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为例

2013-08-15李庆亮王庆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刘 刚,李庆亮,王庆材,张 会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林科类大学生在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肩负着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把当代林科类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一年级是大学时代非常关键的一年,如何在大学生入学后初期开展好卓有成效的适应性教育,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牢固树立“学林爱林、贡献生态”的坚定信念,不仅决定着能否顺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也在现实意义上成为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适应性教育与林科高校开展适应性教育的意义

对于“适应性”的解释,国内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解释。较为普遍认可的一个定义是:适应性就是个人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人随外界环境变化而不断调试自我内心,实现与外在环境和谐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适应性教育应该就是为促进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而从事的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大一新生刚刚迈入大学门槛,面对的是崭新的生活环境,因而高校适应性教育既有学习适应性教育、生活适应性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包含心理适应性教育、人际交往适应性教育等。

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林科高校多数专业属于国民经济长线专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家长以及考生对这些专业认可度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存在报考率和报到率低、学生思想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因此林科高校开展适应性教育更为迫切,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入学适应性教育,既能帮助新生快速转变角色,又有利于稳定思想,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2 林科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林科高校大学新生对适应性教育各方面的需求,更好地促进适应性教育,笔者历时两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2011级、2012级两个年级分别抽出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有效返回问卷,结合部分同学访谈和文献查询,对当前林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情况分析如下。

2.1 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对林科类专业了解偏少,往往导致学生在入学初期对专业认同度较低。调查显示,40%以上的大一新生对所在专业不感兴趣,在蚕学和林学专业这一比例高达70%以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接近60%;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也有50%的同学表示对该专业不喜欢。其中有部分专业学生属调剂生源,本身对所学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2.2 学习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

学习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但与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任务不再单一、学习内容更为广泛深入、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使得新生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从调查结果看,入校后有73%的大学生反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习压力大,仅有13%的同学表示能较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比较难学;50%以上的同学表示在处理学习、班级管理以及社团活动等多方面工作中存在困难。

2.3 生活自理存在较大的困惑

大一新生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较为陌生的生活环境,面临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再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调查显示,刚入学时40%以上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做到生活自理,在理财消费、自己洗衣、打扫卫生等方面不适应,自理能力的缺失和错误的消费观念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压力。

2.4 个人心理上存在一定不成熟性

由于学习和生活的时间、空间变得更为灵活自由,新生在中学学习阶段积累的学习优越感丧失,部分同学逐渐产生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空虚心理,以及主观上想要刻苦学习但客观上没有监督而不能很好地自我约束的矛盾心理。调查显示,27%以上的同学表示自己时常感到孤独;50%的同学表示大学同学关系不如高中时纯洁;56%的同学表示自己上大学后事情很多、精神压力很大;20%的同学表示特别想家和怀念昔日的朋友,对眼前的处境不太满意,产生强烈的怀旧心理。

2.5 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碍

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同学们往往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同学习惯不同、兴趣各异。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的开放性使得大学人际交往更为多元化,具有心理闭锁性特点的新生感觉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甚至在交往中往往出现孤僻、冷漠等现象。林科高校的外省学生占据较大比例,调查显示,60%左右学生感觉不能进行顺利交往,更有少部分同学感觉与其他同学难以朝夕相处。

3 林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原因探讨

大学新生表现出的不适应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看来,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新生自身等方面来进行疏理。

3.1 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是进入了“保险箱”,环境陌生、时间与空间灵活自由而自己无力应对、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因素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面对这些压力,大学新生由于缺乏对环境和自身的全面认识,缺乏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分析,结果导致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和悲观失望,同时,无论是报纸、书籍还是电视、网络等大都把大学生活完美化、轻松化。但是大学时期仍是学子求学的重要阶段,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反差是造成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的重要因素。

3.2 学校方面

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目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模式和内容上仍存在不足。据了解,国内多数高校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上只是围绕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文体活动等内容展开,而对新生进入大学后如何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设计和操作上存在着明显不足,缺乏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的成果。

3.3 家庭方面

“高中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这是许多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的观念。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往往导致部分高中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临着什么事情都要“自力更生”和“自我做主”,这让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这种不健全的教育方式使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即养成诸如自私、懒惰、依赖、不讲卫生、不善交往、不会宽容等习性,影响到他们在大学的多方面适应性。

3.4 新生自身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大学新生普遍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归属和认同感,但因为他们个性不同,表面看起来热情开朗,其实往往自我封闭,不喜欢向别人敞开心扉。加之,当代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这也成为产生适应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4 林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措施

林科类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任重道远,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逐步建立了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构建了“1234567”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任务、2项重点工作、3项科学计划、4个关键时段、5支骨干队伍、6项主题教育、7项评估指标”。

