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墨香韵飘八桂——论陶弼的旅桂山水风物诗创作
2013-08-15宋坚
宋 坚
(钦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在履职广西的宋代仕宦诗人中,陶弼可以说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官员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八桂的山川景秀、渔舟唱晚、翠峰如簇、澄江似练,都在他的笔下获得诗意的展现。徜徉于陶弼山水风物诗的国度,犹如漫步于广西的青山绿水之间,观赏到八桂各地的风物人情,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
作为北宋时代著名的诗人和军事家,陶弼一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在广西度过的。他先后在广西阳朔任主簿、县令,后监知容州(今北流县),并先后知宾州(今宾阳县)、钦州,两知邕州(今南宁),摄兴安令,后老死于顺州(中越边陲)任上。据文史资料记载,陶弼不仅是一位“好士乐施”的地方官,而且是一位“智度宏深,调护不虞”的将领,更是一位“俶傥知兵”的诗人。[1]因为他一生先后两次任邕州知州,与南宁结缘甚深,所以他写于广西的诗集便命名为《邕州小集》。其在广西履职期间所写的诗作,有大部分辑录在清人汪森编著的《粤西诗载》中。
陶弼在广西从政前后达二十多年,期间留下的大量诗作,是研究广西的文化历史和地理人文的重要资料,尤其是他的山水咏物诗所描绘的八桂风光,诗意盎然,堪称锦绣华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前人对此研究甚少,当今学术界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目前只有四篇文章可供查阅,包括覃红双的《北宋陶弼研究》[2]、何德化的《浅谈〈邕州小集〉及其作者陶弼》[3]、梁德林的《论陶弼在广西的诗歌创作》[4]、宋妍霖的《陶弼诗歌研究》[5]。总的来说,对陶弼旅桂期间的诗歌创作研究严重不足,这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崭新学术空间。笔者将从陶弼在广西创作的山水风物诗入手,探讨其对八桂风光的诗意描绘以及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一、陶弼旅桂山水风物诗创作内容
(一)山川景秀的诗意传达
陶弼今留诗189首,其中有一百多首是吟咏性情的山水风物诗,分别写到桂林、阳朔、钦州、柳州、南宁、苍梧、贺州、昭州、宜州、荔浦等地。八桂山川景秀,处处留下诗人的足迹,这些景物经过诗人的诗意点染,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1.描绘桂北山水的清新秀丽
写阳朔的秀丽山水。庆历六年(1046年)中,陶弼以军功授阳朔主簿。在赴任途中,诗人经过霞溪驿,便用笔写下了《题霞溪驿》:“歌声野色中,人乐岁时丰。暑雨阴晴杂,秋田早晚同。岭云无烈日,江树足凉风。自指香山语,前村有路通。”此诗再现了南方小驿站的自然风光,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亲共融、人人自得其乐的悠闲情景,意境高古淡远,处处洋溢着乡野趣味。《题阳朔县舍·其一》:“石壁高深远县衙,不离床衽自烟霞。民耕紫芋为朝食,僧煮黄精代晚茶。瀑布声中窥案犊,女萝阴里劝桑麻。欲知言堰弦歌化,水墨屏风数百家。”皇祐五年(1053年),陶弼一到阳朔县令任上,就为那里的山水景物和风俗人情所吸引。诗人在瀑布声声的县衙中办案做事,在女萝掩映丛中鼓励百姓种植桑麻。在任阳朔县令期间,诗人始终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希望像孔子的学生子游(言堰)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当地的百姓接受礼乐教化,处处荡漾着“弦歌之声”;同时,让家家户户都成为“水墨屏风”般充满诗书礼仪的小康之家,过上幸福、快乐和富足的生活。《题阳朔县舍·其二》写道:“畲田过雨小溪浑,远近云峰互吐吞。殊俗易昏三里雾,阳崖忽露一家村。桂花香里寻僧寺,榕叶阴中掩县门。”把当地的山水风物展现得十分生动传神。其他写到阳朔优美的人居环境的有:“名山爱阳朔,平陆通峰峦。郡境尖中拆,人家缺处安”(《题阳朔山》);“万云亭北山藏日,双月桥东水接天”(《寄阳朔父老》)。这些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好诗。
