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秦腔》创作艺术特色浅析
2013-08-15杨昌俊
杨昌俊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30)
《秦腔》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创作的第十二部长篇小说,2005年4月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再版,全书566 页,45 万字,除开头和后记,正文42 段,且段落无标题。小说以描写作者的家乡陕西丹凤县棣花镇的人和事为主,通过清风街20年来的演变、乡土人情及街上芸芸众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震荡与变革,充分反映了陕西乡土世界古老乡村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小说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担忧和思考。《秦腔》这部长篇小说之所以能入选全国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其理由有以下四点:敏感先锋地捕捉到了转型期农村巨变过程中的某种时代情绪;对正在消逝的农耕乡村的一曲挽歌;为“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专家提供了许多社会学意义上的经验总结和材料;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的面貌和变迁。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篇小说的创作艺术特色,希望对小说的评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用大散文的笔法书写
在文学创作中,用大散文的笔法书写小说是一种常见的笔法,而《秦腔》的作者采用大散文的笔法书写是对前人写法的继承,对后人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创新。为什么说是继承?因为在许多中国古代小说中早就流行描绘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先例,我们至今还看到有许多作家在继续运用这种大散文的笔法书写。为什么说是创新?因为这是作者对创作艺术的特色的一种继续深化。过去人们习惯了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叙述方式,而这部小说的作者却用了一种近乎极端的鸡零狗碎的散文笔法来表现农村人们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用最简单的笔墨描绘出小说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二、用抽象艺术展现陕西乡土世界
《秦腔》除了用大散文笔法书写外,还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一个纷繁、复杂、精彩的陕西乡土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从中深刻认识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农村所发生的激烈变革,真切地领悟到作者所叙述的陕西乡土世界复杂的人性和朴实的情感。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一腔热血和对家乡的真情。他对人情、乡土情与自然情的表达和所采用的手段是抽象艺术的概括。作者通过一系列艺术化人物造型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生活的抽象认识,作品表达方式所表现出的抽象艺术便成了《秦腔》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三、以怪异的视觉空间,密实流年式叙写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一种“密实的”、“流年式”的写法,使人感觉不到时间移动,不分章节,将所描写的世界,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作家删掉的“枝叶”,全面地呈现给读者,使得整个小说所表现的不是单一的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非线型、生活漫流式的“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的纠缠和连缀,表现了农村农民那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形。读者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始终以一种一贯怪异的视觉空间,密实流年式的书写方法,细腻朴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年代乡村中普通农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水库争水情节就反眏了农村中的真实情况。
四、摆脱了小说的既定写作模式
《秦腔》摆脱了以往小说既定的写作模式,在描写中将暴力抗税事件、七里沟东崖大面积滑坡灾难等淹没在“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的日子”的言说中,进一步展示出作者写作的创新性。通过对陕西乡土经验的描摹和叙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模式,产生了对文学创新和对人生意义上的追求,是对传统文人写作原则的一种突破。我们认为,作者的写法可能被视为某种后现代写作的典范,形成了“细节鲜明,整体混沌”的新的写作艺术风格。
五、从鸡毛蒜皮日常小事入手、直达本质的写作目的
读者深切感觉到作者在小说中从细枝未节、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入手,在细流蔓延中汇流成海,从而直达本质的真实写作目的。例如小说中描写到:“清风街的事,要说是大事,都是大事,牵扯到生死离别,牵扯到喜怒哀泺。可这要说算什么呀,真的不算什么。太阳有升有落,人有生的当然也有死的,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这样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使读者越看越觉得很符合农村现实生活,既合情理又难以忘记,从而直达小说本质的写作目的。
六、疯子叙事视觉对现代人写作的启示
作品中的“疯子”引生成了“作者美学理想追求的化身”。作品中引生对白雪的痴爱与夏风对白雪的漠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对白雪苦苦追求,却得不到,而另一个对白雪很容易占有,却随意抛弃。这是在揭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差异吗?这是在否定现实中真实情感的存在吗?事实上,对于引生和夏风的描写也正是作家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层次的剖析。读者看到,在作者心目中,夏风仅仅是作者“形”的化身,而引生才是作家“神”的化身。
七、对秦地乡土语言运用真实细腻达到高峰
作者对语言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加工,运用富有乡土气息的修辞方法,将乡土语言艺术化。当然,在语言上,作者也一改以往散文上的清雅俊朗、明媚通透,更多呈现为粗砺放纵。整套语言系统完全口语化,形成封闭纯粹的方言世界。一些评论认为小说过于缓慢的节奏和过于地域化的语言风格,可能成为读者的阅读障碍,笔者则认为恰恰相反,地域化的语言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普遍性,使读者读起来更感亲切、意味无穷。
八、结语
长篇小说《秦腔》的创作艺术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除了以上创作艺术特色之外,还有人物塑造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文学整体观、独特的叙事艺术风格、现实主义艺术及实、虚、玄的创作艺术手法。总之,长篇小说《秦腔》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部近几十年来中国乡村世界的不可磨灭的一部史诗。
贾平凹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陕西商南农村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和普通人的家庭一样十分贫苦,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师,患胃癌去世,母亲务农,文革中他的家庭遭受毁灭性摧残。从他的生平简况我们不难看出,他虽然出身贫苦,家庭贫寒,但他长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创作在文学领域,为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篇小说《秦腔》中的神秘色彩或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带来了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它仍不失为当下文坛上的一朵娇艳的鲜花,值得人们细读和思考。
[1]贾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李遇春.对话与交响——论长篇小说《秦腔》的复调特征[J].小说评论,2006(1).
[3]贾平凹.文学不应失去大道[N].人民日报,2009-07-10(4).
[4]贾平凹.为农村说出想说的话[N].中国青年报,2005-06-06(14).
[5]贾平凹.在浙江乌镇领取矛盾文学奖:授奖词[N].光明日报,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