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以长春市南关区新春、明珠、永吉街道为例

2013-08-15张永新杨刘保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照料空巢子女

张永新,杨刘保,秦 迪

(1.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 吉林 长春 130012;2.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吉林 长春 130012;3.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部, 吉林 长春 130012)

空巢老人主要是指60岁及以上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目前,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四二一”家庭结构的逐渐增多和当下年轻人异地工作、异地婚姻的增多,空巢老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底,长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14万人,老龄化率已达14.8%,其中空巢老人19.4万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长春市南关区新春、明珠、永吉街道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我们课题组在南关区的新春街道、明珠街道、永吉街道对空巢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90.5%。在回收的86份问卷中,从性别上看,男性39人,占调查人总数的46%,女性47人,占54%;从年龄上看,60-69岁的25人,70-79岁34人,80岁及以上27人。其中因丧偶、离异独居的老人28人,占调查人总数的32.6%,无子女的老人13人,占被调查人总数的15.1%。此外还以半结构式访谈抽样访问了空巢老人,以便更真实地感受、把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一)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状况

被调查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主要涉及4个方面,即退休金、工作收入、子女的赡养费、低保金。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18位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占21%;有21人依靠子女供养,占24.4%;有5人依靠亲友资助,占5.8%;有31人依靠低保金生活,占36%;有11人靠其他经济收入如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生活,占12.8%。在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经济状况好的老人,对老年生活充满乐观情绪,而经济状况不好的空巢老人表现出对未来养老生活不可预见性的担忧,因为他们觉得“兜里没钱,心里没底”,特别是遇到疾病时,更有一种无力感。在住房方面,85%的老人住自己的房子,25%的老人住在租借来的房子里。有的困难老人,社区正在为他们申请廉租房,没有自己的安心养老之所,老人对未来很担忧。

(二)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及保障状况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好”的占23.4%,能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也经常出去旅游。“一般”的占45.2%,这些人患有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疾病等。“不好”的占31.4%,如患脑血栓的4人、患癌症的8人、患心脏病的7人,患尿毒症的1人。还有2位空巢老人瘫痪在床,5位老人身体有残疾,处于半失能或完全失能的状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

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主要表现在日常饮食、医疗保障水平以及体育锻炼状况等方面。首先,从日常饮食来看,经济状况好的空巢老人,日常饮食不成问题,而且比较讲究营养均衡。经济条件差的空巢老人,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日常饮食肉类不多,不买价格比较高的蔬菜,甚至不买新鲜蔬菜,水果很少买或不买,冬季基本靠冬储菜生活。其次,从医疗保障状况来看,只有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才能享受到惠民医疗服务。在调查中,很多老人希望社区医疗机构能定期提供测体温、量血压服务,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同时老人们希望,当自己年高、体弱多病时,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上门就诊或提供相应护理及康复服务。就现有的调查状况来看,各个社区提供的医疗康复服务发展不平衡,有的社区如新春街道和平社区不仅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且有残疾人康复中心,但这样的社区还是少数,大部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还比较简陋,而且服务项目较少,基本上没有提供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更谈不上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照料等一系列服务。再次,从空巢老人的体育锻炼情况来看,80%的老人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或者是由于心理和疾病等身体的原因,或是没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也有的老人反映社区锻炼场所少,活动设施少。

(三)空巢老人的精神与心理需求现状

老年人退休后,从自己原来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某种程度上和社会疏远了,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孤独和失落,再加上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了,而子女由于忙工作,难得有充足时间陪伴老人,更容易使老人产生冷落感。子女不在身边是老人孤独的直接原因,而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子女经常来探望的老人有35位(占被调查人数的40.7%),偶尔或很少来探望的老人有30位(占被调查人数的34.9%),没有子女探望的老人21位(占被调查人数的24.4%)。总的来说,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尤其是丧偶或离婚独居)的晚年生活面临更多困境,没人说话聊天、没有倾诉对象、没有兴趣爱好,常年的“三无”生活,使空巢老人陷入孤独、失落、抑郁、无助的情绪中,出现所谓“空心焦虑症”,久之则导致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生,甚至诱发老年痴呆、抑郁等精神或心理疾病。因此,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亲情和友情的精神慰藉显得非常重要。

社交圈的大小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老年人交际范围过窄,容易被社会所抛弃,继而感到孤独、抑郁。在对主要交往对象的调查中,48%的空巢老人选择“邻居”,26%的老人选择“参加社区集体活动认识的人员”,还有14%的老人表示与“保姆、钟点工”交往较多,有12%的空巢老人会找“家人或亲戚”陪伴。被调查的老人普遍认为与邻居、熟识的老朋友、老伙伴聊天、散步、运动和跳舞等人际交往对精神需求的满足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尊重和关爱,填补了子女和家人照料的精神缺失。

在调查中,社区用房达到500-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一般建有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在这里从事看书、读报、下棋、打扑克等文娱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日常活动,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对于活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就组织其他空巢老人到他家里搞读报、下棋活动。目前很多社区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但由于专业咨询师的缺乏,很多心理咨询室名存实亡,搭的是空架子,老人缺乏情感倾诉的渠道。

