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我国休闲体育的建设与思考

2013-08-15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建设

王 欣 雷 震

(1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桐城 231400)(2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建设小康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已不再为衣食发愁,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积极推动休闲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是重要解决途径之一。这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目标以及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需求。面对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展契机,如何推进休闲体育建设,形成休闲体育文化,让老百姓真正喜欢休闲体育,让它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亟待我们进行具体研究和探讨。

1 休闲体育的层次演进

1.1 休闲体育的概念争辩

构建社会转型中的休闲体育首先需要重新反思休闲体育的概念内涵。目前,休闲体育概念还不统一,这源于“体育”本身定义的多样化。有人认为休闲是体育发展到目前的样态[1],体育正经历了从竞技到休闲的转型[2];有人认为体育需要的是休闲文化的促进[3];也有些人认为体育和休闲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当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体育和休闲体育基本上属于一个概念体系,体育即休闲[4]。也有研究者认为他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相似点的[5]。

1.2 休闲体育基本内涵

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厘清体育和休闲的关系后,其基本上指涉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体育的休闲化时代,也就是说体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具备了休闲化特征;二是通过体育进行人口休闲化,也就是说即现代社会人们的闲暇时候日益增多,人们通过参加体育锻炼,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对其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个体休闲化过程。

1.3 休闲体育的演进层次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休闲体育内涵本身的演进具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从休闲体育主体角度来看,不仅是大众的参与,更依赖于政府的引导、组织的落实和经营者的管理。其次,从休闲体育性质上分析,参与是大众化的,休闲体育管理、组织和经营者则公共化。再次,从休闲体育载体来分,应该有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这样形成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交融互动,共促休闲体育的繁荣。最后,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有赖于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多主体共同投入。这需要国家加大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社区等社会组织大力推进,以及企业组织、商业经济等市场力量的介入。国家力量会推进普适性休闲体育的发展,社会力量则会具体践行全民休闲体育,而市场则是强力推进剂,它会促进休闲体育的复杂多样化,提升其社会辐射能力。

从我国休闲体育的内涵和演变的综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利用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及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契机,加快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社区休闲体育、学校的终身休闲体育文化教育及休闲体育市场等体系建设,是我国休闲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因为,休闲体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培养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当然休闲体育的发展还是有诸多困难,比如休闲体育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和平衡国家、社会及市场的多主体力量,整合各种休闲体育资源,将休闲和体育更好结合?

2 休闲体育建设的多主体合作

2.1 休闲体育建设的主体定位

2.1.1 休闲体育的国家引导

面对休闲体育发展契机,我们必须思考,“举国体制”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期还有效吗?毋庸置疑,国家及各级政府组织、管理和调控模式依然对休闲体育建设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中央政府首要任务应该要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以保障,制定国家整体休闲发展规划和政策,并营造良好的全国休闲体育氛围等[6]。比如《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体育政策法规颁布实施,为休闲体育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成为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的组织者,做好体育、文化等协调工作,共同制定如何发展适应本地休闲体育,以此来满足广大群众对休闲体育的需要,形成本地特色休闲体育文化。

2.1.2 休闲体育的社会建设

社会力量在休闲体育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区、企事业单位的非正式体育社团、组织相对较少设置社会背景门槛,较少动用社会资源,成员的覆盖面较宽,因此有较大的社会容量,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较好形式[7]。所以,通过社会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休闲体育社团和组织,以及相应的社区环境和服务,是提升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建设体育休闲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塑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参与和流动,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条件。

2.1.3 休闲体育的市场推动

休闲体育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社会动员力量不足、资源整合不到位的情况。此外,体育也有社会分层,人们对体育休闲方式和产品的接受程度存在阶层差异。因而,休闲体育的发展根本上需要依赖市场机制的推动。一个成功的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应是根据顾客的要求来制定服务项目、信息和产品。为此,依照人口群体性别、年龄和职业阶层细分的休闲体育产品,以市场方式的介入,会推动休闲体育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国各城镇基本上各类休闲体育经营场所数量、投资规模、场地面积、从业人数、设施器材等都不断扩大,徒手运动项目和各类器材健身经营项目,室内和户外运动也基本上全面铺开。休闲体育的市场推动机制具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整体而言,休闲体育建设中,各主体需要定位分明,即要加强国家引导,促进社会建设,发挥市场推动,尝试建立政府与体育社团等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的网络化合作机制来提高休闲体育服务能力,优化休闲体育服务品质。

2.2 休闲体育建设的多主体网络化合作机制

基于对新制度学派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反思,在休闲体育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等不同行动主体在休闲体育建设中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和优、劣势,只有建立起网络化的合作机制,全方位地动员和整合各主体现有资源才能提供富有质量的休闲体育。在这些行动主体的关系网络中,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政府在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可以尝试建立监管和监督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休闲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责任机制;其次,社会组织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居民提供休闲体育活动,还可对不同休闲体育项目建立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效益评价机制,进而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休闲体育供给质量的综合社会评价机制;最后,俱乐部、会所等可以发挥自身市场优势参与到休闲体育服务的供给中,建立起比较规范和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供给机制。总之,多向度的资源动员机制、主体联动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是休闲体育供给中各行动主体进行有效合作,形成较为稳固的网络化合作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3 休闲体育的平台推广

