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抗战初期章乃器对安徽财政工作的贡献
2013-08-15欧阳跃峰关成刚
欧阳跃峰 关成刚
(1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2 邯郸市第十中学,河北 邯郸 056000)
1
章乃器(公元1897—1977年),浙江青田人,原名章埏,“后因读《老子》有‘陶人埏埴以为器’一语,遂改名乃器”[1],中国近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爱国民主人士。
章乃器“1897年3月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初二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小塬村一个破落的乡绅之家”[1]。其祖父章楷为“清同治九年举人,擅诗文书法,为浙东名士;好济困扶危,富于正义感”;父亲章炯“曾留学日本,民国初年做过几任小官后一直闲居”[2]。章乃器“幼年时家道中落,‘差堪温饱’”[1];他在杭州省立甲种商业学校读书的五年期间,“家计日艰,负担不起学费”,但“他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终于靠奖学金完成了学业”[2]。
1918年章乃器从商业学校毕业,“由校长周季伦先生介绍,当了浙江银行的练习生”[3]。此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分,他逐渐在金融界崭露头角,先后担任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营业部主任、襄理、副总经理等职,“成为优秀的银行家、企业家、经济学家”,“30年代初,他已担任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光华、泸江两所大学的教授”[4]。
然而,此时的章乃器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个人事业上的成就,对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的进步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经济方面,鉴于当时金融业最集中的上海只有5家信用调查机构,而且都是外国人办的,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中国民族经济与金融事业的发展,他于1932年6月“代表浙江实业银行,出面联合上海各华商银行,成立了银行界信用调查的公用机构——中国征信所。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征信所,采取会员制,章乃器出任董事长”[2]。在章乃器的领导下,中国征信所凭借“其科学、严密、高效率的调查工作,一举压倒了所有的外商征信机构,使该所成为中国的独占事业”[5]。政治方面,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章乃器与其他民主人士共同筹建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初又先后成立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乃器一直是主持会务的领导者之一。救国会为发动民众、宣传抗日而发表的宣言,“多数出自章乃器的手笔,他因此获得了‘宣言专家’的称号”。当浙江实业银行总经理李铭迫于国民党当局的压力表示愿意由银行方面资助其出国时,章乃器毅然辞掉了浙江实业银行副经理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了救国运动中,救国会的日常经费,绝大部分是由他支付的。他自己的储蓄用完之后,又卖掉住房,自己赁屋而居。为了救亡御侮,他不惜毁家纾难”[6]。章乃器由此很快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并为此而一度身陷囹圄。1936年11月23日,他与沈钧儒等七人一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是为震惊全国的“七君子事件”。
1937年7月31日,救国会“七君子”获救出狱。章乃器甫一出狱,便书写了“无此闲情算旧账,有腔热血效前驱”的联语,表明了自己捐弃前嫌,投身抗日的决心。11月,上海沦陷,章乃器流亡到了香港。未几,“即将就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宗仁派遣他的亲信韦永成、黎蒙专程来港,邀请章乃器前往安徽”[7]。
在此之前,章乃器与李宗仁曾“有过一段足以称述的往来”。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后,李宗仁和白崇禧派陈劭先到上海,要求沈钧儒和章乃器“去广西参加他们的运动”,而且指名要章乃器当财政部长,对章表示了高度的信任。章乃器虽未应邀赴任,却对李宗仁留下了好感。他后来说,李宗仁给他留下的 “第一个印象是朴素、谦虚”。双方有了相互信任合作的基础。流亡到香港的章乃器,“抗敌救国热情高涨,达于极度,认为我等既奋不顾身,力争全面抗战于前,现在抗战已经实现,就应该献身于抗战事业,以共谋必然胜利之实现于后。所以,当时就一心想奔赴前线,毫不计较条件和地位”[8]。受到李宗仁的再次邀请后,他毅然决定奔赴安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第一线。
2
章乃器到安徽之初,起先担任国民党省政府委员、代理省政府秘书长、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当时,“日军已突破淮河防线,定远、蚌埠相继失守,安徽省政府已由安庆迁至六安”[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芜湖等市县的沦陷,严重地影响了全省的财政收入,“全省的农业收成仅及原来的一半,财政收入由原来的120万元锐减到50余万元”[10],“职员、军警欠饷达两三个月,以致在国民党内号称地方理财能手的杨绵仲束手无策,决心引退”[11]。
