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善若水”思想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

关键词:母音泛音上善若水

秦 丹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宇宙有宇宙的运行规律,此谓天道,地球有地球的存在法则,此谓自然。人应该利用自然为其提供的历史瞬间存在或意识到的存在周长,用积极的态度,去遵循自然所提供的游戏规则,顺自然而动,去探索事物的普遍规律和个案中的特殊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此,我们内心的谐和与事物的达成也尽在其中了。换言之,这也就是入道了。

一、道与歌唱

道是一种境界,或是一种状态,或是一种处于似存在与非存在边缘,决定人的意识与动作的无形之形,无迹之迹。老子《道德经》开篇在论道时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1](P1~2)道既是无形的,同时理解起来又近于玄妙,任何语言文字欲穷追其深层之解都是徒劳的,因此,大多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意会其给予我们的方向性指引。

道是指宇宙运行的秩序,地球万物生存的规律,做人和做事的行为准则,自然和人文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因此说,道是一切可知与不可知事物的根源。然而这无形的道却无时无刻无不在为有形世界制定着动态或静态的存在规矩,决定着人类意识形态获得社会认同的方圆。有道能使天、地、人三界达到和谐统一,顺应了道,即便是当下状况不好的事情也会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遵循了道,原本好的事物必然得到良性发展;反之,事物则可能朝着经纬紊乱、阴阳失衡、无道局面发展。

老子《道德经》25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P60)意即人是地球生物,应遵循而不是违背地球的规律和给予的条件而生存;地球是宇宙天体的一员,不能违背宇宙的规律而存在;天体的运行规律不能违背道的轨迹。“有生于无”,在“无”的混沌的元始中,当一个核子裂变为宇宙时,道就自然生成了。因此,这就决定了天、地、人必须按照道所划出的经纬运转,而道之所以为道,是因其始于自然而之所以为然。

尽管当今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经济和文明均处于高度发展时期,尽管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与日递增,但不可否认,人对自我这个小自然体的认识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即便是对从属于意识和嗓音的声乐学科的心理机制和发声机理的探索,任何人都不敢妄言已探索到其中所有奥秘,或许对这一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的相关探索尚处于山脚。

起初人类感性地认识到,歌唱游戏因歌唱者的嗓音质地不同,所带给人的愉悦程度有较大区别,于是就有了模仿好嗓子歌手唱歌的现象。在模仿中产生了良好效果后,于是逐步就有了模糊的歌唱发声理念。当模糊的发声理念成为某种定式后,就形成了初步的口传身教式的歌唱训练方法。当训练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时,歌唱也就逐步形成了理论。当某种理论受到质疑抨击,或因不同语言、民族间的审美情趣的差异而产生分歧时,也就形成了不同审美取向的歌唱学派。

近现代中国声乐教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以欧美主流唱法为蓝本,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先后历经了模仿、借鉴、消化、吸收、研发和创新这几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小成,不仅在美声方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而且也改良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使我国由歌唱贫国变成了发展中的歌唱大国。

人类自古择水而居。近水而居是古往今来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需要,无论中外,其沿海、沿江和沿湖的地区一定相对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要更为发达一些。人的歌喉之所以能够发出悦耳的歌声,是因为发声器官中的腺体能够有效地分泌出黏液来作为润滑条件和良性的反射壁的。反过来看,一个口干舌燥的人是唱不出声音,最起码是唱不出好的声音的,这是因为润滑条件和反射壁的情况发生了改变。通常我们的声带处于一种相对恒定的湿度之中,这是我们能够唱出美好声音的环境保障。

二、“上善若水”的运声之道

许多著名的歌唱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歌唱,许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大师耄耋之年,其声音依然年轻,他们何以使歌喉永葆青春?其秘诀是什么?愚以为,其宏观层面是遵循了自然的歌唱之道,其微观层面则是自然与不自然地悟到了上乘的运声方式。

