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2013-08-15胡晏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工业化工业

胡晏宁

论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胡晏宁

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观是布哈林时期对苏俄现实情况的一种思索,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主要包括协调农业平衡发展关系、协调工业内部平衡发展关系、掌握重工与轻工的投资比例、协调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保持农业性与非农业性收入的均衡、处理好国家政治领导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几个部分。作者在文中针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掌握其当代发展的价值。

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观念;当代价值

胡晏宁/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江苏扬州225009)。

一、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理论的概述

(一)政治因素考虑

理论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和历史发展背景,布哈林的经济理论产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下,对当时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做出了一定的描述,也指引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俄国十月革命后期,国内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国内外势力对苏联政局影响很大,为了振兴经济发展,苏联政府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将这些资源集中化后统一生产,开展余粮收集制度,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联内战时期,余粮收集制度显现出了它的真正价值,然而余粮收集制度执行过程中爆发了1921年的喀琅施塔得叛乱,这个叛乱引起了苏联政府的反思,为了发展苏联经济不得不考虑开展新经济政策。

布哈林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是要保证苏联整体经济的向前发展,要重新思考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要考虑的更加全面,在实现无产阶级转正之后应该立即消灭市场自由化、消灭资本主义、开展计划体制经济的想法是错误的,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布哈林是一个战时共产主义的信奉者,是坚决拥护和维护新经济政策的领导人,布哈林在新经济政策上更为赞同,愿意接受新经济政策的一些想法,布哈林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尝试利用各种经济力量去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经济发展的程度,只有从了解市场和了解经济组成成分的相互影响中掌握经济发展命脉,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布哈林已经表示出了对于新经济政策的期盼,新经济政策的协调发展也必将适用于苏联当时的发展状况。

(二)重工业与轻工业必须协调平衡发展

1928年苏联再一次出现了商品荒,苏联共产主义内部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多种解释,大多数共产主义人士认为,工业发展太强,农业发展太弱导致的这个问题,也有其他人士认为农业发展太强,而工业相对来说太弱导致的这个问题。布哈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工业落后于农业,然而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技术的确很高,但是工业本身的完善和持续化发展能力较弱,比如重工业的发展只能应对生产大型机械和军事设备,对于建设民用设施和一些轻工业产品就会“力不从心”。布哈林将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几点:第一、重工业发展过强,轻工业发展过于弱化,造成了工业发展的内部不协调;第二、工业经常性生产与基本建设的增长比例失调;第三、工业发展的极限取决于原料的产量,原料比如说棉花、皮毛、羊毛、亚麻、粮食等等,这些物资的缺乏都会引起工业生产的不均衡与缺陷,导致工业生产能力的下降,降低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由此看来,农业与工业的生产比例必须要协调与均衡,才能实现较好、较快的发展,必须坚持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布哈林认为要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上,将原料的生产放在第一位,强调工业生产能力的均衡,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平衡,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好,重工业才会获得发展的支撑,重工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然而轻工业投资小、周转快、盈利速度快,发展好轻工业可以提高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轻工业积累的资金可以用于重工业的循环再生产,发展轻工业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如果没有消费,国内的需求就不能被带动,国内的生产力也会下降,就会引起国内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注重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发展轻工业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重工业要最大限度的将重点放在生产资料上,积极完善轻工业的发展,保证工业发展的最佳组合。

(三)积累和消费比例的平衡

苏维埃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拥有很多投资者,但是困难的是社会主义缺乏相对较多的经验,对工业化投资缺乏实践操作。在现实情况下,国家工业发展需要政府的补贴,但工业化规模相对过大,这种情况下国家投资补贴无法正常运营,政府的预算消费由于协调出现问题,导致了预算缴款的困难。苏联从1926年开始,国家工业化的预算缴款大大超过了工业预算额度,1926年超过了1亿卢布,到了1929年苏联的资金积累与工业化资金发展超过了10亿卢布,工业化的公债额度从1925年到1932年苏联整体国家的工业化债务增长了4倍,工业资金耗费占到了国家资金预算总额的76%。

布哈林认为积累需要与生产性消费以及群众消费问题联系在一起,要了解工业发展的整体性状况,还要了解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保证工业化的速度,还要防止工业化引起的问题,要对预算问题进行细分,防止预算出现漏洞,导致后期生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实际建筑的建筑规模不足;第二,一段时间后将导致资金收缩问题而停工的工程;第三,引起其他生产相关部门的发展局限性;第四,导致市场商品荒的问题产生;第五,最终减慢工业的发展速度,阻碍工业的发展速度。这些问题都被布哈林认为是一种短时间内的经济危机。

(四)处理好国家的政治领导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布哈林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权力专政,还应该是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结合。“经济管理和党的生活之间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我们的经济不能被看作是离开由党所领导的国家的经济政策而独立存在的。”