安徽财政厅长杨绵仲提出要辞职,“而且去意很坚”。李宗仁认识到财政问题“是关系到他在安徽的成败关键”[12],而让章乃器主管财政正好是用其所长,遂决定请章乃器担任安徽省财政厅长。章乃器“先邀集财政厅的科长、秘书恳谈几次,摸清了底”,继而“向李宗仁提出铲除贪污、节约浪费等四项就职条件”,李宗仁 “马上全部接受,而且表示全力支持”。于是,1938年3月,章乃器在李宗仁的支持下出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他深入调查了解了导致安徽省财政困难、入不敷出的各种原因后,根据战时的实际情况,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度缓解了安徽省的财政危机,为安徽省乃至整个第五战区的抗战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章乃器提出“公平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原则”
对于当时安徽省的财政状况,章乃器本人也十分清楚,他指出:“本省财政状况,目前可以说十分困难。一、省库空虚。二、所有的财政来源,大半亦已断绝”[13]。在这种情况下,他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提出的公平原则,具体包含下面三层含义:
其一是“负担公平”。即:在财政收入方面,“一切赋税的负担,要与纳税人的力量相称,不可有倚重倚轻之弊,尤不可使贪官污吏乘机中饱”。这样一来,“赋税的整理,固易着手,民间一切不平之气,亦可消失于无形……不单可以解决财政征收方面工作困难,而且无形之中,还打破了社会上各阶层间的摩擦,进一步即可以增加整个抗战的力量”[13]。
其二是“分配公平”。即:在财政支出方面,“或缓、或急、或多、或寡,一切都根据实际的需要为标准,而无参加一点私见于其间”。果能如此,“就是各机关少用点,或者公务员多吃点苦,也不会有何怨言”[13]。
其三是用人公平。即:在财政厅内部的人事安排方面,不但要做到“不用私人”,而且要根据需要“引用人才”。“仅只消极的不用私人,还是不够;为增加行政效率,一定还要进一步的引用人才。因事求人,因材器使,务使贤能的不至屈抑不伸,不称职的亦不至尸位素餐。同时所谓引用人才,也决不是为个人造势力,而是为国家为社会培植一些确能做事的干部”[14]。
公平原则可谓是章乃器初步确定的整顿安徽财政的总体指导方针。此后,他在安徽财政厅的各项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进行的,事实证明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财政支出方面,章乃器厉行“铲除贪污,节约浪费”
章乃器在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之前,便意识到“安徽财政的贪污、浪费很大,如能铲除贪污、节约浪费,事情还是可以做好的”[12]。经过深入调查,他进而指出:“安徽以二千三百万的人口,负担一千五百万元的省县征收,何至民不聊生?”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人民出三个钱,政府得到恐怕不过一个,其余的两个一个是中饱,一个是浮收;同时,政府用三个钱,国家受益的也恐怕不过一个,其余的两个一个是中饱,一个是浪费”。因此,“只要能做到‘铲除贪污,节约浪费’八个字,在平时,收入可以增加一倍,而人民负担还可减轻三分之一,支出可以减少三分之二,而工作仍能照常进行。战时即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然而,只要能切实整理,收支的平衡是不难的”[15]。
为了有效地贯彻“铲除贪污,节约浪费”的精神,章乃器首先请李宗仁“以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名义,发通电给全省的专员、县长和保安团队,宣布贪污有据、浪费严重和扣留应该上交的税款公款的人员,一律按军法惩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郑重宣布了铲除贪污和节约浪费的方针”,并强调这“不仅是省财政的主要方针,而且是战时省政治的重大方针”[12]。随后,他又为实施“铲除贪污,节约浪费”而采取了一些重要的举措。
在“铲除贪污”方面,章乃器宣布“省财政在省务会议中彻底公开,打破过去财政部门用款优先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恶例。财政厅的经费收支也彻底公开,包括厅长的办公费,打破过去厅长包办经费的恶例”[12]。通过这些举措,章乃器取消了财政部门人员在使用经费方面的特权,实现了财政收支的透明化、公开化,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财政部门官员贪污腐败的途径,同时也为安徽省其它行政部门的官员作出了表率。
在“节约浪费”方面,章乃器宣布“省财政厅对各单位的预算事先严格审核,事后认真查对,坚决杜绝吃空额、浮报滥支的弊端”。“为此,章乃器与民政厅长张义纯、教育厅长方治、保安处长丘国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16]。张、方均是安徽人,张义纯是地方实力派,又与桂系渊源颇深,方治则是国民党CC系干将,都是安徽省内有势力的人物。“他们原以为章乃器是个知识分子,一定不敢和他们抗争,就官场常情来说,章乃器似乎也应该敷衍他们的面子。然而,章乃器真不愧是个有政治主张的铮铮铁汉,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双方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张义纯和丘国珍先后被调离省政府”[17]。章乃器以自己的凛然正义赢得了李宗仁的支持,赢得了同僚和下属的理解。
