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网络文学的自由性
2013-08-15孙军慈
沈 宁,孙军慈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十年前,网络文学如同一声惊雷,在人们的生活中砰然炸响,欢呼声、谴责声接踵而至。虽然现在对网络文学的界定仍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以其自由的存在方式、自在的创作模式和自如的接受形式从众多文学样式中脱颖而出并能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相抗衡,都是与其自由性密切相关的。
1 自由地存在
文学最初兴起于民间,源于大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生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理想未来的一种向往与憧憬。人们通过文学描述世界、抒情表意,描摹美、记录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成熟,文学渐渐远离民间,走向贵族化,文学的话语权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成为文人的专利,文学传播需要经过层层严密的审查,文学接受不再随心所欲。文明被人为地限制了自由,越来越远离民间。
网络文学走的是群众路线,颠覆了文学等级观念,打破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使文学女神走下神坛,开辟了文学回归民间的坦途,与民同乐,形成自由的文学亲和力。文学创作不再背负“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巨大思想包袱,各自谈笑人生、发表感慨,文学中再现自然、真实的人性人情。文学不再承担“文以载道”的沉重社会使命,没有了诸多思想内涵和价值深度,调侃的文字、嘲讽的笔调,让网络文学卸去了说教的面具,在“自娱以娱人”的理念下,呈现的是简单且深刻的哲理。文学不再是文人的生存方式和承担形式,而只是一种游戏休闲方式和宣泄狂欢的途径,拓宽了文学的存在空间,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文学传播不再有重重壁垒,网络给予文学一个众语喧哗的场所,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可以存在并传播,大浪淘沙,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如真金般显现。文学接受不再如同鸡肋,也不再是嚼蜡,网络文学中充满了自由、本真、快乐的游戏精神。但凡走进网络世界寻找快乐,感受人生的文学受众,都是怀着寻找精神愉悦感和心灵慰藉的动机来欣赏网络文学的。网络文学的接受是一种抚慰心灵的游戏休闲方式和释放激情的宣泄狂欢途径。
2 自在地创作
获取快乐、寻找慰藉是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要目的。作者没有预设的道德要求,一切以人最自然、最本真的面目出现,卸去了沉重的包袱,文学在网络空间里又回到了它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虚拟的网络时空中,网络写作多半是一种没有功利感的欲望化表达,它不追求经典性,也不追求精致性,网络写手们遵循“我手写我心”、“自娱以娱人”的原则,尽可能充分地在网上展示自我。自由地舒展内心深处的热望,尽情抒写出心灵的直觉和体验。在屏幕前,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在网络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由发表,自由评论,用网络文学语言展现大众心底的真诚、友好、善良等美好情怀,用极富口语化和创造性的语言展现人的本真状态。虽没有传统文学的凝重沧桑,但简单的文字勾勒出的是当下原生态的平民生活,原汁原味,深入骨髓。
主体“我”主宰一切,在网络上随意自由地发表,不必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把关,无评奖之诱惑,无评奖之焦虑,无被拒之困惑,摆脱了其他传播媒体制约的束缚,剔除了较多的功利色彩,可以极大拓展自己的想象和情感空间,使主体的创作心态更加自由、开放、无拘无束。
因为是虚拟生存,因为是在线交流,更因为上网的人们内心孤寂和诸多压力的促使,网络写手们抛弃了终极价值的追问,也淡化了对意义的开掘,在自由的网络世界里,毫无顾忌地张扬个性、倾吐心声,用真诚和热情展露当下的人生形态。
这种自由的创作是一种非强迫性的生命显现过程,心灵开启,那些毫无技法,甚至辞不达意的文字里,流动着的是一股股真诚、质朴的清泉,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让个人私欲自由地漂浮在公共生活领域,使之合法化、公开化。
3 自如地接受
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接受更加自由。长期以来,作家和读者极不平等,写作是神圣的事业。作者精心锤字炼句,塑造各种生动传神的文学形象。读者能够参与的只是解读语言文字、把握形象和意义,融入想象和情感,进行审美再创造,接受成了人们受教育的途径。作家高高在上,预先规定了接受的种种可能,读者存在的意义在于被动地接受和解释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微言大义。接受美学理论虽然把读者从作家的专利下解放了出来,肯定了读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读者享有更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极其有限的,读者对作品的独特体悟、理解和发现被封存在私人空间,无法在公共空间自由传播。读者有权自言自语,却少有机会在印刷媒体上向公众发布,其体悟和发现是否真实,有无意义需要符合刊物和编辑的趣味。因此,作者了解读者的反馈信息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反馈的途径也是间接的。读者同批评家不平等,批评家享有评论作品的特权,他们能够把丑说成美,把黑说成白,并把这强加给读者,俨然以读者代言人自居,读者的阅读会受到批评家的引导或限制。
在网络上,读者不受任何限制,进入网络世界,仿佛走进了一座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在赛博空间中遨游,无需作任何准备,只管畅快阅读。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对象,随意阅读、参与评说作品的成败优劣,甚至“指挥”原作者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只要愿意,还可以对原作随意涂改,过把作者瘾。
当然,网络文学自由的存在、自在地创作和自如地接受,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范围,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找到了抒发情意的场所,在某种程度上让文学回归了民间。但网络文学的自由也存在一些弊端,使得文学整体水平相对于之前有所下降。因此,网络写手在大胆探索的过程中,应以真善美为引导,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作品的品味。读者应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摒弃糟粕,保存精华。同时,各种文学网站也应该严格把关,将真正具有欣赏价值的作品提供给大众,使网络文学更加健康、自由。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蓝爱国,何学威.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5]蔡之国.网络文学:自由的文学乌托邦[J].文艺评论,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