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2013-08-15杨红
杨 红
(贵阳医学院 外国语教育系,贵州 贵阳 550004)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跨文化交际,其实就是一种异种文化认同感。不管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群体,都会存在着一种特定的文化。研究或是接纳一种群体或者语言,都意味着接受这种文化。这就是文化归属感。它所带有的文化价值的特定指向性就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为什么称之为“跨”?在这里的一个跨字不仅强调不同,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建立一种相通的关系,从而培养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跨文化意识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跨文化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其次,培养跨文化意识能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语言的教学中,只有把文化与语言密切的结合起来,学生们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增强。才使得学生们更乐意去学,更专心去学。这样一来,英语已经不再是一种失去灵魂的工具,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载体,船载着各种共存的文化。最后,培养跨文化意识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同时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某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自然的接受,并且很乐意去深究其中的乐趣。文化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这样,学习模式的转变——从督促式学习到自发式学习,就很好的转变了当今的教学状况。所以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对今后的找工作或继续深造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文化传播更加广泛。交通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运用的重要性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使得大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全球性在学习中也相当重要。文化的差异使不同背景的人沟通更加容易[1]。大学生不仅对本国的文化要掌握的很好,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要很熟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学好了一门外语。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的文化素养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道德风范。新的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换成了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引导者。教师已不再是之前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主体了。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之前教师只用准备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记下或者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新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活动,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的传承。所以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各种状况,教师应该都能一一解决。所以,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相当重要。
当代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虽然大学是高等学府,但是也不能忽略这一点。教师的不断考核是学校应该重视的一方面。教学评价也是一种考核方式。这些手段可以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的教学机制应该自觉把专业课程本身包涵的人文精神贯穿到教学当中。把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逐渐渗透[1]。例如在讲到Body language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导入。这种背景文化的传输能够让学生对这种文化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加乐意接受这个文化背景。毕竟外国与中国不同。外国人生活多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彰显幽默,另一方面形象生动,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差异。理解了这种差异之后,学生更容易对这种文化产生深刻记忆。
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教师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课堂活动能够传承一种课堂文化,英语文化的特色就彰显出来。特定情境下的文化传承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给学生提供这种理解文化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积极参加具体的文化传承,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很重要。例如,当讲到Christmas celebr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负责查询一个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庆祝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关键的国家和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并提出一些查询的问题或者任务[2],以便让学生明白他们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更能使他们在这种文化的传承中获取更多的文化,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些问题的设置足以让他们对圣诞节有很详细的了解.学生在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习得更加自如,更加有乐趣。对于一种文化的学习达到专注的程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设置丰富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很重要。
丰富课堂活动,不仅对英语初学者,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也同样重要。大学的课堂活动更强调学生对文化的应用。通过这种丰富的课堂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接受的更容易;另一方面通过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这种过程还可以学到更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小组合作能力,英语的沟通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等等。
扩大学生课外文化的阅读范围。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文化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多读书增长见识,做到熟知天下事。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文化修养。文学作品是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了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生动具体全面的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取向。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很容易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亲身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潜意识下吸收了作品之中文化营养[2]。文学作品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多读文学著作。同时教师要推荐学生阅读好的书籍,建议学生有步骤的阅读,循序渐进的吸收文化知识。读书的重点是要及时的写心得[3]。对于外国著作重要的是写读后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吸收。所以建议学生在读书时随时准备好写作的东西。让学生多读书,多记录生活的点滴,多获取方方面面的文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丰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会受益匪浅。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文化的可跨越性[4]。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包罗万象的。所以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充分利用每一个课堂活动,使之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并且会利用所读的知识。这才是吸收文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教师除了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以外,还应该融入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真正的建立起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当前需要的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1]李立.文化意识培养:外语教学新热点[N].21st CenturyEngl ish Langu age Teach ing R eview,2005-11-07(18).
[2]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
[3]钟华.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4]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外语界,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