旋子”等。“馄饨”并非常见的带馅的面食。它多呈圆形,体较大,表面大都有一个“嘴嘴”和装饰的“沿”。据说这个形状来自女性的乳房,是母系社会生殖崇拜文化的遗存。

“馄饨馍”有的是素面,不加装饰,这种礼馍大多是亲戚或邻里祝贺时带的。一般送两个,成双成对。不过亲戚往往在“馄饨”上插上煮熟的红皮鸡蛋,邻里主要在上面点个红点,求喜庆。在临猗,迎娶前日,男方送“蜜油馄饨”,是一种由蜂蜜、食用油加面粉做成的礼馍。一般将面和好后擀成面片,撒上蜂蜜、食用油,然后卷成团夹在礼馍中间,寓意新人生活甜甜蜜蜜。有的绘装饰物,夏县、闻喜、河津比较盛行“莲花馄饨”,即在“馄饨”上插有面塑莲花的造型,不同的是前两县迎娶当天用,河津是订婚之物。

“石榴馍”在夏县流行,即在新人的床上摆放一对酷似石榴的花馍,一般素面捏制,在圆形的馍馍顶端捏出石榴嘴,果皮上剪出绿叶状,底座上再衬上面塑的莲花。这种礼馍在婚礼中绝对不能少,取其多子之意,象征多子多福。

“花旋子”在稷山盛行,它是重要亲戚所送的礼馍,馍上镶有龙凤,有的染有色彩。当地“滚旋子”非常有情趣,即新郎拿着“花旋子”从屋外窗户往里滚,新娘盘腿坐在炕上或床上接,若底朝上,预生男孩;若花向上,预生女孩。同时旁边有人念诵歌谣:滚、滚、滚旋子,过年要个亲蛋子。要小子(生男孩)要那能写会算的,不要那下苦卖炭的;要女子(生女孩)要那能描会剪的,不要那痴眉信眼(不聪明、笨拙)的。[2]礼馍“镶有龙凤”与“滚旋子”都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期盼早生贵子的象征。

二、祈子思想

从古到今,重子嗣在我国各地婚俗中都有很明显的显现。传统的婚俗中,新娘要“撒帐”,即向床上撒石榴、红枣、桂圆、栗子或莲子、花生或长生果之类,寓意“早生贵子”,或者在新人的被褥中缝上这些食物。有些地方还有“滚喜床”或“压床”的习俗,即让男方的侄子或外甥在新床上乱滚或过夜。[3]在河东万荣一带,迎亲队伍中男童“担鸡”的风俗,即有此意。扁担一边放有“公鸡”,“公鸡”是阳性的象征,预示多生男孩。另一边放有“大葱(保留葱须)、大蒜、藕或藕粉”等,预示新娘为婆家续延香火,多子多福。礼馍中的“莲花馄饨”、“石榴馍”、“花旋子”也彰显当地人们对后代子嗣的期盼。“莲花”与“石榴”都代表女性的生殖能力,人们崇尚这些多子、生命力强的事物,因而使之成为多子、贵子象征的吉祥物。

三、祖先崇拜

婚礼作为人生重要的社会活动,自古便受到相当的重视。《礼记》载: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因此河东婚俗中,男女两家迎娶当日都要祭告祖先,以寻求神灵、祖先的认可和保佑。一般在供奉桌上,陈祖先牌位,摆祖先照片,燃香炉,设点心、馄饨馍、水果之类的祭品,敬酒、烧纸、磕头答谢祖宗的庇佑,仪式比较隆重。迎娶准备返程“上马”时,新人要祭拜女方的祖先。女子通过祭告祖先,以此表示她即将离开本家族,请求祖先允许其脱离本家族,并获得本族神灵的保佑。在结婚典礼上,新人再次跪拜男方的祖先,以此祭告祖先娶妻之事,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确保宗族生命的延续和家族的兴旺发达。

入洞房后,新娘“踩四角”,即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有全福人在旁边念诵祝语:“踩,踩,踩四角,‘四脚娘娘’保护着。夫好着,媳好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四脚娘娘”即娥皇与女英。她们已成为保佑夫妻吉祥如意、百年之好的幸运之神了。有些县市是新郎新娘一起踩四角,据说谁先踩完谁当家。

在整个婚礼中,处处表现出祭告祖先与神灵之礼。因为祭告了祖先,并获得认可,婚姻关系才被正式确认,家族才能得到庇佑。敬告神灵,则是祷告消灾除难的一种方式,也是祈求平安、幸福的反映。