在粮食收购问题出现时,布哈林曾指出政府决策不要存在低级错误,不要出现计划体制上的领导错误,党内的纷争与领导决策的失败,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很大。布哈林提出:“经济领导如果破坏了国家基本经济发展的战略,就会引起无产阶级的各种不利影响,苏联经济发展的方式要将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形成统一化的动力。”因此,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现实国情与政策紧密结合,国家经济投入与预算资金要符合经济发展正常的比例,稳定国家内部政治平衡,不要给投机分子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要危害社会发展关系,尽量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化发展。

(五)保持农业内部的平衡发展

1927年到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布哈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并不是工业发展导致“商品荒”情况下粮食过剩的表现,而是农民经济发展趋于规模缩小的一种表现,布哈林认为谷物的稳定收成一直在持续下降,因此农民对耕种获取的经济收益产生了质疑,首先谷物的价格一直在下降,而畜牧产品和经济作物的价格在持续上涨,1924年-1928年短短四年时间内,谷物价格指数就从129跌到了109的数值,畜牧产品与技术型经济作物的价格指数从135一直上涨到了151,不难看出谷物与畜牧产品、技术作物的价格比例差距悬殊,农业发展内部的价格不均衡引起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较大,农民甚至愿意将粮食留下来当作牲畜的饲料,利用牲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买卖获取的盈利缴纳税款和购买其他工业用品。另外一个方面,政府的农业税费缴纳也超过了非农行业收入,农作物的赋税占到了总额的39.5%,赋税中农业性收入总额很低,但是税率很高,足以显示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偏向性很低。最后一个原因在于城市投入农村的工业品数量与农民需求的数量存在差距,农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机械工具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率,而且货币本身的价值并不高,农民更愿意使用粮食去换取货币,而不是用积累货币去换取工业用品。

二、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的现代价值体现

(一)工农业平衡发展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核心

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农业内部种植业和非种植业的平衡发展并不是不分主次、一概而论的。其中,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发展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核心、关键。工业与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产业,国家经济的快速与稳定发展需要两者保持相应的协调比例与规模均衡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提升国家发展动力。国家经济发展一旦出现经济失衡现象,政治领导人必须要重视稳定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均衡性价值,要不断均衡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比例,实现全新的发展动力与观念,布哈林经济思想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均衡,均衡性思想是布哈林经济思想的重点与核心。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理性化思考

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测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这个层面来看,布哈林是倡导农业经济理性化发展的先驱人物。布哈林经济思想中认为,农业问题要重视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平衡,平衡意味着工农结合生产,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两者之间要互相依靠,还要形成竞争,农业的原料要供应工业生产,而工业的生产机械要用于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布哈林在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的同时,结合了苏联当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二元经济发展的均衡模式,二元经济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体依靠的是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

布哈林的工业转轨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发展需要从内部提高农业发展本身的积累能力,要从合作社发展入手,解决劳动力的自由化问题,扩大到生产领域,解决好农民在生产信贷和生产合作上的问题,加强农民自我积累的意识。在外部上,要消除工农之间的利益剪刀差,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中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农业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农业产品的价值提高可以改善国内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农业原料供给的数量变得更加充足,就会保证工业生产的原料供给充足,工业生产就可以加快生产速度,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工业产品的价值,最终实现两部门的共同发展与增长。工农发展的均衡化思想就是尽力保证布哈林工业转轨模式可以较多的思考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内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思想,将农业发展规模扩大,最终达到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模式。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发展,要实现和谐发展,保证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的整体性发展,工业化加快发展后,要注意观察农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具体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农业市场发展萎缩,农民购买力下降,导致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就会引起工业化发展能力的降低,造成工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发展。农业发展虽然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与工业发展相结合,协调发展,无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国民经济平衡不是均衡,而是协调与联系

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中的平衡并不是均衡,而是协调与联系,在对待苏俄大力发展工业这一战略目标上也并不持反对意见,其本人也支持工业发展,认为在苏俄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强大的工业基础。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理论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好社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国民经济平衡稳定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布哈林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较多地考虑了苏联的实际国情,接近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

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思想启示我们: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发展是国民经济平衡、稳定、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对矛盾,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农业与工业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某种程度上说两大产业是对等的关系,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避免农业发展的工具性地位,也要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价值,要保证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我国必须充分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观念,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念,统筹兼顾“五个发展”,经济是政治统治的基础,要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从经济层面上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有序发展,稳定国家政治体制。

[1]李富忠,陈凯.工业反哺农业的世界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6,(05):66-68

[2]王艳敏,谢子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回顾与比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04):110-113

[3]王恩奉,叶翠青,管治华,王召远.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9,(01):30-33

[4]崔剑.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08):28-31

[5]薛超良.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的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5-44

F019

A

1671-6531(2013)02-0047-02

何 岩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工业化工业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