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2013-08-15王智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概论讲授纲要

王智勇

(安顺学院 马列部,贵州 安顺 5610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概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三门课程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点。如何认识概论课课程特点,如何认识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基点。只有在充分了解概论课的课程特点、存在的教学问题后,方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有效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为提高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1 概论课课程特点

1.1 重理论

重理论,是概论课的特点之一。概论课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情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在这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中,要讲授的内容较多,理论成果分为两个部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革命年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产生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建设时期。这两个阶段产生的理论成果,前一阶段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后一阶段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等等。理论多是概论课的第一个特点。

1.2 与近现代史结合紧密

概论课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结合紧密,是概论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概论课讲授内容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纲要课中的历史大事件的分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全景展现。概论课和纲要课着重强调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为中国找到了出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出路这一真理。概论课是把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完整再现了那段革命历史和建设历史,并把党建立以来的各种理论创建条分缕析,一一呈现出来,展示了党建立以来的九十多年,从完全照搬苏联经验,到独立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历程。

纲要课则主要介绍了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从纲要课的教材内容,我们了解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人侵中国,并且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沆瀣一气,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旧中国,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必须首先推翻旧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方能开辟出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的伟大道路。由此,我们从纲要课认识到了革命的必要性。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这段曲折又顽强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深深懂得,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维新派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救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懂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因,了解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到了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可以说,概论课和纲要课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里面,结合最为紧密的课程。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事实的讲叙,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任何一名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中国。

1.3 排课时段相对靠后

概论课一般安排在思修课、原理课和纲要课之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思修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修课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尽快帮助同学们适应大学生活,并从各个方面给予同学们一个指导。例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该有怎样的心理定位问题,需要教育同学们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一个平常的心态;告诉同学们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要素;要同学们知晓拥有一技之长的必要性,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大学里或者以后踏入社会,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概论课内容中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完全交代清楚中国化理论的来龙去脉,不但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具体交代产生这些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的时代背景和产生土壤。这就要求在概论课开课前,必须完成原理课和纲要课的讲授,否则,概论课的内容根本就是无从讲起。

2 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想学、不愿学

首先,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概论课教材大多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版)。该版教材共有15章,前两章为综述部分,3~15章为各个理论的展开。各章中的编排有规律可循,即先介绍背景,从背景介绍时代的实践,从而介绍各个理论,最后是该理论的历史意义。一门课程要达到教育目的,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由于概论课理论性很强的特点,这就使得概论课很难引起同学们的听课欲望,即使勉强听之,也是令之昏昏欲睡。这就是学生不想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从就业的现实角度而言,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对他们就业能起到直接帮助的相关课程。而概论课,对学生的就业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就业,没有起到直接而现实的帮助,因此,在课堂上,耐心听讲的同学是比较少的。这也是学生不愿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2 教师: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概论课的特点决定了要上好概论课是很不容易的。概论课的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庞杂、课时有限、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要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必须兼顾到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进度安排不疾不徐,讲授内容详略有度,语言深入浅出,既照顾到学术性,又能兼顾通俗性。从这个要求来看,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不多,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方面下苦功夫。

就概论课教师的角度而言,要改变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的状况,使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需从概论课教学方面进行改进。

3 改进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从概论课课程特点及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概论课教学可做如下改进:

3.1 简化教学内容

简言之,就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简化。教材中的内容不是不讲,而是对于一般性内容进行泛讲、概述或者一笔带过,从而为下一步的重点讲授或曰深入讲解腾出时间。原因是很明显的,在概论课的教学安排中,一般高校的安排是这样的:本科班理论讲授时间为72学时,实践教学为36学时。72学时对于一本接近四百页的概论教材来说是不够的,必须把时间用在重点内容的讲授上。

3.2 在教学中总结问题,深入讲解

即每节课除大致介绍本章内容外,择一、二个问题点,深入探讨,这样既兼顾知识的广度,又兼顾了深度。同时,难点的深入探讨也可使同学们有兴趣参加进来。例如改良与革命的讨论。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里,革命还是改良一直是一个问题。中国近百年来的政治大都围绕革命和改良这一对概念。同学们对讨论课的兴趣比较浓厚,而对完全的理论讲授缺乏认同感,也更缺乏兴趣。不时地改变授课方式,既有利于同学们提高兴趣,又有利于教师对于某一重点问题的理解。

3.3 推荐参考书

学时少、内容多、理论讲授笼统势必影响同学们对各知识点的形象记忆及理解,为扭转这一情况,必须推荐参考书。对参考书的选择有几个原则:第一,与本章内容结合紧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第二,参考书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水平较高,而不能是任意一本普通的读物。第三,在相同水准的参考书中,要注意选择内容浅显的书籍,因为参考书是帮助理解的,不是进行专门研究的权威著作。同时能引起同学们阅读兴趣极为重要,否则,所推荐的参考书就失去意义了。第四,所推荐书目要易于搜寻,是普及本,而不能是孤本、珍本等。特别是在地方院校里,尽量在学校已有的图书中推荐。

3.4 思政课教师应多读书

作为书目推荐者的概论课的任课教师,必须是一个喜读书、爱读书、勤读书的人。否则,上述所讲之内容即不能成立。不读书的教师能够推荐参考书,还能推荐出好书,这是不可想象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多读书,这是与思政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思政这个学科,是历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科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完全掌握思政学科特点及内容,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在从业的思政课教师中,完全具备这么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几乎是没有的,多为思政专业以及具有历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因此,使单一专业背景的教师转变为具有多个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就势在必行。

怎样使单一学科背景的思政课教师转变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也就是怎样使一个教师从专才到通才呢?应该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建立思政教师的读书制度。读书丰富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则可以相互提高。第二,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即用好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真正把业务学习落实到实处,变成业务交流的重要时段、重要方式。并且所读书目要紧密地与概论课、思修课、纲要课、原理课结合起来,并有所偏重。第三,不同教研室教师定期交流,建立共同备课制度。思政课中的四个方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集体备课就是要使各个方向融会贯通,对思政教学整体效果提升有重要作用。

3.5 概论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或教学技巧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施青年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部分地方高校正在实施的针对新进的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简言之,就是老带新。即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传帮带。而青年教师由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教学经验的欠缺,教学手段匮乏,只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加上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帮带,才能迅速走出过渡期,从而成长为教学岗位上的骨干力量。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在导师制上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第二,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堂内容最终要靠语言来呈现,一个教师的教案准备再充分,如果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效果。良好的语言感染力和较高的上课艺术,是高校思政青年教师必须走的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第三,概论课教师多参加教学技能比赛。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教师的教学效果,部分高校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以便让青年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概论课教师需要在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中多磨练自己,向比赛中的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

4 结语

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注重理论讲授的课程,也是一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紧密的课,更是一门有助于同学们理解中国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课程。针对高教出版社这本教材的特点,概论课教师必须进行与教材体系的磨合、融合,提高教学技能,广泛阅读书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做一个通才式而不是专才式的概论课教师而努力,从而加强和改进概论课的教学工作。

[1]黄桂华.改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2]贾亚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10(4).

猜你喜欢

概论讲授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