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问现状探析

2013-08-15刘海霞

关键词:师生思维老师

刘海霞

(晋中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查学生学习现状、促进思维、巩固与运用知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大学课堂教学“师生互问”的现状及原因,探讨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问”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问”情况分析

第一,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问情况。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提出不同层次问题”的机会很少,提出“深层次问题”的机会更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仍持“知识传承至上”、“以教定学”的教育目的观。不少教师出于所谓“对工作负责”与学生“考研”需要,内容贪多,嫌课时少;备课时仅考虑自己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学”的需要,对“师生互问”很少有设计。教学中,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的需要与感受,难以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质疑的机会。二是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认为自己上大学时就极少或从不问老师问题,认为有问题自己或与同学讨论能解决。三是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师生互问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利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既怕影响讲授时间,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造成自己“难堪”。四是不少教师缺少敬业精神与责任心,只考虑完成教学工作量,不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侵犯学生主体地位的行为,使得学生创造性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与学处于低效状态。

第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向老师提问情况。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极少或从不向老师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方面和学生自身两个影响因素。具体来讲,在老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每次上课基本上都在给学生讲课,没有给学生留提问机会。二是由于固有观念以及担心权威受到挑战,老师不喜欢学生提问。在学生方面的情况:一是学生感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对待学习自我放弃,根本不想弄清问题。二是有问题,但不知道怎么问,说明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意识。三是有一些学生认为别人不问,自己也不好问,对待学习没有探究意识和刨根问底的态度。四是部分学生只是应付上课,干自己的事,没想过提问。五是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浅尝辄止,认为不必要把所有问题弄懂。

(二)师生对课堂提问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和教师访谈,了解到老师对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以下观点:其一,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课后自己或与同学讨论能解决,不必要进行师生互问。其二,想问的学生仅是少数要“考研”的学生,课后问即可解决。其三,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想学习,老师尽心尽力地讲还不听,以问题促进其自主学习,难以办到。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认为老师应鼓励、提倡与引导学生课堂提问,课堂应有师生相互提问、互动、讨论与解答问题的时间;老师提问时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要适时、适度、难易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好不要让集体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查资料或讨论解决。

二、对策与建议

第一,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大学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对课堂组织教学进行督查督导,把“课堂师生有效互问”纳入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尽量减少招聘本校毕业生占教师岗,避免出现令学生反感的多个老师一个教学模式的问题。支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激励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的、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风格。

第二,“以学定教”,有效安排教学过程。首先,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的素质要求,注重业务学习与知识更新,努力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本科教育理念,而且应有榜样、有目标、有追求,课堂教学应有责任、有标准、有效率。依据学科的特点与课型、专业要求、学生需要与学习情境,恰当地采用研究、讨论、讲授等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促成有效教学活动的不断生成。其次,把握师生互问的恰当时间。大学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教学过程的安排,都必须使再现式思维与创新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式模式。[1]讲授时,教师不仅要语言准确易懂,还要注意中途适当暂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或提问的时间,使师生在沟通、交流与对话中建构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2]最后,采用“各自思考→就近讨论→全班分享”的教法,打破学生“课堂沉默”。即每人概括讲授内容的要点,或写出对教材、教师观点不同的看法;接着座位相近的同学讨论,并达成共识,然后请各小组向全班陈述对问题的回答,并与其他小组沟通;最后是全班讨论与教师小结和评价。

第三,注意提问的有效性。要进行有效提问,关键是对问题进行设计。依据教学需要,适时、恰当、目的明确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一是要遵循提问的程序:引入→陈述→介入→评价。二是找准设疑切入点。如讲授前的情境创设;讲授中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学生实际。三是问题以学生需要设计。采用回忆与理解水平、分析与应用水平、综合与评价水平的不同层次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3](P58)四是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问题的指向是学生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或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寻求适当答案,发挥其创见。五是不仅要陈述问题,还要陈述问题的重要性与关联性,同时向学生传达你对该问题的看法。

第四,赏识学生提出的问题,示范回答问题的方法。诚然,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但应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大部分问题会得到解决,一部分问题会得到赏识,并注意给出以后解决的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回答时要事实充分,要结论完整,为学生演示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有时会占用很多时间,但它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且给学生传递了教师很乐意回答学生问题的信息,使学生对正在教的内容感到困惑或缺乏理解时,愿意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加强学生学习责任心教育。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有责任使学生明确,你现在的学习是否上进与努力,将决定你以后择业的自由度与层次,决定你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你的发展与生活质量。学习中提出问题,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与有效学习相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学习资源,积极追求“学问”,以实现自我完善。同时,老师还应帮助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常常提醒其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真正担负起对自己、家长和社会的责任,不仅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而且训练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1]王锦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1(7~8).

[2]欧进萍.现代大学教师的职责应如何界定[N].中国教育报,2010-01-04(5).

[3]张敏,奚春荣,齐艳娟.科学教学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师生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