章乃器通过不懈的努力,使“‘铲除贪污’和‘节约浪费’很快就成为通行全省的两大口号,一时做到前所未有的弊绝风清。财政上首先就收到一大批被各县扣留着的赋税款项,救了省财政的穷。收入增加了,支出减少了。各部门、各级都核实了经费支出,消除了吃空额和浮报开支的漏洞,很快就做到了收支平衡而略有节余”,以至连章乃器本人都不由不感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8]。
再次,在财政收入方面,章乃器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方面,安徽根据地一度通货紧缺;另一方面,章乃器也深知:“铲除贪污和节约浪费工作,虽然收到一定效果,但它只是一种消极的节流措施,更重要的是要设法开源。[19]”为了解决货币流通问题,增加战时安徽的财政收入,章乃器采取了两项重要的举措:“一是发行安徽省地方银行本票作流通之用;二是设立货物检查处,征收货物检查税。”[20]
1938年6月,安徽省政府由六安迁至金寨。10月,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所有直属机关亦迁至金寨附近的古碑冲。“大批的军政人员都进驻到金寨一带,军政机关的经费开支增长很多,银行和社会上的通货(钞票)却十分缺乏”。“章乃器深通银行业务,他知道通货的缺乏,不仅在政府机关,而且在社会生活上也将引起严重的后果”[2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章乃器首先罢免了擅自把安徽省银行迁至皖南屯溪、始终不肯与省政府合作的原总经理程振基,“派财政厅代理主任秘书张善璋过江,接任省银行总经理”,直接控制了金融机构。其后,章乃器“鉴于省银行无权发行钞票,而根据地又面临通货奇缺的困境,决定采取变通办法,由省政府发行少量地方公债,再以公债为抵押,印发省银行小额本票(约200万元)作为货币流通”[22]。这部分本票虽然流通时间不长,发行的数目也不太大,但对当时货币流通极端枯竭的局面,却起到了润滑缓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安徽省的财政收入。对于此举,章乃器后来曾颇为自豪的宣称:“这样,安徽省就有了一整套的生动活泼的战时财政和金融,这可能是国民党统治区各省所没有的”。[18]
“武汉失守不久,皖北和皖西各县的市场上就不断发现从敌占区由小商小贩运进来的各种日用商品”[23],鉴于这种情况,章乃器仿照清代所实行的厘金制度,在安徽省内设立货物检查处,对于在战争环境中临时形成的各种商贩征收通过税,并具体规定:“对敌占区与我区之间进出口物资分类进行查处。我区运往敌占区的第一类禁运物资为金、银、铜、铁、锡、肠衣、猪鬃等,查到后即予以没收;第二类禁运物资为大豆、烟叶、棉花等等,查到后可以发还,但只准在我区销售。对敌占区运入的物资,如果是鸦片和日货,如日伪厂生产的布匹、纸烟、纸张、文具等,查到后即予没收;敌占区华商厂生产的照章纳税后放行”[22]。“货物检查处设立后,税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每日货物进出的数量很大,税的收入就十分客观”[24]。“到1939年10月,全省共在接近敌占区地带设立检查处27处,分处120余处,分所200余所,人员约1500人”。“这一税制的建立,很快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徽省战时财政的困难局面”[25]。同时,章乃器还加强了对安徽境内敌货、私货及资敌物资的查缉工作,通过此举,安徽省财政厅“一面抗击了日寇‘以战养战’的阴谋,另一方面也为省财政开辟了一个新的巨大来源,使省财政达到相当宽裕的境界……除了发清前任的欠薪欠饷以外,还增发了军警的衣被,适当改善了他们的生活”[18]。
其四,在人事任用方面,章乃器培养、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财税干部
安徽战场形势的严峻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得大批政府职员纷纷离职外逃。章乃器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时,“财政厅原有120人的编制,已走了近50人”[26],他很快便意识到“所遇到的困难,除了财政恐慌和金融枯竭之外,还有一个干部极端缺乏的问题……县级以下人员缺乏得更严重”,尤其是“创办了敌货、私货及资敌物资的检查工作之后,干部荒顿成为突出的严重问题”[18]。针对这种情况,章乃器指出:“目前安徽省存在的问题是财政困难,机关混乱,逃跑风、贪污风很严重……而最重要的是招聘和培养人才”[26]。并开始着手培养、提拔优秀的财税干部。
在财税人员的选拔方面,章乃器认识到:“当时在安徽,要补充成百上千的能够出生入死的战地财政工作的干部,显然是很困难的,唯一的出路是大胆任用青年。[27]”因此,“在他担任财政厅长的一年多时间中,从财政厅内部到各县、区的财政机关中,几乎全部任用知识青年”[28]。为了挑选可用之材,章乃器“当时的一个繁重的工作是接见过往的青年”。由于战地财政工作困难重重,许多人最初并不愿意从事省财政厅的工作,尤其是动委会工作团的青年,要求他们“到财政、税收方面去做工作,他们在思想上抵触很大”。章乃器为了说服他们从事财政工作,“同他们谈了几次话,着重说明财政、税收工作同铲除贪污、节约浪费两大口号的关系,乃至同整个抗战的关系……终于使他们搞通了思想”。而章乃器大胆任用青年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动委会工作团的青年“转入财政系统,在当时和以后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特点是政治可靠、有初步的社会经验和一定的文化水平。后来干训班财会组招考学员,他们还介绍了许多青年来应考”[29]。