桂林山水的清新秀丽,陶冶了诗人的诗性情怀,所以他这方面的诗写得清雅灵秀,如“清罗江水碧连山,城在山光水色中”(《桂林书事》)的桂林山水,“红莼波上紫,楚木望中青”(《送桂林余靖侍郎移帅长江》)的山水景象,罗秀山“花露生瓶水,松风落架书”的宜人景色(《罗秀山》),“朝夕云山满县郛,削成犀笋几千株”(《桂州·其三》)的耸翠峰峦,以及“路小马蹄高复下,村深鸡唱有如无”(《村行》)的寂静小村庄,还有“采从黄鹤独飞处,寄与青山先退人。高阁倚吟留落月,小园扶醉过残春”的桂林欧阳咸寺(《寄桂林欧阳咸寺丞溪藤杖》),等等。《桂林府沦漪阁》写道:“谈笑沦漪阁,藤花竹叶间。易醒江上酒,难画雨中山。”红花翠竹掩映之中,宾主在沦漪阁上饮酒赋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首桂林山水诗写得极有意境,置身其中,使人有陶醉的感觉。全州是桂北的一座重镇,那里的山水与桂林山水一样清秀明丽。且看诗人的山水诗《全州》:“南北东西几万峰,郡城如在画屏中。何人截断湘妃竹,半醮秋江作钓筒。”那里翠峰耸立,环绕郡城,山水相依的郡城美如画屏,更有秋江上漂浮的点点钓筒,皆由湘妃竹做成,一切都如诗如画,让人获得一种绵缈的美感。此外,诗人还写到“竹痕当日泪,山色后人凝。仙服霞留绮,新妆印月眉”(《二妃庙》)的全州二妃庙,描绘了“绿水纹如染,丹枫色欲燃”(《过清湘》)的湘桂交界景色,写到了“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碧湘门》)的碧湘门壮阔的景象。
2.抒写南国风土与滨海风光
陶弼旅桂期间,曾两知邕州,又在南方滨海城市钦州任三年知州,所以对那里的山水特别熟识,他的山水诗极富南疆风土特点和滨海特色。
陶弼曾两知邕州,留下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如《思甘泉水寄通判景范梁屯田》:“二井凿通千佛塔,七元流挤万人家。波心不动青天色,井口常飞白雪花。见酿宜成残腊酒,听煎尤焙早春茶。归时觉久添新岁,羞向寒清照鬓华。”甘泉水井在南宁城北,陶弼知邕州时曾筑亭留念,现为著名古迹。此诗写得富有情趣:甘泉凿通,佛寺侧立,千家万户欢欣鼓舞,尽情享受自然山水的厚爱。蓝天倒映在井中波心,定格成为永恒的美丽;井口旁,春风桃李竞相开放,纷纷扬扬似飞雪;如此甘冽的泉水,无论是拿来泡早茶还是酿成佳酿,都是芬芳而令人陶醉的。可惜时光流逝,江山依旧,山水未老人已老,想来不禁叫人感慨万千。
陶弼的山水风物诗也渲染了南方的特有风貌,如“关路下昆仑,蛮封迤逦分。春光偏著草,雨意不离云”(《南宁昆仑关》)的昆仑;“路随关地炯,江背瘴天轻”(《三公台落成饮其上》)的南宁“三公台”;“夜半孤城百尺台,乱虫声里一樽开”(《登邕州城》)的邕州城;还有“蜂衔新蕊去,燕引旧雏还。帐下谁更戌,旌旗出乱山”(《早登昆仑台望戌兵北归》)的戌兵台,等等。
陶弼的山水风物诗中,以展现钦州一带的南国滨海风光为最多,数量达30 多首。诗人在钦州任上,政绩卓著,政通人和,赢得万民敬仰,以至于离任时百姓拥满街头,不愿放他走。他的诗主要反映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展现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壮阔景象。如《天涯亭》:“雨色丝丝风色娇,天涯亭上觉魂消。一家生意付秋瘴,万里归心随暮潮。兵送远人还海界,吏申迁客入津桥。山公对此聊酣饮,怕见醒来雨鬓凋。”天涯亭至今仍是钦州市的著名景点,原为陶弼所建并题诗于其上,成为当地重要的文物。此诗意境雄浑,视野辽阔,景色壮美,一幅南国滨海的山水美景恍若眼前。潮月亭是古代钦州人观潮赏月的最佳景点。在那里,陶弼写下了《登潮月亭》:“渡头人语知潮上,下看南江东北流。试引轻帆学归去,茶山溪浅却回舟。”秋高气爽的时节,观潮的人们相拥来到潮月亭旁的渡口。每当海潮翻涌,弥漫整个钦城江湖之时,渡头上总是人头攒动,观赏南流的钦江如何向着东北倒流的奇景。诗人试着驾起一叶轻舟上溯源头,却因潮退溪浅而引舟归来。又如《望海岭》:“望海楼高目力宽,海潮来处是天根。日边市舶程途远,水外亭台景象昏。巨鳄出时防患害,大雕当北各飞翻。将军有意还铜柱,俯看南溟气欲吞。”望海岭是钦州登高望海的最佳景点:诗人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海天空阔,异常壮观;每当海潮涨起,似从天边翻卷而来,天地幽眇,乾坤欲浮;远帆从日边归来,观水亭台仿佛笼罩在一片空濛的宇宙中。这里巨鳄出没,大雕翻飞,不远处正是伏波将军马援立铜柱为界的地方。这首诗的意境极为壮阔,气势恢弘,是北部湾海洋文学的代表作。
