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拉面馆苏南地区穆斯林

周 苑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区域间流动愈发频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流动人口2.2亿,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000万左右。农民工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部分,在苏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绝大部分为穆斯林。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来到苏南城市打工,而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又使这类群体并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一直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现有的针对穆斯林农民工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都集中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针对中小型城市的研究相对薄弱。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流动穆斯林基本生活现状的研究,集中在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宗教生活难以满足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的研究,主要是穆斯林农民工从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人社会,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带来的融入困境。

本次研究以穆斯林农民工生活状况为核心,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苏南地区中等规模城市穆斯林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发现相应的困难,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借鉴与指导。

二、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生活现状

本次研究通过实地走访,以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经济较发达城市为调研点,对49名穆斯林农民工进行了访谈,对目前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就业、收入情况

1.就业情况。穆斯林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打工之前主要以从事农业或养殖业为生。进入城市后职业发生巨大变迁,从较为单纯的农业劳动者转化为打工者、个体户,个体户主要以开拉面馆为主。开拉面馆成为外来穆斯林的主要职业方向。

2.收入情况。根据访谈了解,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500元,基本接近他们家乡全年的人均收入。因此,经济收入提升是穆斯林农民工进入城市最显著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北穆斯林大量流入城市打工的原因所在,即经济的推动。这样悬殊的收入对比,也使这些穆斯林农民工能够长期稳定地待在城市打工。

同时,与城市居民相比,穆斯林农民工收入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生意难做和缺少文化。由于外来穆斯林文化水平较低,擅长的只有烧烤牛羊肉,因此他们就业多集中于拉面馆,而拉面馆数量的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提高。此外,文化程度较低阻碍了他们谋求更高层次的工作。

(二)社会网络、社会保障状况

1.穆斯林农民工社会网络构建情况。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外来穆斯林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血缘、地缘或业缘为依据构建的强关系社会网络。这样的一种社会网络将穆斯林内部更好地凝聚起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这种强关系的社会网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周五的主麻日也是彼此认识的穆斯林之间交流分享各种经验的时候,不管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还是个人的健康问题,网络内部的穆斯林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但是,这样的一个强关系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穆斯林农民工群体减少了与外部人员的交往,在城市社会融入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

2.穆斯林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根据访谈了解,目前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社会保障主要有两种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对于在企业打工的穆斯林农民工来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他们都能够得到“三险一金”的基本保障。此外,由于穆斯林在企业多从事比较简单的工种,遇到的工伤情况也比较少。因此,这一方面没有成为他们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而对于拉面馆的经营者或者在拉面馆打工的穆斯林来说,除了基本工资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存在着一定的生活风险。

对于穆斯林农民工来说,他们的社会保障更多的不是依靠政策,而是凭借自己的经济收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保障。他们最容易遇到的问题集中在医疗保障及子女教育保障方面。根据访谈,穆斯林农民工孩子在本城市上学与孩子不在本城市上学的比例约为1:2.5,绝大部分被调查农民工的孩子没有进入城市上学,这主要是因为入校赞助费高昂、学校没有清真食堂、语言沟通不畅。孩子上学问题是穆斯林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重要缺失点。

(三)宗教文化生活状况

穆斯林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宗教生活频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一方面是受时间的限制和生活的压力。除此之外,在苏南地区清真寺相对比较少,位置都比较偏远,远离穆斯林农民工住所,有近半数的被访问者到达清真寺需半小时,交通时间过长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宗教生活。

此外,在清真饮食方面,有将近70%的被访问者认为本地清真食品太少,购买不方便。因此,加快治理清真食品质量问题、搭建清真食品销售网络对于改善穆斯林农民工的生活有切实的帮助。

三、对策建议

基于对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访谈了解,目前穆斯林农民工的生活境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穆斯林农民工管理系统

根据调查了解,虽然经过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对于各地的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数据已有了较为详细的统计,但是此类信息在公开上还有欠缺。宗教局、清真寺等相关部门对于这些数据各有说法,依据的都是好多年前的陈旧信息,且信息来源多为模糊推测估算,没有形成准确及时的数据资料,也使得我们的调研数据不尽完整,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对于穆斯林农民工管理来说,相关的数据支持是根本,只有了解了这些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因此,各地建立相对完善的穆斯林农民工管理系统、及时更新统一数据资料极为必要。