四、男尊女卑

在河东婚俗中,无论是“衔钥匙”、“提匣”还是“端脸盆”,都隐约呈现出传统的男尊女卑。“衔钥匙”即拿钥匙之义。在新娘陪嫁用品中,往往会有一对红箱子,里面放有新娘的一些用品,钥匙由新娘的弟弟保管。典礼结束后,婆家要赎钥匙。当给几百元的封子钱(红包)后,钥匙方可拿上。万荣一带称作“提匣”,“匣”是扁扁的小木盒,内装日常用品,外用红布包裹,由新娘兄弟提着,若没有,则由堂兄弟或外甥提匣,一般不会是妹妹或侄女。之后,小姑子等人为新嫂子接风洗尘,端水洗脸。此事必由女孩来做,不能是小叔子之类的男孩子,这很巧妙地折射出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传统的观念认为,男孩要传宗接代,是自家人。女孩要嫁人,是泼出去的水。女人就应该端茶倒水、相夫教子,不能凌驾男人之上。所以,无论“衔钥匙”,还是“提匣”,拿红包的自然要男孩,而伺候侍奉的就是女子。

五、宗族观念

中华民族是个极其重视宗族观念、世系传承的族群。自古以来,我国各地的宗族、家族思想很明显,同宗族的人往往聚居一起,有很大的凝聚力,对外似乎带有排他性。河东婚俗中“帮马”、“押马”即如此。

在当地,新郎迎娶新娘时返程称作“上马”。“上马”在河东某些县市的确存在,一般伴郎、新郎、新娘、伴娘四人各骑一匹带有红绸等装饰的大马返程,大多出了女方的村子或街道即改乘轿车。快到男方家时,又改乘骑马。在万荣,新娘哥尾随新娘,叫“帮马”;而临猗叫“押马”,是新娘哥走在最前面,即伴郎之前。一方面显示娘家的威望,一方面是护送新娘。这源于解放前后当地的风俗。以前新娘往往是坐轿子,为了让轿夫在路上少折腾新娘,往往由娘家哥相伴。若没有亲哥,可由堂哥代替,只能是自家的兄长而非姐夫,即不能由外姓人来代替;同样,姐姐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嫂子才是家里人,所以在送亲队伍中嫂子拿脸盆,待“下马(迎娶回来)”后,婆家用“封子”来赎脸盆。这些都表明宗族观念在当地仍存在,仍有内外之别。

六、趋吉避凶

河东婚俗词,大多呈现出当地人们求喜庆、爱热闹的民情心理,也折射出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与求吉避凶。

婚俗中各种礼馍、“拔脸线”、撒彩色纸等,都是吉祥如意的祝福。

在迎娶前一天,男方送“拔脸线”,由三条彩色丝线组成,是新娘第二天上妆前所用,即“开脸线”。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这一礼仪。一般是待嫁姑娘在结婚前几天由“全福人”开脸,即用两条线反复绞合,把脸上及两鬓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聪俊漂亮,表示处女生活已经结束,新生活即将开始。河东地区保留了此风俗,迎娶当天会由伴娘象征性地在新娘脸上拔两下。娶亲进门时,两边有人向新人撒彩色纸,表示祝福,它源于古代的撒豆谷,原来是驱除邪气,而现在大多为求吉利。娶亲当晚“淘媳妇(闹洞房)”与“听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求喜庆、爱热闹的心理,[4]因为传言“越喜越闹,越闹越喜,人不闹鬼闹”。

此外,“担鸡”中的鸡蛋、鸡、酒、葱等,又通过语言的谐音形式巧妙地呈现出祈福愿望。“鸡”谐音“吉”,吉祥如意;“酒”谐音“久”,幸福长长久久。“白葱头”寓意新人白头到老。新娘“下马”洗脸后,吃“馄饨馍”,同样象征新人生活圆圆满满,因为在河东“馄饨”又寓意着浑圆。

同时,河东婚俗也有对神秘文化的崇拜,一些封建迷信色彩还未完全摒弃。

例如在河东万荣县,新郎出房迎亲时,要由“全福人”给新郎披红,之后有人拿着燃烧的干草在新郎身边转一圈,然后领着新郎出房,主要是驱邪避凶。新娘“上马”手捧镜子、碰到石碾、桥坡、庙宇,一般要贴红纸,要扔“封子”,避免鬼神纠缠。典礼结束前“婆媳不见面”,“出十”(婚后第二天到第十天为“小叫”日,即新娘家的主要亲戚逐个邀请新人认门。十天结束为“出十”)后,新娘在娘家、婆家轮流住,但“两头不过五”。若超过五天,据说不吉利。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此类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结语

温端政先生曾说:“民俗是第一性的,先有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民俗的形成与推广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5]23民俗词正是民俗事象在方言词汇中的积淀。婚俗是一种地域现象,又是多种文化的彰显。婚俗词的传承,对了解各地的婚俗,乃至不同地域的文化及各地民众的社会心理,将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随着时代的发展,河东婚俗呈现出由繁趋简、由落后向文明转变的趋势,新的婚俗词也势必会逐步映现出来,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赵日新.试论方言民俗词[J].民俗研究,1994,(1):95-98.

[2]吴建生,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0.1.

[3]王金霞.从中韩婚俗看两国人文共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5):73-75.

[4]汤海鹏.鲁西南农村方言婚俗词反映出的婚俗文化[J].汉字文化,2011,(2):77-80.

[5]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词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河东婚俗馄饨
学包馄饨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河东美呔呔
暖胃馄饨热乎乎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