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的成因以及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2013-08-15韩琦彭军裴仰军李华青

关键词:事物记忆大学生

韩琦,彭军,裴仰军,李华青

高等院校为提高学生素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目标不仅要使大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具有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因此,高校教育重点应当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大学生提供科研机会等方面[1],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科研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一直备受质疑,其理由是中国大学培养不出国际一流大师,多年来没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很多以往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却默默无闻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学生成不了一流的人才,中国学生欠缺的是什么?

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努力学习知识,记忆知识,但是如何应用和创造能力明显不足。教育重点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记忆能力在基础教育中固然重要,但问题是人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网络时代,网上搜索可以替代记忆的东西。

人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知道事物存在。这是对事物的一个记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知道事物的名字,属于某个领域,有什么用途,这一般是从书本上获得的或别人介绍的知识。(2)了解事物。这是对事物学习和理解的过程,目标还是靠记忆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事物的组成,结构,功能等,以及别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使之变成我们的自己的知识。(3)创造事物。这是一个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在知道和了解事物后,就应该想想自己怎样利用已知事物和知识,是不是可以发现比别人更好的方法来利用这个事物和知识,然后创造出新的知识,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三个层次中创造事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创新才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没有创新科研就无从谈起,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产生,社会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学校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智”指的是什么,是知识的多少,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或者是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应用能力固然重要,但发现知识更为重要。然而,现有教育却忽视知识发现。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创新,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创新为动力,记忆和理解才不那么枯燥。

二、大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的成因

大学生科研能力不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中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是传统形式的教育,学习上以灌输式教学为重[2]。学生顺从教师或父母的意愿选择学习方式、努力方向甚至是爱好,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少。考核方式仍然体现的是记忆能力,轻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轻实践、轻创新,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

二是目前本科教育持续中小学教育的惯性[3]。高校教师以讲授为主,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简单宣讲,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不重现大师的思维过程,不重视学生参与。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教师,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少,所获得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更是无从了解,科研能力不足,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这些势必扼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对本科生科研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高校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高低,不重视对学生科研实践的培养。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真正参与科研是在大四下学期,参与科研时间短。因为课题是老师拟定的题目,可能存在学生对课题不清楚,也可能不喜欢,只是为了毕业才盲目选取题目。在完成课题时大学生会存在前期准备不足,对研究的课题不能胜任,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知识等问题。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培养科研人才的意识。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既要注重知识提高,又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为此,学校要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状况。学校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教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知识交流和探索的平台,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

其次,高校既要注重对本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又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魅力会深深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高校应注重对本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提供经常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设立科研团队,让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另外,高校要以优厚条件吸引优秀学者加盟,为学校科研发展做贡献。同时要采取有力举措,适当奖励在科研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

第三,高校应设立师生科研基金,建立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4-5]。目前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机会,如课程设计、实习阶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但量不足,质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科研离不开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缺乏,即使教师和学生有科研兴趣也无法开展科研。但是,高校也应制定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经费用到科研方面。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活动记入工作量,科学考核,以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条件允许下,高校可以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尽管有的大学生存在科研的激情,但是由于没有科研基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果长时间出不来成果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导师制是很有必要的,导师可以为大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使大学生目标明确少走弯路。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划分开来,然后给他们配备若干名科研导师。导师可以自己研究的项目和研究方向指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高校实行导师制也可以解决高校教师科研课题人手不足的问题。

第五,合理安排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大学生对在学校期间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所学课程要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加知识,提高科研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因此,高校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整合优化,既要安排一定量的通识课程,又要突出本专业的特性,体现时代性,同时还要给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在课程安排的内容上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好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超前性,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最新动态有所了解。

[1]陈传锋,阙云艳,张小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报告[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易军,李太福,葛继科.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

[3]刘兴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6).

[4]路楠,通过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报,2007(6).

[5]方惠英,楼程富,陆国栋.浙江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8).

猜你喜欢

事物记忆大学生
美好的事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奇妙事物用心看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