(二)加大对穆斯林农民工创业的规范化管理

目前,在苏南地区创业的穆斯林农民工所经营的餐饮业基本处于不收税的状态。但是,这种状况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当地政府出台的免费办理相关执照的政策,而是因为像拉面馆这样的经营场所绝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程序的登记。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创业的特点,除了免税政策之外,还应有其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集体办理工商登记、卫生督察等,对他们这种特殊的主体进行特定的规范化管理。

(三)为穆斯林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

要为穆斯林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实现社保、医保基金的转移接续制度,同时建立大病医疗制度等。根据访谈了解,穆斯林农民工最迫切需求的是医疗保障。由于城市医疗费用的高昂,农民工生病也甚少进医院治疗,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患上大病,整个家庭生活就成了问题。由于外来穆斯林一般在老家都参加了有关的社保和医保(也称新农保、新农合),可是现在他们来到了城市离开了原籍,原有的保障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变通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社保医保的转移与接续制度,使得原来老家的社保和医保基金,能够在现在务工所在城市也发挥作用。

(四)制定相应的穆斯林农民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要制定相应的穆斯林农民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处理机构,专门处理这类问题。目前在苏锡常地区,穆斯林农民工遇到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拉面馆竞争问题、拆迁补助问题、流动摊贩问题等。民宗委、伊协、阿訇、餐饮业界的代表都需要加入到这样的机构里来,而且这样的机构应该每个城市都设立,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问题与纠纷。当然,处理问题的准则应为:依照法律,依据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

(五)尽快落实穆斯林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筹建相应的回民幼儿园、回民中小学、建立清真食堂等,建立穆斯林农民工子女入校问询通道。根据访谈对象反映,困扰他们最多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由于高昂的择校费、语言的障碍、饮食的问题、回民学校的稀缺,很多穆斯林农民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学习。即使是接过来上学的孩子对于如何择校,如何安置,适应学校生活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无锡市有专门的新疆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但是这样的学校很少,无法满足少数民族的需求。因此,加快推进落实穆斯林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穆斯林农民工子女入校问询通道,帮助在中小学相应地增设清真餐饮,对于解决穆斯林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各地可以利用清真寺等机构在寒暑假开设相应的伊斯兰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孩子学习本民族文化,继承弘扬民族精神。

(六)合理筹划宗教场所的布局,保证穆斯林农民工合理的宗教需求

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地清真寺数量比较少,布局也不尽合理,很多穆斯林需要花大量时间前往清真寺进行礼拜活动。此外,我们调查的苏锡常三地规模较大的清真饮食比较少,且存在着一些餐饮企业“不清真”的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注重扶持本地清真饮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穆斯林农民工的饮食需要。

(七)加大对流动穆斯林农民工内部的研究分析

要加大对流动穆斯林农民工内部的研究分析,尤其是调动少数民族成功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形成穆斯林农民工内部帮扶局面。要切实维护穆斯林农民工的权益,就需要对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充分的了解。但是现在各方面的资料还不是很充足,因此,加强对全国穆斯林农民工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他们的就业经济现状、社会网络、社会支持等状况,找到他们面临的真正困境,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外出打拼的少数民族中不乏有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作用,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鼓励他们在岗位提供、就业指导方面帮助新来的穆斯林农民工及早适应。同时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在穆斯林农民工群体中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健康的创业工作氛围,促进当地城市的稳定发展。

(八)采取措施促进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了解与尊重

在苏南地区出现一定数量的穆斯林打工者,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多样性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在信仰、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这就需要基层组织、宗教部门及宣传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增进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了解,使双方对彼此的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都保持应有的尊重。这样的一种文化宣传尤其需要在年轻人中间进行推广,普及相应的民族、宗教知识,从而帮助彼此之间更好地互相理解。

[1]白友涛,陈赟畅.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以南京、上海等城市为例[J].回族研究,2007,(4)

[2]张文静,乔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3)

[3]李伟梁,陈云.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4]彭建军,叶长青.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实施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5]陈晓毅.都市流动穆斯林文化适应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基于问卷调查的广州个案实证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拉面馆苏南地区穆斯林
老吴的拉面馆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碗太大
开怀篇(3)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