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指导本科学生校外毕业设计

2013-08-15兰伟牛玉君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生条件

兰伟,牛玉君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最后的教学环节,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而有些用人单位在储备人才方面没有足够的“库存”,往往要求签约毕业生提前到单位见习,毕业设计(论文)在单位见习过程中完成。笔者通过实践经历,提出一些关于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思考,以及学校应该如何管理和指导此类学生的毕业设计。

一、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起因

校外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过去就有,主要是因为指导教师承接了某些单位的课题,或者指导教师指定的课题需要借助其它单位的实验室或者现场条件才能进行。本文所述校外毕业设计主要针对近年来学生到已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进行讨论。企业急切要求签约学生提前见习,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在就业单位见习过程完成,其原因主要有:

(一)企业专业人才缺乏

企业之所以非常急切的要求签约大学生提前实践,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企业人才缺乏的矛盾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情况。

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应对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公有制改制的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主观上的人才规划节拍总是滞后于客观上的人才需求。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急切。人才的计划、引进、储备、使用往往难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当和学生签约后,企业就希望能尽快到位,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人才的流动性导致许多企业人才的突发性缺失,学校签约学生还没有毕业就直接成为储备人才,甚至直接顶岗了。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市场化”,特别是“双向选择”导致大专院校毕业生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更换工作单位,企业在3年内能“沉淀”50%的毕业生就算是不错的了。人员的突然离职往往致使企业非常被动,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交接的人员,而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培养才能真正胜任相应的工作,只好要求其提前见习。

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储备足够的人才应对发展的变化和人才流失的境况。在行业中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急切的希望于容易找到且有可塑性(且工资成本更低)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我们传统的就业签约活动一般都在毕业前半年多,这就导致企业要求他们提前到岗见习。

(二)学生就业压力

虽然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直接能用”的人才。目前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庞大,诸多就业渠道不畅。许多高校虽经各种努力,最后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因此,对于企业提出的提前见习,在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制度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有些学校甚至直接修改了培养计划,称作 “毕业实践”。客观上既适应了就业需求又节约了教学资源条件,但同时出现教学制度滞后与过程管理不力的弊端。

(三)学生期待步入社会的急切心理

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畅想和对于“自力更生”的期待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应用型普通本科毕业生,多数人将不会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更多的是指望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当企业要求提前进入见习的时候,学生往往不是排斥的,而是向往的,他们可以提前感受到工作的新鲜感,以及领取工资的“成就感”。

二、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优劣

(一)毕业设计管理和指导难度加大

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只有利用工作闲暇和下班时间思考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客观上存在很大难度。不够勤奋的学生可能会应付了事,草草完成毕业设计。

由于指导教师不能经常性当面指导学生,只有依靠电话和网络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本身存在交流上的不足。由于空间、时间和方式的原因,使校外毕业设计的“教”与“学”产生障碍。因此,校外毕业设计内容的规范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更难保障。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目标达成情况也是难以评估。

(二)专业条件差异大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而言,企业能提供的条件差异会比较大。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作的专业方向性非常吻合,那么较好的实际工作条件,大量直观的素材,以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帮助,这些条件无疑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十分有利的。相对于校内条件而言,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格物致知”的效果,符合毕业设计目标。

如果学生的题目与实际工作条件的专业方向有差异,或者企业能提供的直观条件比较差,这些都会给学生毕业设计增加很大的难度,反而不如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

(三)安全管理隐患

企业(特别是工厂)工作环境往往都有各种不安全因素。学生下班后则要面临各种社会环境。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就业生身份特殊,虽然人已经到了企业,但是人事关系等仍然留在学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学校对其安全负有一定责任,但是实际管理“鞭长莫及”。

三、强化校外毕业设计管理

教学要适应变化,为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和指导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笔者建议如下:

(一)完善校外毕业设计纪律制度

提前离校和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制度须建立健全,请假须办理相关手续,使校外毕业设计教学有序进行,信息畅通,避免意外情况和教学事故发生。

(二)强化毕业设计选题指导

应该尽可能根据学生见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或修改题目,不宜选择与工作不相关的题目。如果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课题研究性的,则不宜选择研究性论文,而更适合设计性题目。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或者将来可能的发展做一些模拟技改性的设计题目。

(三)校企双方共同管理

最好能联系到学生见习的企业,安排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协助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是十分有益的管理模式。

(四)指导教师要积极适应教学变化

指导教师利用电话、网络等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内容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让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回校当面研究问题,或选派教师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毕业生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选择合适的条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