钦州的山水风光数不胜数,在陶弼的笔下,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优美画卷,或壮阔雄浑,或清新秀美,或深刻隽永,显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和品格。如描绘钦州古代著名的五湖,诗人反复咏叹“宁越佳山水”,体现诗人对南国滨海风光情有独钟。如写秀色可餐的西湖景象:“路向林梢转,天随野色横。从兹栖泊者,无复渡江情”(《西湖》);写风光旖旎、春水荡漾的北湖风光:“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自知千载后,歌调有农夫”(《北湖》);写鱼跃鸢飞的东湖风景:“月天高寺影,春雨一桥声。石上青蒲合,沙中白鸟横”(《东湖》);还有雄浑空阔的南湖景色:“有禁鱼常乐,无机鸟不惊。远蕃船舶至,海角暮潮平”(《南湖》);写流光溢彩、清澈澄凉的中湖风光:“环流随郡暂,倒影动禅林。夏簟一般冷,春瓶相对深”(《中湖》)。在陶弼的笔下,南国的滨海风光确实让人流连忘返,那“渡头人语知潮上,下看南江东北流”(《登潮月亭》)的潮涨潮落奇景,那“水色连山叠,泥痕上海潮”(《钓石》)的海滩景观,还有“酒尽月斜潮半落,山翁不省上船时”(《三山亭》)的余兴陶醉,“几稳平沙上,杯流醉石中”(《醉石》)的美好时光,“一片晚云含落照,数分残酒伴新梅”(《南湖亭》)的早春景象,“谁趁落潮离晚渡,自寻芳草上春台”(《茶溪亭》)的自得雅趣,“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潮月亭》)的海上夜月,让人仿佛置身于碧波万顷的海面,共享人与自然相亲共融的美好时光。
除了桂南桂北,陶弼的诗还浓墨重彩地写到了广西各地的地理风光,如“蝉声风叶外,鸟影月池边”、“初晴古木猿三叫,未晚阴崖日半规”(《昭州》)的昭平县(今平乐县);“江势一两曲,梅梢三四花”的兴安县;“伏泉地脉还通海,叠玉山峰喜近城”的贵县;“平泉公子伤春处,唯有东风吹草芽”(《题献花铺》)的荔浦县;“近海江声紧,孤舟下杳冥。峡泉飞瀑雨,滩石走群星”(《过苍梧》)、“江浑海潮上,地热火山来”(《送吕涛典狱之梧州》)的苍梧;“一年勾漏守,寻尽洞中天”(《容管》)的容县;“岭势频开合,猿声咋有无。过溪人语笑,隔岸戌烟孤”(《永平寨道中》)的永平寨(今宁明县内);“安城太守知边计,菡萏花中阅水兵”(《安城即事二首》)的宾州(今宾阳县),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二)真实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广西的丰盛物产
陶弼的诗以吟咏风物见长,真实再现了广西的丰盛物产和独特的地理人文,前人曾评价他的诗“尤善言风土”[6]。直至今日,他的风物诗仍被《广西通志》、《钦州志》等地方志大量引用。如“民耕紫芋为朝食,僧煮黄精代晚茶”(《题阳朔县舍·其一》),反映了阳朔一带的饮食习惯;“红螺紫蟹新鲈鲙,白藕黄柑晚荔枝”(《三山亭·其一》),真实再现了当时钦州的物产丰盛;“僧怜海石为棋子,客惧蛮螺作酒杯”(《寄钦州洪迩侍禁》),反映了古代钦州和尚喜欢拿海石作棋子,当地居民习惯用海螺作酒杯的历史事实。还有一些诗较多地反映了当地的地理风貌、生活习俗和地方风物。如“朝夕云山满县郛,削成犀笋几千株”(《桂州·其三》)的桂林;“叠嶂深千里,穷边今一隅”的宁明县;“落照古城隅,边风动隼簱”的昆仑台;“落照悬渔市,孤烟起戌营”的邕州南城台;还有“歌声野色中,人乐岁时丰”的阳朔县;“南北东西几万峰,郡城如在画屏中”的全州;“藤萝叶暗初无日,松桂枝新渐有风”的边疆风光,“商夸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的合浦丰年景象,“玉版淡鱼千片白,金膏咸蟹一团红”的钦州美食珍馐。“双鱼远客书来报,复有珠随旦暮潮”、“庐根紫蟹团脐小,枫叶青鳊缩项来”、“蟹螯红熟鲻鱼活,此兴重来未有时”、“紫蟹膏应满,丹枫叶未凋”、“荔枝林下千金络,菡萏池中十画船”、“黄柑鲈鲙金膏蟹,使我秋风未拂衣”等诗句,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广西本土多姿多彩的风物景象。
二、陶弼山水风物诗的艺术成就
(一)清新优雅的洒脱文风
陶弼虽为武将,但本质上是一个诗人,浸染了北宋文人的儒雅气质和士大夫情怀。八桂山水的绮丽俊秀,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激发了他的山水情怀和创作灵感,使他创作出清新隽永的山水风物诗。请看《九日登屏嶂山》:“屏嶂山头酒百钟,年年清景属山翁。催人白发落何处,劝客黄花开数丛。”阳朔屏嶂山,风景秀丽,山水明净,诗人在游览期间有清风美酒作伴,山花烂漫之际,竟然陶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诗人逸兴遄飞,所以诗也写得清新秀雅,有独特的韵味和雅趣。
