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肖俊一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木卡姆英译少数民族

肖俊一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部,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回、柯尔克族、乌兹别克、塔吉克、锡伯、满、塔塔尔、达斡尔和俄罗斯十三个世居民族。历史上曾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三大宗教、三大文化、三大语系在这里相互融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和浓郁的异域风情。新疆的绿洲文化深受中原汉文化和中国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建筑、庭院、舞蹈、绘画、服饰、说唱、乐器、音乐等民族文化。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新疆的民族文化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各地,蜚声中外。由于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习惯以及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经过历代的传播与传承,保留到了今天。这些丰富的音乐文献,反映了新疆各民族在音乐艺术上的特色,也是对新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的多视角呈现。如,维吾尔族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的民间传统音乐“奎依”(由哈萨克的民族乐器冬不拉演奏的器乐曲)、“安”(歌曲)和阿肯谈唱、蒙古族的长调、回族的花儿、锡伯族的汗都春等。目前,大家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但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理论和翻译的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一、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翻译急需规范化和标准化,急需提高翻译的质量。翻译的质量关系到原语的传意性和目标语的可接受性。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涉及到用词的考究,内涵的准确表达,格式的规范,音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的合理选择等方面,改变目前翻译实践中,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翻译存在的译名不统一、不规范问题。例如,受维吾尔语汉译的影响,维吾尔族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的纳格拉鼓的称谓的英译,无论是读音还是拼写均不一致,如:纳额热(Naera)、(纳葛喇卜 Nagra),当地人称 Nagr。还有人将纳格拉鼓译为纳格拉(Nakers)或(nagran drum)。又如,作为维吾尔木卡姆主体的十二木卡姆分别被译成Twelve Muqam、Twelve Sets of Muqam和Twelve Mukamus。阿肯弹唱被译成Aken performance。

从现有的学者、专业翻译和艺术研究队伍来看,形成了艺术专业的人不精通外语,外语专业的人不懂艺术的局面。在国内从事艺术类翻译的人本来就很少,在新疆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翻译的人员几乎没有。从目前检索的文献来看,大多是外文艺术资料被译成中文,而中文艺术资料译成外文的相对较少,与音乐文献英译相关的论文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研究成为急待解决的题课。从艺术文献翻译学科建设看:标准化是科学化的前提,更是学科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的准确性、可信性、可接受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翻译理论学科建设方面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跨时空的信息转换活动。翻译理论一定要建立在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的多元理论框架上。据本文作者了解,全国范围内有关中国医学古文、中国古诗词曲、中国典籍、中国音乐术语的英译等都有人涉猎。受地理环境、历史、语言、宗教、民族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承载着大量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至今还未见有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急需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的专业人员还极少。只有少数的翻译工作者或高校教师等在翻译有关新疆的对外宣传,如英语新闻、旅游,演出、会展和对外活动中才能涉及到部分音乐文献的英译。

新疆历史悠久。公元前60年新疆就由西汉政府设置行政军事司法于一体的政府机构—西域都护府管辖,主要是保护商旅往来、协调西域诸国的外交关系、管辖西域各国。新疆音乐历史悠久。据我国《史记》、《汉书》记载,于阗音乐早于公元2世纪就传入中原地区。龟兹乐舞、疏勒乐舞、伊犁乐舞都见于史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本土化特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丰富多彩,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决定了这项研究必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特点是来源广泛,复杂多样。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多样性。不仅如此,每一种文献都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仅术语就十分丰富。例如,新疆木卡姆就分为《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每套木卡姆中,又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如,琼《十二木卡姆》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热甫三大部分。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咏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在维吾尔族民间,因这种“叙事长诗”主要由达斯坦其(达斯坦其即擅长演唱达斯坦的人)连说带唱地进行表演而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十二木卡姆》中每套木卡姆的达斯坦部分即以民间流传的达斯坦为基础归整、演化而来,由一组叙事歌曲和器乐曲共同组成。麦西热甫原意为聚会,在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城镇,经常举行各种以自娱性歌舞为主的群众性聚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叫作麦西热甫。

