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课堂教学公平
2013-08-15李洪
李 洪
李洪/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甘肃兰州730070)。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公民公平公正的权益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公平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只有注重教学公平,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授课老师、发展机会,才能促进学生公平地享受学校的各种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建立“乐学—会学—能创”的学习模式及“乐教—会教—善教”、“教书—教法—教人”[1]的科学教育方式等促使课堂公平化的相关措施,通过转变落后观念,提升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老师素养,促进课堂教学的公平。
一、抛弃落后的教学理念,树立公平和谐的新理念
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要抛弃以前的不合时宜的理念,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现代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意识到任何学生都会成长,通过教育可以成长,但并非人人都是全才。
(一)用爱浇灌课堂,以情温暖学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最神奇的力量,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陶行知先生曾对陶宏这样说,他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博爱的需要,博爱对教育的重要性,博爱是人最大的目标,也是学术的终极目标。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航程中,爱心承载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切。无论何时,爱都是教育工作最需要的阳光与雨露。
古今中外,多少老师用行动与生命诠释了爱的伟大。汶川大地震中,涌现的苟小超、吴忠洪、谭千秋等为了学生而牺牲的普通教师,不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吗?李吉林老师曾在《教师的爱是神奇的》文中这样说:“我是教师,学生是我的至爱。”这句朴实无华的表白牢牢地镶嵌在李老师的情感世界里,伴随着驶过了半个世纪的航程。用爱奠基的课堂,公平的理念才会无限地扩大,公平的源泉才会清澈纯净。
(二)以生为本,以真心爱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倡导青少年,要学会学习、做人、做事与生存。作为教育的直接传播者,老师更要以生为本,真心爱学生。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坚持学生的基本利益,尊重学生,依靠学生。[2]在教学中,老师不能过于注重眼前的教育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他们习惯与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三)构建和谐,培养健康人格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在课堂上师生间可以有思想、情感与人格交流。为了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课堂公平教育的实施。老师首先要适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增强师生沟通、交流与互动,其次是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每个学生的心理和原有的知识不可能是白纸,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学情来预设课堂教学,“唤醒、激励和鼓舞”,让每一个学生在兴奋而积极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内部建构,获得学习过程的满足。只有通过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和谐,才能促进公平教育绽放美丽之花。
二、不断提升老师素养,提升思想境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中做到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德才兼修。不仅博学多才,还要德光生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上行下效。我国目前的教师可以分为生存型与事业型两类。生存型的老师教育只是为了物质利益,不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中会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等,影响公平教育的实施。生存型的老师对职业缺少热情,对学生缺少爱,他的工作只是成为生存的赚钱工具。事业型老师很热爱职业,融入爱心于其中,能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事业型的老师教学民主,对学生有耐心,能宽容不同学生的缺点,能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以一种发现美的视角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耐心解释规则。因为爱与关怀,他们会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不断丰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个体的差异使公平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要实现公平公正,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公平学习。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下存在一定的矛盾,要使两者有效统一,需要通过分层与合作教学等方式,不断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环境。
分层教学是将学习情况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班内组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合作学习则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把全班分成数组。组内异质是指成员在很多方面具有诸多不同,如性别、学业与爱好等,组间同质则是指成员在性别、学业、认知能力、爱好等方面是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当老师传授一个内容,然后分组讨论任务,在不同的小组中,虽然成员参差不齐,但是经过讨论与学习,使他们达到共同掌握知识的目的,实现公平教育的效果。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地鼓励与促进,需要在不同的小组巡视,观察每个小组学习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当小组学习完后,老师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小组来解答问题,检验学习成果。当小组成员都能顺利地解答问题,说明小组的学习效果好,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在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受到老师和其他成员的关注,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激励他们更热情地投入学习中。通过分组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助性,能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公平。
四、建设立体公平网络,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首先,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感化生活在其中的人。只有社会、学校、家庭注重公平教育环境的构建,积极构筑公平的立体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成长,能使学生正确的评价、定位自己和他人。要营造公平教育的内外在环境,就要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实现整体的公平化,不断完善其不足之处。我国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目标,注重学校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构建全面的公平的育人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重点实施课堂的公平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要辅助参与。我国的教育要转变观念,要尊重差异,发现优势,促进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教育中宣传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课堂公平教育的实现。只要社会的管理、学校的考评、家庭的期望以学生利益为重,以学生发展为重,以学生成才为重,就能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其次,教育相关部门要科学评价课堂教学。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学校办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金钱利益,其实,办学的根本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学习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注重课堂评价,正确与科学地做好课堂评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思想交流、接受知识、充盈着智慧与活力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学会宽容,走向成熟,远离无知,不断自我激励与成长的乐园,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想象与梦想的家园[3]。为了实现课堂教育的公平,课堂教学活动要坚持以生为本,任何评价都应客观、公正,更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再次,加强社会、媒体的舆论引导。在课堂公平教育的实施中,校长与老师是主导力量,但也要通过加强社会与媒体的舆论引导,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公平。通过社会媒体的关注与导向、家庭的关心、教师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媒体通过赞扬公平公正的教育行为,披露鞭挞丑恶的教育现象,引导学生全面地加强对社会、人生与自我的认识,能更好地分清美丑、善恶与是非。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团结一心,形成教育的合力。
诚然,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方式还有很多,课堂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需要系统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不断地研究中完善。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会逐步得到纠正,使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董小平.课堂公平:蕴涵、缺失与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6,(3)
[2]郭晓娜,靳玉乐.反思教学与课堂公平[J].课堂教学,2007,(2)
[3]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J].中国教育报,200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