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及其绩效管理
2013-08-15杨扬
杨 扬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教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3)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科研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体制。高校的科研经费能不能真正高效地应用于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人员能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工作,很大程度上由科研管理体制的完善度来决定。高职院校的研究水平及研究实力,是由该校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来的。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规模及实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不少学校的科研团队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还存在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绩效,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定义及建设现状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就是由拥有互补技能的少数人群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与义务,共同努力。从这一意义上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主要是以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为主,由少数具有高科技技能及高水平知识,愿意为了实现其共同的目标,互相承担责任的科学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群体,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施科学研究的基础。[1]这一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共同的目标意识。团队存在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共同的目标,并且团队的所有科研人员愿意为这个目标而共同奋斗。这个目标可以根据其自身具有的优势来确立,并充分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与资源予以适当调整,但是其核心目标要相对稳定,以此保证团队人员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第二,以实验室为依托,在实验室中对于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展开学习研究,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能。第三,成员优势互补。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不仅要做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还要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启发灵感,使其做好科研工作。第四,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一般都由本校教师组成,来自同一个科研领域,对于科研方法比较熟悉且能灵活掌握,对于科研方法及科研目标可以很快地达成共识,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期也较短,可以尽快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都由该校的导师及其指导的学生组成,其他导师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样的科研团队规模较小,科研成员的文化知识及学术背景都很相似,且科研经验缺乏,掌握的理论知识也较为单一,科研方法及研究方向也大体一致,缺少创新,其科研成果大多作为晋升职称所用,科研工作很难做深做广,科研成果很难有重大的突破。此外,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大都在各院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都是按照专业来组织教学,各专业之间划分明显且相对稳定。这种专业间的划分,容易造成科研团队的组织壁垒,使不同学科之间很难整合到一起,对于一些跨学科院系科研团队的组建更是一种阻碍,直接导致科研团队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交叉。[2]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拼凑现象。很多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有不同专业的人员,而很多高职院校只是临时仓促地将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聚合在一起,组建成临时团队。这种团队功利性较强,团队成员之间磨合期短,相对不稳定,很难深入地进行科研工作。这种生搬硬凑的团队,科研成本很高,但科研成果与其并不成正比。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组建成后,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的全力支持,且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团队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科研团队负责人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团队之外,以此来获取外部的支持,对于团队内部的科研工作发展进度、研究状况、成员之间的差距等则不够重视。[3]此外,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公平合理的考评体系,对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健全奖励制度的基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绩效考评一般都只注重科研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这样会对其他人员造成很大的打击,使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应有的凝聚力,致使科研团队很难获得较大的成果突破。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措施
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源自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科研团队的所有成员之间只有相互依存,共同致力于科研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绩效。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制,可以充分提高科研团队的绩效水平及科研能力,是科研团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绩效考评对成员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成员。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包含多个内容:订立目标,制定计划,记录成员业绩完成情况,绩效考评,绩效反馈。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要制定自己的绩效管理体制,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科研团队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以提升整个科研团队的效率。
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应注意学科交叉。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应注意吸纳一些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拼凑现象。现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由于组织结构壁垒现象严重,制约了科研团队的整体效率,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借助多种方式:第一,应打破高职院校现有的条块分割,以及科研团队成员各自奋战的不利局面,努力解除学院内的院系限制与专业限制,进而积极构建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发展的组织结构框架;第二,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盲目拼凑,要按照规定,循序渐进;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人才培养及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科研团队纳入新成员时,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与审核,应多方面引进多技能人才,以打造具有真正学科交叉意义的科研队伍。[4]
调动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的参与性。高职院校的科研单位是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要尊重团队成员的参与性及发言权,要体现各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团结一心才能做好研究工作。高职院校的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科研部门的工作,科研团队要及时与外界沟通,统一协调,严格管理。
重视科研团队带头人的成长。好的团队带头人才能带出好的队伍。一个好的团队带头人可以确定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关系着科研团队能否成功完成初始目标。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带头人要不断完善团队的内部管理规范,要与成员有共同的愿景,能够确立团队共同的目标和定位,以带领团队高质高效地完成科研目标。
注重科研团队的互动。科研团队的工作过程就是其互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团队精神也随之形成。好的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增强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整个团队的健康成长,提高团队的绩效。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是现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组织形式的新发展,对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意义重大。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全盘运用企业工作团队绩效管理办法,而应更加注重团队成员的学科交叉性,调动科研团队内部成员的参与性,以此提高科研团队的绩效。
[1]王凤辉,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8).
[2]康旭东,王前.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研究,2005(2).
[3]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8(1).
[4]蒋日富,霍国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研究[J].科学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