陶弼的山水诗,尤其是他讴歌南国风光的诗作,犹如“水墨屏风”的风景画,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在他的笔下,既诗意地描绘“清罗江水碧连山,城在山光水色中”的桂林,又书写了“瀑布声中窥案犊,女萝阴里劝桑麻”的阳朔,同时也勾画了“南北东西几万峰,郡城如在画屏中”的全州;其他的如写于钦州的诗《七夕会饮呈郡僚》:“玉漏倾寒滴,金炉曳暗香。彩楼星底下,巧镂月中央”,同样体现了清新优雅的风格。
陶弼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浓厚的济世情怀,但宋朝理学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的诗中体现更多的是禅道的超凡脱俗的隐逸之气,诗风恬淡清雅,明净空灵,创造了清虚旷远的审美境界;他的诗清丽自然,不凿痕迹,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诗美如画的审美境界
在长期的诗歌创作实践中,陶弼匠心独运,构画出清新自然的审美意境。如“水墨屏风数百家”(《题阳朔县舍·其一》)、“易醉江上酒,难画雨中山”(《桂林府沦漪阁》)和“花露生瓶水,松风落架书”(《罗秀山》),创造了如诗如画的审美意境。请看写于钦州的《东湖》:“宁越佳山水,东湖带郡城。月天高寺影,春雨一桥声。石上青蒲合,沙中白鸟横。天涯睚寥落,独往若为情。”宁越是钦州的故称,东湖一带风光旖旎,诗中的“石上青蒲合,沙中白鸟横”,生动地再现了鸢飞鱼跃、生机盎然的南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八桂山水的情感融入和诗意传达,饱含了丰富的审美情感,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及诗人特有的山水情怀跃然纸上。再看《游龙洞访僧不遇留诗》:“一锡游何处,岩端静掩扃。独寻危石坐,闲把细泉听。野鼠缘斋体,山花落静瓶。斜阳过溪去,回首乱峰青。”龙洞在今天的广西象州县。这首诗写得异常静美,创造出空灵悠远的审美意境:但见层峦耸翠,静谧幽美,高僧云游,柴门紧掩,怪石嶙峋,泉水叮咚,空谷回响。诗人游览此处胜景,看到落英缤纷,寺隐幽林,恬淡空寂,让人顿生闲适之意。“斜阳过溪去,回首乱峰青”,夕阳衔山,林秀峰青,让人有超凡脱俗、羽化登仙之感,进入一个纤尘不染的化外之境。
总的来说,陶弼的诗恬淡清雅、明净空灵,创造了清虚旷远的审美境界,给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南疆民族风俗和风光旖旎的八桂景色。陶文鹏、韦凤娟等学者对陶弼的山水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北宋后期,最早把山水诗艺术推向成熟境地的,是曾巩、王安石、陶弼、黄庶、文同、蔡襄等诗人。”[7]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赞陶弼“擅长写悲壮的情绪、阔大的气象。”[8]陶弼的山水风物诗对广西诗歌发展史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沈辽.云巢编(卷8)·东上阁门使康州刺史陶公传[A].宋集珍本丛刊(第23册)[C].北京:线装书局,2004.
[2]覃红双.北宋陶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何德化.浅谈《邕州小集》及其作者陶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4]梁德林.论陶弼在广西的诗歌创作[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宋妍霖.陶弼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曾枣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陶弼[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8]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