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2013-08-15秦锦文
秦锦文,刘 月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000)
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一所高职院校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同院校的科研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实际,探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1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1.1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合到教学之中,提升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已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工作重点。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3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生产实践能力。只有把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只有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为就业打好基础。
1.4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定位,更是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的必然要求。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只有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2.1 科研意识薄弱
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起步晚,教师的科研意识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由于课时较多,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即使有时间,也想不到去搞研究;有的教师甚至不懂什么是科研,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的教师即便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基于条件限制,也无从下手。
2.2 缺乏团队精神
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时,小组成员大都是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确定的,往往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然而最终课题大部分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独自完成,其他成员只是挂个名而已,这就完全失去了科研工作的意义。科研工作应发挥科研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细致分工,科研成果体现的应该是科研团队智慧的结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科研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2.3 科研能力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各高职院校之间教师的科研能力差距明显。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建校时间短,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能力低,科研成果少。而一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强,如笔者所在的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院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每年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教材专著50多部,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60多项。但仍然有一些教师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意识淡薄。
2.4 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科研定位模糊和科研意识薄弱,导致科研管理工作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到位,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知识创新、高新技术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专业建设和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科研工作的开展要以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层次和学术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和锻炼科技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为宗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2 组建科研团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重视科研团队的培养。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组成的创新群体。科研团队不是科研人员简单的组合,而是要细致分工,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成员之间专业技能互补,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组建不断创新且具有生命力的科研团队,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提高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3.3 完善机制,提高开展科研工作的规范性
完善的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可以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其科研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 规范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管理
由于我国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规模不断扩大,灵敏性不断升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而传统的检修频率已经无法保证发电厂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我国发电厂电力系统临时性检修频繁发生。这种状况不仅使设备检修的正常计划失去了意义,而且也打乱了发电厂的正常生产计划。由于电气设备不同要求不同,而我国发电厂一律采用传统的思路进行检修,很容易导致电气设备在检修或维修完成后的短时间内再次出现故障,严重的影响了发电厂的正常工作,降低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各类项目的申报,必须按照有关的文件规定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学科建设、自身优势进行选题,对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线路等有关问题做出充分论证,并填报相关的立项评审书,经相关单位审查和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科研项目立项后,实行中期检查和终期结题制度。学院对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中期检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后,项目负责人(主持人)及时填写《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书》,并提供一套项目研究成果的完整材料复印件(附原件审查)交科技处归档。
3.3.2 规范科技成果的管理
学院科技处协助学院和主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的鉴定或验收工作,要求项目组提供齐全的科研成果资料(包括科技成果申请书,相关资料,鉴定意见,有关数据、方法、工艺等)。对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要提供学术论文或科技专著;应用技术成果要提供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已获专利权的项目要提供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成果统计、公示制度。对所有科研项目、科技论文、科研成果获奖及发明专利等及时进行登记、统计、公示、备案、上报。
3.3.3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为维护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对在研究过程中有弄虚作假、伪造数据等行为,上一项目未办理结题手续或因主观因素导致上一项目完成的质量较差,且对学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者,有关责任人不得以项目负责人(主持人)身份申报新的项目。
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计算工作量,并记入教学与科研工作档案,作为业务考核、评定职称及晋级的依据。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系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还有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
3.4 搭建科研平台,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及有关部门为教师搭建参加科研活动的平台,使他们的科研成果有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师科研平台主要有3个:
3.4.1 科研素质发挥的平台
科技处作为学院管理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为教师提供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立项。该部门主要职能是加强与国家、省、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密切注视科研动态,多渠道收集科研信息。及时传达上级的科研工作精神,通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科研计划和课题招标,为组织申报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
3.4.2 科研成果展示的平台
2013年5月,学院创办了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船舶职业教育》,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广阔空间和平台。《船舶职业教育》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3]95号)、葫芦岛市政府主管、公开发行的正式学术类期刊。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21-1590/G4;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5-5928。主要是面向高等职业院校船舶及相关专业人员,刊载船舶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文献综述,反映我国船舶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学院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主要开设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技术研究与应用、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等栏目。刊物创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科技处还为教师开辟学术阵地,主动为学院教师联系一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刊物,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学院教师撰写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机会在一些知名刊物、学报上得以展示和交流。此外,还定期举办一些科研考察和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3.4.3 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关键环节。科研成果要真正产生价值,就必须要推广、要转化。学院十分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技处积极组织科技成果的转化或转让,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只要重视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活动牵动学院的专业建设,营造浓厚健康的科研学术氛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必将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学院的知名度,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1]王洪国.明确高职院校科研现状探寻产学研结合新途径[J].消费导刊,2009(10):167.
[2]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66-67.
[3]杨青云,刘楚达,汪小玲.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J].资治文摘,2009(3):162-163.
[4]郭长平.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