如前所述,休闲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各方主体的高度重视和合作推进,还意味着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调动大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和休闲中交融互动,这需要社区、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和学校的承载。

3.1 社区的大众集体互动平台

3.1.1 社区体育的经验延伸

社区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作为社区文化主体的社区体育,通过互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和情感需要[8]。如社区休闲体育对老年休闲体育的开展起主要作用,很多地区通过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体育活动形成老年体育团体,让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有归属感,让休闲体育活动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新养老生活方式。在这一点上休闲体育与社区体育是相通的,且可以从社区体育的发展中借鉴大量经验,共同交互发展。

3.1.2 社区开展休闲体育的措施

随着休闲体育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社区将作为大众集体休闲互动的关键平台。在社区开展休闲体育的过程中,首先,可推广《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体育专项规划》的“六进社区工程”成功经验,加强社区实施休闲体育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聘请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性开展社区休闲体育活动。

其次,社区在展开休闲体育的过程需要注意休闲体育文化的普及以及休闲体育运动形式的易于参与性。这样在社区开展融入了新生活方式的大众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活动技术要求不高,参与时间灵活,社区居民可自由选择具体运动方式。以此,居民可以通过社区休闲体育愉快心情,在休闲体育中感受到体育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

再次,社区在开展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力求“以人为本”和“人人平等”。目前虽然社区休闲体育资源仍是稀缺和有限的,但社区应以全体居民公平地享有社区体育资源为前提,这将使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参与感)不断增强[9],强化社区在推广休闲体育中的平台能力。

最后,社区体育和休闲体育发展可相互促进。社区体育已经成为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作为休闲体育的重要载体,他们之间是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会促使社区体育的繁衍,会使社区体育更具有体育精神,反之,社区体育的兴盛会使休闲体育更能在群众中开展。

3.2 学校提供的休闲文化传播平台

如果说社区体育为休闲体育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集体互动平台的话,那么,学校教育则是休闲体育终身文化的传播平台。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束缚于“应试教育”,体育教育内容繁多,脱离社会需要,学生一旦离开了教师、课堂和学校,既无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又无参加运动的能力,更谈不上主动地体育消遣与娱乐[10]。虽然目前学校教育还存在不足,没能充分体现体育终身教育的理念,但也创新出休闲体育教育的实践,如有的体育院校、系所相继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培养出休闲体育的研究、指导、组织和经营人才,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需求[11]。

在学校,学生们的休闲体育教育可以传播休闲体育文化、创造休闲体育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题的休闲体育理念,根据学生们的兴趣、体育热点、焦点问题等,灵活安排休闲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此外,还可包括进行大众体育比赛,观看与点评竞技体育比赛、节目等。可见,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休闲体育终身教育的引导,不仅使得每位学生在校园读书时候,享受到体育的娱乐和强身健体成果,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组建家庭后,依旧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享乐其中。

同时,学校体育还应和社区体育紧密结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大对休闲体育项目的教学比重,社区体育的多样性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学校还可以为社区体育运动提供专业的体育辅导员,学校也要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融会贯通方式方法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学校和社区等平台,共促休闲体育的发展。

4 休闲体育的拓展深化

4.1 休闲体育的文化理念建设

随着当今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主流人群的流动,新的消费文化传播对社区建设产生了外在压力。休闲体育的商业利益植入又加剧了休闲体育活动本身的多元性。这些因素必然对人们参与休闲体育形式和方式产生了影响。但只要多主体合作机制有效运行,休闲体育的功能依然存在,它可以让人们从中获得健康和精神的愉悦。

当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愉悦,体育将逐步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会承载着参与者个性特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体现。比如,休闲体育是符号消费,是身份象征,是多样化性格的表达。所以,我们在休闲体育建设中,还需要休闲体育文化理念的塑造,力求转变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如革除奢华,崇尚俭仆、格调品位庸俗却爱挥霍、强烈功利性等各种消费观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提倡科学的休闲体育消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体育健身消费[12]。

4.2 休闲体育建设的深化策略

在体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加大对休闲体育的课题研究,发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借鉴良好的市场化体育运作方式,让多样化体育项目走进社区,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组织社区体育竞赛,让休闲体育走向竞争性。从而促进休闲体育在社区体育中的传播。在休闲体育文化传播和休闲体育新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组织部门的监管职能,在项目的群体参与度、实效性、经济性上要有选择性,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富裕阶层的休闲体育适度消费的引导,让他们在消费中回归体育价值本身,使休闲体育在社区体育活动中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1]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

[2]田慧,周虹.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4).

[3]孔祥华,王俊奇.“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诠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4]梁利民.当前休闲体育研究若干问题论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任海.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4.

[6]朱树豪.体育休闲产业与社会发展[J].体育学刊,2004,(1).

[7]张宏.论休闲体育的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8]宫晓丽.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

[9]宋玉梅等.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10]魏书敏,刘君雯.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11]胥万兵,金银日.日本大众休闲和体育的政策导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1,(4).

[12]童莹娟,李秀梅.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建设
社区大作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