在财税人员的培养方面,章乃器考虑到让动委会工作团的青年转行做财政工作,只能济一时之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财税干部紧缺问题,必须自己动手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于是,他决定举办安徽省财政会计训练班,并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考安徽省财政会计训练班学员的启事。“财会训练班一共办过三期,每期约二百人,训练时间三个月,学员招考资格限于高中毕业生”[28]。章乃器十分关注财会训练班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挤出时间,亲自给学员讲课,当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财会训练班培养出的数百名学员,“对解决当时安徽省的财政、金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配齐了各县货物检查处的干部,而且也充实了各县税务局的领导骨干。这就使各县的贪污、浪费问题以及财政来源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30]。
3
正当章乃器整顿安徽省财政工作开始取得显著成效时,他于1939年4月接到了蒋介石令其到重庆“述职”的电报。5月,章乃器到达重庆。不久,报纸上即发表了章乃器“免职另侯任用”的命令。章乃器任安徽财政厅长历时仅一年左右。
章乃器之所以被蒋介石调离安徽,闲置陪都重庆,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由于安徽省地方反动势力的排挤。“当时安徽的国民党系统中,主要有三股政治势力:一是安徽地方势力,二是桂系,三是CC系”[31],章乃器对安徽省财政工作加以雷厉风行的整顿,虽然对安徽省财政状况的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也深深的触犯了这些地方反动势力的既得利益,造成了与他们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化。“章乃器在安徽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CC分子和桂系顽固派的不满,他们千方百计想把他挤走,以便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们侮蔑章乃器‘组织武装’、‘勾结奸党’,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32]。最终,在这些地方反动势力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巨大压力下,当时的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在非常勉强的情况下,终于同意把章乃器调走”[33]。
二是由于章乃器在安徽省财政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使蒋介石对他留在安徽为桂系工作心存顾忌。据章乃器自己分析,蒋介石最初同意让他出任安徽省财政厅长,是由于蒋认为“杨绵仲干不了的事情我一定干不好,他是料定我会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从而结束了我的政治生命,同时也结束了桂系在安徽的统治的”。而章乃器“居然能使安徽的财政在短短几个月内由濒于破产转入收支平衡而略有节余,这又是出于蒋介石意料之外了”。因此,当“有人向蒋介石建议应当重用章乃器”时,蒋介石也感觉到让章“留在桂系统治之下的安徽非计之得”[34]。于是,在几经考虑之后,蒋介石最终下决心以“到重庆述职”为借口,将他调离了安徽。
章乃器接手安徽省财政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政绩却十分突出。通过章乃器不懈的努力,安徽省的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贪污浪费减少,办事效率提高,税收数量增加,“不仅解决了财政困难,而且有多余的财力,可以兴办各种事业”[24]。据记载,“章乃器上任之初,曾通过孔祥熙等人的关系,以战区田赋免征的理由,争取到国民党政府对安徽省财政的协款600万元。但由于省财政在他的整饬下迅速好转,这笔补助款只动用了200万元”[35]。章乃器整顿安徽财政的成效由此可见一斑。
章乃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与他个人品格的高尚、能力的突出是不可分的。如章乃器仿照清代厘金制创办的货物检查税制度,在当时确实收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用;而当后来国民党政府将这套制度作为战时财政的重要方针向全国推广时,却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章乃器廉洁无私,而又精明能干,所以在他任职期间各货物检查处每天经征很多银钱,虽处于战争动乱时期,但财政系统的各级机构,并无贪污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在财政界混过很久的老税务人员,也不敢胡作非为,以身试法。当章乃器去职,由杨亿祖接替财政厅厅长以后,货物检查处很快就变成了各方面垂涎的发财机构;而货物检查税也成了受人垢骂的秕政。这是不能归咎于创始者的”[24]。
时人对章乃器在安徽省财政厅的工作也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王北苑后来回忆说:“章乃器同志过去虽然从事过银行工作,但并没有搞过财政。他在时局动荡的混乱时刻,以一个外行之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克服了重重苦难,充裕了财政,显示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实干家”[36]。当初力排众议决定任命章乃器为安徽省财政厅长的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在回忆抗战初期安徽的情况时,也不无得意地指出:“当我任皖主席时,早已罗致了抗战前所谓‘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任财政厅长,整顿税务,颇见成效”。“最初在我们想象中,在敌后打游击是件极艰苦的事,孰知事实证明大谬不然,大别山根据地后来竟变成敌后的世外桃源,比大后方还要安定繁荣”[37]。