高规格的好声音在整个歌唱技术层面,一如人的脸面和肤色一般,其光鲜、润泽、清澈、柔和等,往往给人以先入为主的良好印象。除了少数天生悦耳的嗓音以外,多数人是在后天的训练和发掘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声音美且上下音色统一的人,在协调、平衡的感知层面已先优于人,至少说明了他的歌唱技术达到了中上水平,反之则处在半山脚下。

无论是美声还是民声,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声音就是松通明亮的音色。松通明亮的音色不仅悦耳,还能持久,犹如抹上润滑剂般自如地游刃于不同的声区之间。但不同明亮特征的声音是有区别的,其发声意识的起点、声音运动的路径、心理和生理对声腔的影响所产生的形象,在实际运用中,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不与电场线垂直时,可将物体的速度分解在电场线方向上和垂直与电场线方向上,即带电粒子在沿电场线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粒子的运动方程为:

人们常常喜欢形容水的形貌和状态,如清澈的水、晶莹的水、流动的水、充满活力的水,这些比喻正如我们于歌唱中所要求自然流动的声音一般。在实践中,我们有意强调发声时自然地发出若水般的音色,以改善原本不悦耳的声音。经过若干次的运用,许多暗淡无光或声音沙哑的嗓音奇迹般地得到了润泽,其音色变得或清澈或晶莹或浓郁,即便是在肌体疲劳的时候,若想发出明亮的声音也是呼之即出。

于声乐而言,“若水”不仅仅是对美好声音的一个形象比喻,同时也是于一种“上善”方法作用下所产生的美好结果。无论你的嗓音是未经开发的沃土,或是一如沙漠般干枯的河床,要求其实完全是一样的,首先得利用好或找到水源。那么,如何获得水源呢?我以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在钢琴键盘的中央C 左右,以轻柔而集中的呼吸吹响声带边缘,将气能逐步转化为声能,即可获得微弱而稍有阻力的,如口琴簧片被吹响后所产生的嘶嘶声。此时仍不要急于扩大音量,待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试着将声带小心翼翼地稍稍吹大一点,即可获得如露珠般晶莹剔透的水。待巩固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打开腔体,向上和向下用混声练习。

通常,人们听到的歌声并不是某一分音所发出的纯音,而是基音与泛音的复合体。换言之,声音是由基音和一系列泛音构成的。物体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基音,如琴弦,其他不同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物理学叫分音,许多分音的复合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复合音。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决定音色。歌唱中的泛音有低频泛音、中频泛音和高频泛音之分。同一个歌手如果在歌唱声音的浓淡配置比例中给予较强的低频泛音,音色就表现得浑厚;如果给予较强的中频泛音,音色就显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清澈、明晰或锐利。

泛音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使之更为丰满、柔和、悦耳。虽然我们可以用仪器来测定某一美好的声音用了哪些泛音,然而人的声音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人来复制仪器所显示的某一所谓美好的声音是可笑的,即便是自己模仿自己,其声频中的泛音参数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实验室的声乐研究只能记录歌唱家即时的声音频谱及其各种技术参数,而不能将这些参数变为歌唱生产线的任何技术指标。

美的歌唱是有诀窍的,而这个诀窍就是歌唱的上乘方法。当我们在演唱或难或易的歌曲时,肌体于兴奋中处于一种不用劲的由意识支配的状态中,这就接近于道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按照似乎有些拙朴的练习方法去寻求运声之道,并通过大脑与肌体的磨合,逐步体会到使发声器官随意而为的感觉。

在练习中低音时,我们要把声音调细得似针尖一般,其前提条件是喉咙必须合理地打开。通常人在发i母音时最容易找到头声的感觉,为此我们可用它作为练习的带头母音,在同一音高和位置上相继平稳地进行母音转换,如“ŋ⌒i⌒e—a——”音,具有哼鸣意义的ŋ确定发声的基本部位,i母音在此平台上将声音如针尖般地高度控制着发放出来,在丝毫不改变状态的情况下再过渡到e母音上。e母音也按此方式逐步过渡到a母音。一开始,a母音仍然如针尖般细小,逐渐打开喉咙,让声音线条逐渐明朗,放声而出。在母音缓慢转换过渡时,意识中的线、声音位置、口形应尽量保持不变,待中低音区能够自如地发出清晰集中的声音后,再逐渐向上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体会,你将会感觉到母音的安放点始终在向外轻松地发射出一种纯净明亮,并极具穿透力,如水般流动的声音。

