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

2013-08-15黄孝贵

关键词:冷链挑战供应链

黄孝贵

伴随着国民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人们对于食品质量与品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支撑商流实现有效流通的目标导向下,冷链物流系统目前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我国3PL同质化运营特征突出,难以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在拉动内需要求下,实现鲜货食品的全地域流通成为当下的难题。二者所形成的叠加因素,不仅推动了对冷链物流的关注,也成为了笔者选题的出发点。

诸多具有实力的3PL企业以及部分食品企业,都尝试着开展了冷链物流运营。然而,由反馈的信息显示:其在综合效益目标上的实现,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目前经济效益的残缺直接阻碍了社会效益的实现。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生产实践,针对目前存在的挑战展开研究。本文以3PL企业作为研究载体。

一、目前冷链物流运营面临的挑战

(一)物流设施设备所面临的挑战

一般而言,物流设施设备可以分为:公共部分和个体部分。从公共部分来看,主要体现为:物流业务运营的交通设施、公共场地资源;而个体部分则主要包括:车辆的种类、数量,以及机载能力。

根据上述分类,我们发现目前物流设施面临以下挑战:(1)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开展的需要。现阶段冷链物流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展开运营,其中又以高速公路作为最重要的通道。尽管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处于世界前列,但在相对于我国目前的汽车拥有量来看,仍属于稀缺资源。这样一来,不仅弱化了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也增大了冷链物流企业的机会成本。(2)目前3PL企业物流设施难以支撑冷链运营。处于我国3PL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能够承担冷链物流业务。这不仅受到相应车辆数量、机载能力的制约,还受到仓储设施发展滞后的影响。

(二)物流信息平台所面临的挑战

冷链物流业务的开展,一般基于供应链系统。物流供应链从实体层面上看存在着诸多节点 (该节点实则体现为不同利益相关者),而从价值层面上看则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下文阐述)。因此,仅就前者不难知晓:若要清晰界定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必然需要及时、精确的信息传递平台。反观我国冷链物流,受到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冷链物流供应链节点之间,往往难以形成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究其根源来看,实则在于:(1)3PL企业在内涵式建设上的不足;(2)3PL未能充分优化现有信息平台的联系功能。因此,这必然影响到冷链物流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

(三)节点间的融合所面临的挑战

这里的节点包括供应商、3PL企业、接收方。其中,所面临挑战的决大部分在于3PL企业之中。如,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冷链物流领域一般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来进行全程服务。因此,各3PL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能否实现无缝衔接,不仅关系到货物从“供应商”到“接收方”之间的时间,还影响到货损率。从目前所反馈的信息可以知道,克服节点间的融合所面临的挑战,是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营的难点。

(四)利益分配机制所面临的挑战

不难理解,伴随着业务外包必然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问题。针对利益分配机制所面临的挑战,在冷链物流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这也难怪,生产力层面总能显著的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生产关系层面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却一再被人们所忽略。具体而言,其中的挑战不仅在于供应链体系内部的协商机制残缺,外部的监督、督促机制也未能全面的建立。由此可见,这一生产关系层面的挑战,难免需要在物流法律、法规领域来解决。

由此可见,从根本上克服以上挑战,还须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展开。

二、系统思想针对挑战的必要性

从哲学视阈下来考察“系统思想”,应把握这样几个关键词:(1)整体性;(2)关联性;(3)功能性。 具体而言,“系统”作为由无数片段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意味着 “系统”本身是更大系统的片段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由更小片段有机组合的产物。根据这一思路,下文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大系统出发,来研究冷链物流各片段的优化与整合路径。这里仅就系统思想针对挑战的必要性,展开阐述:

(一)必要性之整体性

与物流运营要求相一致,冷链物流仍然需要关注成本控制。并且,由冷链物流自身特点所决定,其在装备、货损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难度更大。因此,单就供应链系统上某一节点的成本控制,在产权封闭的形态下比较容易实现。然而,针对供应商与接收方的利益分层最大化而言,则需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成本控制才能实现。从系统思想的角度来看,体现为:因节点间技术关联性较强,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

(二)必要性之关联性

由以上阐述可知,“关联性”包含于“整体性”之中。从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来说,似乎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难以形成耦合共生效应。其实不然,上文从技术关联性角度提出了成本控制优势;而在冷链物流处于成熟发展期时,在物流信息平台搭建下仍能实现服务质量的最优化。即,从运输周期、货损率、空返率等指标上,所体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在优化冷链物流时,应在强技术关联性节点间形成一站式运输。

(三)必要性之功能性

学界和业界早已从系统原理视角下,来考察现阶段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然而,整体视阈下的优势却难以在现实运营中发挥效能。笔者认为,其根本在于忽视了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功能性特质。功能性特质包括:商品流通功能、价值增值功能。因此,无论系统思想如何左右冷链物流的发展,其最终都要通过以上两个特质要素来进行绩效评价。这也构成了应对挑战的目标取向。

三、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构建的内在要求

内在要求为下文的具体构建引入了原则导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在考察其内在要求。

(一)生产力层面的内在要求

着眼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冷链物流的生产力层面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在适度采取业务外包的同时,应优化区位布局合理设置冷藏仓库。通过合理设点不仅能够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能,还能借助扇面形态的网点覆盖充分满足下游区域民众的物质需求。(2)在3PL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政府应为此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冷链物流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度较高,政府应给予该物流车辆专用或特许的运输通道;路政检查、收费环节应在整体性原则下“抓两头、控中间”。

(二)生产关系层面的内在要求

将“生产关系”引入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构建之中,应是笔者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的创新。不难理解,供应链作为多节点的整体,其关联性强度不但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的作用。特别在于冷链物流更多采取外包的形态,如何合理协调各方利益则是增强供应链整体联动的关键。诸如,冷链物流的“虚拟经营模式”则是具体的对象。

由此可见,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构建,实际上是“生产力”分系统和“生产关系”分系统的有机组合。

四、冷链物流构建的途径

(一)针对供应商群体合理建构物流设施设备

3PL本身具有契约物流的特征,因此在防止因资产专用性强所产生的沉淀成本时,应充分对供应商群体的商品品项、运输周期性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建构自身的物流设施设备。这本身体现为供应链系统的发端节点,而以下的节点都应与之形成业务匹配性。在冷藏仓库的建立中,应借助供应商以及单一物流商的合作,在布局环节应充分考虑乡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与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引起重视,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对其功能进行开发与优化。在开发和优化方面着重从:(1)现有信息资源的维护;(2)信息标准的统一;(3)信息传输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信息平台的升级。

(三)根据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协调各方利益

正式制度是指物流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是指业内“习惯做法”。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业内“习惯法”的功能,来促进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可以在核心3PL企业的协调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当然,也可以把费用包干后,根据各分包方的业务绩效具体分配。

五、小结

由反馈的信息显示:冷链物流在综合效益目标上的实现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挑战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信息平台、节点间的融合、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因此,应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大系统出发来研究冷链物流各片段的优化与整合路径。也就是说,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构建,实则是“生产力”分系统和“生产关系”分系统的有机组合。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

[2]孙小婷.中国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

[3]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标准科学,2010(7).

猜你喜欢

冷链挑战供应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