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背景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2013-08-15陈超张振飞

关键词:分配制度教职员工人事

陈超,张振飞

当前,高等院校实施的以绩效工资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增强高校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这项改革不仅涉及到每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成为广大教职工关心的重点、热点和焦点;同时关系着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平稳有序推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使之成为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防止因思路不清、或操作不当造成不和谐因素,课题组对重庆市市属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等10所院校400名教职员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一线专职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后勤教辅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调查显示,对绩效工资改革持赞成态度的达389人,占97.25%;认为学校绩效工资总体合理及基本合理的达354人,占88.5%;认为在绩效工资实施后对工作的态度更加热情的达348人,占87%,

在绩效工资改革的程序上,清楚绩效工作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的有196人,占49%,了解一些的有57人,占14.25%;认为学校绩效分配方案由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的达324人,占81%;认为学校认真听取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特殊群体进行了摸底交流的有172人,占43%;

在绩效考核工作量的制定上,认为学校工作量制定比较科学和科学的达346人,占86.5%;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教师收入应充分兼顾职称、教学能力及工作量的达380人,占95%,其中教学能力、职称及工作量分别为 143人、119人和118人,分别占35.75%、29.75%及29.5%。

在绩效工资实施的效果方面,认为绩效实施后自己收入增长的达338人,占84.5%,认为减少的只有22人,占5.5%;与其他行业比较,对自己收入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341,占85.25%,不满意的有13人,占3.25%;认为绩效改革后收入差距拉大的256人,占64%,差距不大的58人,占14.5%。

调查表明,广大教职工充分理解认可并大力支持高校实施的以绩效工资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认为这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 举措。普遍认为,绩效工资改革后,收入及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工作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职业幸福感显著增强。广大教职工认为,高校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能紧紧依教职员工,充分发挥教师民主管理的作用,改革的实施程序比较科学化和规范化。高校能正确把握改革原则和方向,注重以改革促进教职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高校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教职工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了解到不够全面系统,掌握得不够精准,以致影响了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二是一些高校在改革过程中没能认真听取和对待部分教职员工的呼声和诉求,工作中存在着态度过粗,方法简单,急于求成的情况;三是对于如何既以收入提高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高校在思想认识和具体措施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一是改革精神与政策的传达与沟通、思想引导不到位。一些高校在精神传达、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干部特别是许多老师对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程序与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认识领会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是实施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是,在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时,学校没有能够广泛深入充分征求各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对一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认真采纳;或者在征求意见上存在着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甚至干脆由少数人决定、拍脑门决策,以至于引起教师的不满。

三是实施方案考虑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没能全面统筹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利益诉求;对一些具体情况,如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后,已经取消的原有各类补贴,现在又该如何体现等考虑不周。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缺乏对较少数群体或者特殊个体进行情况摸底和交流。

四是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不够科学。通过实施绩效工作改革,如何既促进效率,合理拉开差距,同时又兼顾公平,不至于收入差距过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学校对收入总量与工作总量关系的处理还不够科学,对高校内部教师与管理人员收入差距的处理还不够科学等。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一)加强改革精神宣传教育

做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精神宣传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广大教职员工只有全面深入理解领会了改革精神,才能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也才能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反之,相关政策精神宣传不到位,势必影响教职工对改革的认同和推进。

一是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文件传达的政策精神。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机构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意见及教职工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形成广大教职工支持参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共识。

二是引导教职工搞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学习和宣传教育,使每名教职工弄清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等,促成广大教职工了解改革、认同并支持改革,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大潮。

三是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高校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橱窗等载体和平台,广泛宣传以绩效工资改革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的目标意义、方针政策、具体操作办法等,大力宣传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基层单位的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建设和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继承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走下去”与“请上来”结合起来,充分相信依靠教职工,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之上,精心设计改革方案,切忌拍脑门决策。一是要走下去。要深入到基层单位,深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学校现有的各类人员、项目和数据等。要通过机关教辅后勤、二级学院(系)、工会系统等广泛征求意见。二是要请上来。要通过二级学院(系)、机关教辅后勤、工会系统等,把专家教授、机关干部、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请上来,分别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把教职工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并集中起来整理研究。对科学正确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吸纳;对不准确或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解释和说明。在几上几下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继续在更广层面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四要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和领导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听取意见,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

(三)善于统筹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

善于统筹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是对党在高校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高校党委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时,既要注重提高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和高校校园和谐。

一是绩效工作改革要体现倾斜教学科研一线。在岗位的设置上,教师等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序列数应多于管理岗位;在序列人群的总体收入上,二级院系整体人均收入应高于机关教辅人群;在绩效工资标准设置上,教师岗位绩效标准应高于相当级别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二是要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分系列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设计,充分体现各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基本岗位职责之外的对学校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可以设置专门津贴,体现优劳优酬。

三是体现公平合理。要适当拉开差距,但避免差距过大。应在所有人员的收入普遍增长的同时注意托底。要关注学校的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工勤技能人员和人事代理人员。

四是要认真落实富余人员转移安置工作。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转变富余分流人员的就业择业观念。要拓宽就业渠道,可组织待聘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主动与当地人才交流中心联系,积极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富余人员就业等,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保持学校稳定。

(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注意选树先进典型,特别是要发挥改革先锋和排头兵的作用。

一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先学一步,先行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关注关心改革,切实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成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

二是不断加强学校人事干部队伍建设。高校人事干部队伍作为改革的具体执行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增强为教职员工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积极乐观,谦虚谨慎,树立人事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这同样是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大力宣传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教职员工。宣传他们在传播政策、提出建议、参与方案制定和实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浓厚氛围。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关系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涉及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高校在改革中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意识,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政策宣讲,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教职员工人事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论中国特色收入分配制度的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