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政监督工作效能的方式方法
2013-08-15张彩霞
●张彩霞
近年来,在积极建立健全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公众和舆论监督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的结合,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有力地推动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2012年5月1日《财政部门监督办法》的正式实施,为财政监督提供了更加规范有利的法律条件,本人作为多年从事财政工作的一员,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财政监督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财政监督的现状
现在,各级财政部门十分重视财政监督工作,依据工作需要设立了“财政监督稽查局”、“投资评审管理办公室”、“预算编审中心”、“预算绩效考核科”、 “社会保障资金审核管理办公室”、“非税收入稽查科”。
可以说以上这些财政监管部门设置齐全,职责分工明确,对职责范围内的财政资金起到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从笔者多年财政工作经验而言,如此的职能设置和配备对于财政监管仍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对提高财政监督形不成合力,监督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各个监督管理部门间配合协作少
财政内部的各个监督职能科室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科室分头监督检查工作,各自为政,检查人员缺少相应科室的专业知识,跨科室检查,相关的业务知识薄弱,造成检查人员知识力量配备不够,检查走过场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有些检查人员缺少必要的与时俱进的态度,没有必要的知识积累和相应的工作方法,政策法规掌握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知识更新滞后,使检查流于形式,威慑力不够,还造成被查单位的负担。另外,财政部门与外部的监督管理单位沟通协作也比较少,如审计部门等,如此的各自为政监督检查,缺少必要的人员配备及知识储备,往往造成检查重点的缺失。
(二)监督检查信息不共享
财政部门内部各个监督职能科室之间监督检查结果不共享,检查完了互不通气,致使其他检查主体单位和职能科室掌握不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利于工作的改善和规范。各个职能科室的工作重点也缺乏与监管科室的有效衔接,使监管科室想监督也找不到工作重点,缺少职能科室与监督检查科室之间的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另外,财政部门与审计等监督检查部门检查结果也不共享,致使部门之间的监督结果信息缺乏沟通,存在着检查资源浪费和多头检查问题,给被检查部门造成误解。如果部门间及时沟通情况,共享检查成果,就会使监督检查工作形成合力,避免浪费,从而使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性更强、威慑力更大。
(三)监督没有形成“链条”化
财政资金频繁地流动要求监督管理必须随时跟进,财政监督工作于财政资金的流动犹如一个水渠,需要时时加固、修理、疏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渠水畅通无阻、顺利流到它应到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跑、冒、滴、漏”损失,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否则,就会影响财政资金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财政监督工作因为没有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没有相应的硬性监督指标,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链条化的、不间断的监督模式,这样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就存在着脱节现象。
三、提升财政监督效能的建议
(一)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合力出重拳
1、财政部门内部资源整合。杜绝财政部门内部各科室各自为政的检查方式,每次检查时在检查目标确定后,根据检查内容抽调相关监督科室人员参与,明确每个人的检查责任、任务及检查重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并约定定期沟通检查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地进行检查,这样就能消除监督检查的死角。同时,整个检查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知识储备,政策掌握必须扎实,违法违规界定必须规范,使检查有的放矢,不走过场,从而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和监督效能。
2、财政部门与外部业务部门之间资源整合。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必须有效地结合,才能在资金监督管理时更加全面,在资金使用效能计算上、人均保障标准的计算等相关基数的监督核实时,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各有侧重、互相协作、形成合力,避免单腿走路的跛脚现象,更加全面、系统地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市级和县级间的资源整合。市级和县级的监督资源整合存在着财政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两方面,系统内部参照财政内部科室间执行,但是要发挥市级财政的领导、示范作用。系统外部参照财政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整合形式,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监督检查力度,使市县监督检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监督效能,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二)常态学习,定期培训,打造过硬的监督检查队伍
任何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人,财政监督工作也是如此,“以人为本”,着力人才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根据经济形势和工作需要学习新的财政政策,及时掌握、更新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以召开研讨会的方式,使监督人员互相沟通、交流,通过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的互相学习和探讨、辩论,使监督检查人员开阔视野。要将学知识、学政策常态化,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准确把握和应用各种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以后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财政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监督检查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大监督的理念,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客观上要求监督工作必须随时随地、实时跟进,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不仅是财政监督人的责任,财政部门内部各个业务科室也负担监督的职责,监督必须贯穿于资金的申请、拨付、追踪问效全过程。同时,各个职能部门也应负担起主要的监管责任,建立内部审计、内部监控机制,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另外,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综合监督部门要协同作战,定期对涉及民生资金、公用事业投资、涉农资金等联合检查,形成全方位的协同工作机制,从实际工作上形成大监督理念。
(四)财政监督常态化、全覆盖
在监督工作中,无论是监督计划、监督力量调配、还是监督方法都要统筹考虑、整体设计,实现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财政监督必须与财政管理相结合,才能使监督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从监督的角度积极参与财政管理,能及时反映财政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的合理、合规情况,及时反馈财政政策执行效果,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益。同时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相结合,使监督从管理的角度搞好财政监督,自觉与业务科室配合,业务科室从管理的角度给予监督工作必要的支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管理工作协调并重,资金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