毋庸置疑,章乃器在整饬安徽省财政时所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勇气、高风亮节的品格,以及其卓有成效的理财方法,都是值得后人称颂和学习的。
[1]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61.
[2] 章立凡.爱国民主战士章乃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4):39.
[3]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七十自述[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08.
[4] 甘竞存.真君子章乃器[J].文史精华,1999,(2):26.
[5] 郉小群.章乃器:不是匆匆历史过客[J].科技文萃,1997,(4):145.
[6] 杨天石主编.民国掌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283、284.
[7]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18.
[8]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华夏出版社,1997:646-647.
[9]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19.
[10] 杨钰侠.抗战初期章乃器在安徽[J].党史纵览,1994,(6):21.
[11]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0.
[12]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48.
[13]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上卷)·公平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64.
[14]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上卷)·公平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65.
[15]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上卷)·中国战时财政的特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80.
[16]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1-222.
[17]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2-123.
[18]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49.
[19]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3.
[20]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3.
[21]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3-124.
[22]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4.
[23]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4.
[24]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5.
[25]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5.
[26] 王北苑.回忆章乃器先生在安徽[J].江淮文史,1996,(3):34.
[27]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50.
[28]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29.
[29]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50,652-653.
[30] 王北苑.回忆章乃器先生在安徽[J].江淮文史,1996,(3):35.
[31]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31.
[32] 杨钰侠.抗战初期章乃器在安徽[J].党史纵览,1994,(6):22.
[33]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1986:134.
[34] 章乃器.章乃器文集(下卷)·抗战初期在安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658,659.
[35] 周天度主编.七君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25-226.
[36] 王北苑.回忆章乃器先生在安徽[J].江淮文史,1996,(3):35-36.
[37] 李宗仁,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