在整个发声过程中,要想获得头腔共鸣,就离不开对母音位置的规范统一。所谓规范统一,也就是要求在发声时,将每个母音安放在小舌后面的鼻咽腔部位。换句话说,即通过意识的作用,让小舌后面学会说话,让小舌后面学会发声,使人感觉声音始终是从一个极小的着眼点里向外激发出来的。对于初学者或部分已经掌握了一定发声知识的人来说,要获得母音位置的规范统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要求练习者必须做到十分精细的程度。20 世纪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班尼亚米诺·基利指出:“当一个人必须在同一音上或一个音程上从一个母音变成另一个母音的时候,为了避免内部做形和声音结构的任何突然或粗暴的改变,其动作必要也必须是平稳的,例如就高音来说,在同一个音高上,从一个母音到另一个母音的改变,我可以说,是轻微到几乎人们感觉不到的地步。”

在发声的意识上,我们强调大管细声。所谓大管,是指通过哈欠叹气和哼鸣练习所建立的上至鼻咽,下至胸腔或下丹田的意识管。所谓细声,是指在这个特定的没有喉舌干扰,没有肌肉的操纵的管中,从鼻咽处(凯撒利所说的腭弓上),向上或向下以滑音的方式所发出的细而明亮且有柔韧性的声线,发声效果一定要很单纯。如果将意识的管比喻为空管,那么这一簧片所发出的细而明亮的声线则是管中流出的水。如此这般,我们的声音便建立起了一条明确的道。虽然这个管属形象思维的造型,但练习时一定要将其当作真正的管子来使用。而这个细声,我们也要把它当作一根两头拧紧的细钢丝弦,或长发或有韧性的蚕丝来对待。拧得太紧弦会拉断,太松也就弹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了。

其练习要求:由鼻咽处始发音后,向下作叹气状,发出细而明亮的声线,气息状态一如打哈欠叹气的要求,线条一定要清晰不可靠近管壁。声音形象初步确立时间约为1课时,以后应每天练习,使其愈做愈明晰干净。开始练习时,学生的声音往往是一大片,此时可以提醒之:声音似一束头发,应在其间挑出一根并将这根头发向两极拉长。如此这般反复强调,其线状特点将很快找到。待声音形象确立后,可试着将声音尽可能地延长,似老蚕吐丝,绵绵不绝。练习一周后,要做到一张口即可将线状声束发放出来,并可将直径扩大缩小。为检验气息能力是否获得较好的呼吸和声线控制,可令学生用此种细声先做常规性(用钢琴辅以小音阶)练习,再试唱一两首过去稍不能胜任的歌曲。此时,学生将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歌唱能力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善若水”实则包含了许多人生与自然的哲理。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并以其辩证思想为指导,在声乐教学中,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不断的实践、修正和再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感悟到,无论是在宏观思想原则的正确把握,还是在具体发声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判断正误、解决问题的视野等方面,运用此道,都将会获得一个新的广阔的认识空间。

笔者试图以形而上的道来指导形而下的法,虽接近它,但用语言无法穷尽,一如极光幻象般的歌唱形态之境况,因此在行文过程中反而限于执著,或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趣的是,此一研究状态本身恰好反证了歌唱之道原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描摹的常态。我们只能透过其大致的形貌,来找寻可资归纳、总结和捕捉到的运动中的静止,来解析或架构我们心灵所期盼的美好歌声的正道。

[1]冯达甫.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母音泛音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三)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声乐歌唱泛音误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