4.1 始终以稳定思想教育,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为中心任务

思想教育在适应性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中心的位置,这是由林科类高校新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同其他院校相比,林科类大学新生的一个主要适应问题是专业认识问题,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学院现有林学、蚕学、水保、木材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同学在高考时超过60%的同学没有填报该专业,林学专业更是多年90%以上属于调剂生源,以致长期以来存在报考率、报到率低,新生退学率、转专业率高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强林科类新生的思想教育始终是适应性教育最重要内容。

4.2 抓好2项重点工作,彰显适应性教育特色

做好林科新生适应性教育,既要重视常规教育,更要培育特色抓手,从而增强对新生的教育效果。林学名家讲坛和颁发“爱林”奖学金是林学院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的2项重点工作。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激励,可以破除学生初入大学的茫然心态,树立正确目标,为学生顺利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打下基础。经过多年运作,逐渐形成每年30余场次的林学名家讲坛和每年一度的“爱林”奖学金颁发已成为全校范围内富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成为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亮点工程和重要抓手。

4.3 制订3项科学计划,确保有序有力运行

新生适应性教育不能注重短期行为,也不能率性而为没有章法。在时间跨度上应涵盖大一整个学年,做到水长流、不断线;从任务角度,应制定科学的年度、月度和周度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清晰,进度合理,措施有力。实践证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作科学合理的分阶段推进表,细化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使适应性教育循序渐进,有章可循,就能从操作性、时效性、系统性的角度稳步推进适应性教育。

4.4 用好4个关键时段,增加新生教育实效

开展适应性教育,抓住有利时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放通知书时,要通过各类宣传媒介,向新生全方位展示学院办学成就和专业美好前景,并通过电话、邮件、走访等形式与大一新生沟通,答疑解惑。迎新报到时,突出林学特色优势,周密设计迎新现场,精心准备迎新内容,组织新生参观学院实验室、科研基地、创业基地,可以使新生在生活上、心理上接受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开学典礼时,要通过邀请知名校友、专家、名师参加,精心布置专业师生见面会,增进师生感情,增加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新生军训时,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要全力配合教官抓好新生的文明纪律教育,切实养成组织纪律和劳动卫生观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4.5 建设5支骨干队伍,强化组织保障功能

加强新生骨干队伍建设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关键一环。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院为2011级新生遴选配备了16位班主任,为2012级新生配备了18位班主任,专业班主任以其专业素养,忘我投入加强对新生的引导,赢得了新生的爱戴,迅速提高学习适应能力。二是为每一新生班级配备了两名品学兼优的高年级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通过对新生的生活和学习指导,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三是科学选拔新生班委团支部,及时加强系列培训,切实增强其能力素质,确保班级和谐稳定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在第一学期开办新生业余党校,全面加强新生思想政治建设。五是组建新生学生会队伍,吸引大一新生参与其中,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及自立能力。

4.6 开展6项主题教育,全力提升适应能力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政治素质。以各类重大活动为契机,帮助大一新生科学树立人生目标,及早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进行道德品行教育,提高个人修养。创新活动开展方式,注重大一新生参与,不断提升大一新生纪律意识和文明素质,为实现自立自强打下基础。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本着“认识专业、扎根专业、成就专业”的目标,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及时开展名家讲坛系列活动,专业交流活动,增强学生专业认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开展心理安全教育,为个人成长保驾护航。通过刊发健康心理指导手册,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倡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处事心态;建立学院朋辈辅导室,组织进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组织新生进行心理网测,并建立新生心理电子档案,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邀请心理专家,开展新生心理教育讲座,帮助他们健全个人人格,优化心理品质;设立新生心语邮箱、设立辅导员接待日,全方位、多角度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帮助大一新生及时调适自我,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心理危机事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新生自立能力。近年来,林学院先后投入8万余元,组建以“水缘花”、“新丝路”为代表的、辐射学院现有专业的六大创业团队。依托学院创业平台,加大对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增强新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开展学业成才教育,促进自我规划成才。针对新生定期开展学业规划教育,通过职业发展课,指导新生合理规划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制定科学奋斗目标;通过举办校友论坛,倡导新生毕业后献身祖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事业;通过评先树优,赋予新生榜样的力量;使大一新生学有榜样,赶有行动,对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对个人成才充满期待。

4.7 设定7项衡量指标,构建完善评估体系

在广泛查阅文献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便于量化考核的角度设定了报到率、退学率、转专业率、课程及格率、先优率、违纪率、心理健康率7个衡量指标,以精确评估新生适应性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学院统计了2009、2010、2011和2012四个年级的大一时期的数据资料做纵向对比。其中2010级已经开始了对现行课题研究的部分运用,2011和2012级则全面实施了现行新生适应性教育培养模式。实践证明,由这7项衡量指标组成的评估体系,能在相当程度上,对已经运行的适应性教育模式做出客观详实的评价。

5 结语

良好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科类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育人至上的原则,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深层次的引导大一新生,使其逐步消除个人在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尽快进入角色,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1]祝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65-67.

[2]潘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38-39.

[3]韩毅.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81-182.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