(四)空巢老人的受照料状况

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比重大。调查显示,第一是空巢老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比例最高,达84.5%,说明他们很需要有人代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干打扫室内卫生、做饭等家务劳动。第二是“患病时陪同照顾”的需要,达44.8%。第三是“心理开导”,达40%。第四是“外出购物、代缴水电煤气费”的服务需求达25%。第五是“康复保健”的需求为24%,这些需求主要以重病、残疾以及失去能力的老人为主。从调查结果来看,孤寡、独居的空巢老人,他们需要社会化的照料服务越来越迫切。“需要社会服务”、“找个好保姆”、“有人照顾老人的生活”等,成为众多老人的期望。

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选择趋向多元化。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60.4%的空巢老人选择居家自养,26.7%的老人选择依靠子女养老,12.9%的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或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这说明,空巢老人首选的是依靠自己,如果不能靠自己,则最希望得到子女照顾,在自己和子女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机构养老。大多选择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认为,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设施差、服务水平低、人情味不浓、收费高,导致他们不愿去那里养老,尤其是一些身体较差的老人,因担心不能得到应有的照顾而对机构养老顾虑重重。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认为有的民办养老机构办的很好,在不给儿女添麻烦的条件下,去养老机构养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此可见,城镇空巢老人的养老观念趋向多元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趋于减弱。

社区对空巢老人的照料现状也不尽如人意。一是服务保障范围比较窄。目前社区对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集中在“三无”老人、60岁以上的空巢低保户、特困残疾等特殊群体,而子女不在身边、有一定经济能力、对社区服务有特殊需求的空巢老人的需求还无法很好地满足。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工作不到位。首先对空巢老人缺乏细致的登记和统计。其次是缺乏专业的护理员。调查显示,很多街道和社区都没有为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配备家庭护理保健助手,原因在于缺乏专门的护理员,因此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项目。再次是对重病或者处于半失能和失能状态的空巢老人缺乏紧急救助措施,普遍没有安装紧急救助呼叫器。空巢老人由于1个人或2个人独居,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衰退,遇到火灾、漏电、煤气泄漏、滑倒等意外事件时处理能力较低,往往伤害很大。

已建立的日间照料站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社区虽然建立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或日托所,但大多规模很小,局限于一两间房子,普遍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服务,有的只是挂牌,没有实质的服务内容。另外由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损、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等器械或其他人照料的老年人,因此,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房屋建筑和设施就要充分考虑无障碍地人性化设计。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基本是利用社区的闲置资源简单改建而成,缺乏无障碍设计,很多的社区进门都有几节楼梯。因此,老年人日间照料站运作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社区养老支持和服务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通过对一些社区老龄工作的了解,在政府针对养老服务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各个社区因地制宜、各想各的招筹集养老服务的经费和物质。社区一般主要以“化缘”的方式从驻街单位获得养老服务资金的支持,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大的私营企业是主要的支持来源。另一方面,社区管理组织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力度也存在局限性。现在的人越来越讲经济回报,群众的参与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觉悟。目前,由于社区组织财力和可以调动整合资源的限制、运作力度及权威性的弱小,使得所提供的养老支持与服务水平还很低、很有限,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二、让空巢老人生活幸福的对策建议

着眼长远,我们应探索社会化、多元化、多渠道、市场化的养老道路,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

1.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中的主导责任

养老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要求政府要居于主导地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社会公众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一是保障养老资金及时到位并专款专用,建立包括社会捐助、慈善资金、福彩资金等在内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作为对政府财政投入的有效补充。二是督促政策落实到位,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信息管理体系,开发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管理软件,建立起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养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促进社会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四是针对福利养老采取责任多元化方式。对于传统的“三无”老人,政府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确保“三无”老人在公办养老机构中享受到无偿的养老服务,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参与承担福利养老的责任。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孤寡老人和特困空巢老人,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其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养老服务项目,以切实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

2.打造社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生活困境的首选办法。一是建立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体系,建立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掌握老人慢性病的发病及诊疗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形成长期的、动态的健康监测体系;开展社区健康护理服务,尤其应加强对患病、行动不便、高龄或没有享受医疗保险的特殊空巢老人的服务和管理,譬如在社区设立健康巡逻组等,切实满足各类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需求;大力发展家庭病床服务、居家护理,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以适应不同层次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二是构建空巢老人精神关爱体系,如建立情感护理站,为老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互助银行,开拓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渠道;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维护空巢老人的权益。

3.构建社会养老支持服务网络

社会养老支持网络的构建是以作为独立个体或夫妇的空巢老人为核心,围绕其建立专属、亲密支持的关系网络。一是子女要尽到赡养责任,常回家看看。二是建立亲友和邻里的援助网络。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关怀网络。四是建立应急的紧急支援网络,给独居、患有重病以及高龄的空巢老人家庭都配备上呼叫服务器,为空巢老人提供安全保障。

4.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机构养老在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1]一是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优质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建设,可采取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包括国企和民间的资本都应该进入这个领域。二是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统一准入标准,对养老机构采取分类管理,民办养老院按福利企业化的模式管理。

5.建设高素质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

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广泛进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不仅在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而且在其他各类院校中也应加强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三是完善行业服务标准,全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通过职业资格培训、考核、认证,实现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

[1]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照料空巢子女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