其次,一些词汇广泛地吸收借用了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名称,甚至大量的古阿拉伯语、古波斯语。上列《十二木卡姆》中每一套木卡姆的名称大都源自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对于它们的含义,除斯尕、恰哈尔尕、潘吉尕明确是波斯语,分别意为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

再次,新疆与英语国家在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语言又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和语族,属非亲属语言,彼此关联性极小。英语和维吾尔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语族,具有各自的结构类型和语篇等特点。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由拉丁字母自左向右拼写而成,呈现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句子中心多居于句首,属于开门见山式的语言,英语句式呈树形结构;维吾尔语的定语、状语、宾语与所修饰的词的位置关系基本可用后置来概括。维吾尔语属粘着语言,多使用句子的形态手段而非语法手段。维吾尔语的基本句子顺序为主宾谓。维吾尔语中修饰动词的词语一般置于动词前面,而英语通常与之相反。通常说来,维吾尔语的状语有三个位置:主语前、宾语前和动词谓语前,与所修饰的词的位置关系基本可用前置来概括。这两种语言无论在发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篇、文化内涵及二者间的思维习惯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名称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法。

二、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的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产生于原生地,深受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印欧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文化内涵丰富。这要求译者除应具有相当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要对翻译对象的文化背景及民族艺术的相关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其特定的内涵。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集语言、艺术、文化于一体,是民族艺术、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相互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新疆有很多艺术需要对外传播,如词典编辑、音乐演出、舞蹈演出、旅游、申遗等。新疆有很多艺术研究成果需要发表,提交英语论文以及一些学术刊物的英文摘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都涉及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问题。

所以应从艺术学、翻译学、对比语言学、语言文化学、传播学、民族民俗学等多重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包括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文本中有关音乐术语、乐曲结构的表述、乐器称谓、音乐词语的运用。我们都知道:维吾尔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不同的乐器,如他们在隋、唐时期使用过的箜篌、琵琶、笛、萧、鼓、鸡娄鼓、都昙鼓、毛员鼓、腰鼓、天野鼓等。有些乐器已经消亡;有些乐器至今还在使用,如《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有萨它尔、艾捷克、都它尔、弹布尔、热瓦甫、卡龙、锵(洋琴)、乃依(笛)、苏乃依、巴拉曼(筚篥)、达普、纳格拉(铁鼓)、它石、库修克、萨帕依等。如何准确地翻译这些专有词汇是值得深思的。

翻译涉及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往往会遇到大量有关的专业词汇,而这些专业词汇又是根据音译转译的,包括人名、地名、乐器名、曲名等,由于缺乏能够同时掌握英语和维语、汉语的专门人员而导致的读音或拼写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困难更加重了译者的翻译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组织包括英语翻译、民族音乐学、人类文化学、对比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学者,可以多方收集资料,充分挖掘有关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开展田野调查,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攻坚克难。

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新疆的音乐文化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具共同性也具独特性。新疆音乐的这种独特性,由维吾尔族复杂的民族成分来源而形成,也由他们所生存的艰苦的生态环境而形成。另外,维吾尔音乐文化也受西方音乐特别是受印度音乐、阿拉伯音乐、欧洲音乐和中原汉族音乐的长期影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正是大量吸收这些音乐文化的元素并融进了自己内涵而形成的。现代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传递,是文化学意义上的消息传递,是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语言转换。实现翻译学意义上的传递与转换就必须尊重翻译的规律,坚持传意性、可接受性的原则,恰当地使用各种翻译技术和技巧,关注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例如:萨帕依是维吾尔族古代体鸣类打击乐器之一。萨帕依以野山羊角或45cm长的两根木棍为把,角上面钉铁皮一块,中部挖两个相离6cm远的小孔。翻译时就要依据翻译中的“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萨帕依在本民族语言的发音进行音译,而不能依据汉语的转译进行。

三、结语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新疆的民族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到遥远的新疆,加入对新疆民族音乐的研究之中。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如何使新疆的民族音乐走出国门,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新疆音乐的种类、体裁及其发展的历史,只有架起翻译这座桥梁才能做到。音乐文献是指记录有音乐知识的一切信息载体。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承载了内涵。尽管目前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只要积极采用正确的应对策略,就一定能够解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英译问题。

猜你喜欢

木卡姆英译少数民族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