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顺序探究①

2013-08-15李恒敏

关键词:趋向补语用法

李恒敏 谭 慧

(云南财经大学 东盟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复合趋向补语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很多学者对此展示了相关研究。在这一方面,从二语习得角度切入,应用偏误分析理论进行习得顺序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成果,比较引人注目,如钱旭菁[1]、杨德峰[2]、肖奚强[3](P225~239)等学者都对复合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进行了调研。然而,他们的研究也有某些不足之处。首先,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句式上,而对于复合趋向补语本身则涉及较少,其研究往往依据习得情况的调查而排列出趋向补语各句式的教学顺序,没有重视隐含在不同的复合趋向补语及其引申意义之间的逻辑联系。其次,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语料分析,都不可能排除所有干扰因素,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排出的习得顺序也不同,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单纯依靠对学生习得情况的调查来排列教学顺序是不理想的。再次,近几年的教学顺序研究很多都是以学生的习得顺序为基础的,但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能力,各复合趋向补语及其引申意义的先后编排最好用符合认知规律的联系作为纽带,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考虑应用复合趋向补语的认知理据,来设计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教学顺序。

一、教学顺序设计理论基础

隐喻指把来源域的概念投射到相似的目标域。最常见的隐喻是用具体常见的概念隐喻比较抽象的概念。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虽然复杂,但从隐喻的角度来说,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均来自其位移趋向意义的投射。我们以复合趋向补语“起来”为例,“起来”源自“起”,意思是身体起立,如改坐为站或起床。身体姿态的转换是人类个体最基本的体验之一,这一体验在认知中建立起了意象图式,并且通过隐喻的方式向其他认知领域渗透。[4](P321~335)因此,“起来”的本义以隐喻的方式投射到不同的领域,产生了不同的引申意义。身姿由卧姿或坐姿向上转为站姿,隐喻向上的活动,如“竖起大拇指来”;身体姿势克服重力而改变,隐喻从静止无为的状态转为振作奋进的状态,如“反抗起权威来”;身姿转换隐喻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即起始,如“下起雨来”。可见,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都有其认知上的理据,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建立起复合趋向补语的空间位移意义认知域,再帮助其理解时体、结果等引申意义来自于来源域中空间位移意象与图式的投射,可使复合趋向补语更易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相互串联的整体,以帮助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二、教学顺序设计方案

不言而喻,学生在进行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学习之前,都应先掌握其位移趋向意义,同时,尽管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基本都可以应用隐喻理论进行语义解释,但有的复合趋向补语用法更为复杂,涉及到来源域不同侧面的凸显和隐喻的多次转换,因此,各个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不应是随机无序的,而应有一个经过编排的次序。

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将X 来和X 去作为一组对立的复合趋向补语教授给学生,如“下来”和“下去”。然而,X 来和X 去的引申用法很少系统对立。“来”和“去”对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影响很大,并且涉及到观察点的转换,如果混杂安排教学,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编排中考虑把大部分“动词+X+来”和“动词+X+去”分开安排。

(一)X+来

1.出来

“出”和“进”是人类对立体空间的认知。将“出来”放在第一阶段学习,主要考虑其意象清晰,理据性强,适宜用来引导学生建立认知图式。同时,钱旭菁[1]的复合趋向补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来”的结果意义使用率和准确率都较高,在复合趋向补语中仅次于表示“开始”的“起来”。因此,将其作为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较为妥当。

“出来”的引申意义主要表示结果,是空间位移趋向意义的隐喻,如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某种不如意的环境状态中解脱。[5](P546~567)在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出来”的位移意义后,应当先展示意象清晰,理据性强的引申用法,能显示出来源域的意象对目标域的投射过程。“出来”表示从不如意的状态解脱,这个意象与“出来”从空间内到空间外的位移意象最为接近,如“花了四年的时间,他才终于从丧偶的痛苦中走出来”,理据性稍弱一些的是表示从无到有的“出来”,如“小燕绣出来的燕子栩栩如生”。“出来”表示的其他引申意义离其位移意义较远,可以放在后面再讲解。

2.过来/过去

“过来”和“过去”的引申用法有较为系统的对立性,易于被学生纳入认知体系之中,因此此阶段不将“过来”和“过去”完全分开教学。

“过来”和“过去”的引申意义也与空间位移的隐喻有关。在教学安排上,可先让学生理解“过”的动词意义,令学生意识到“过”凸显的是位移过程中经过某一点,常常是位移的阻碍,因此“过来”和“过去”都可引申为通过难关,区别仅在于说话人所选择的参照点。[6]“过来”表示位移的目标靠近说话人,一般是安全自如的,“过去”表示位移的目标不明确,还有可能遭遇风险,如“那些可怖的日子,我们总算是熬过来了”。在学生理解了“过”所代表的意象之后,可进一步引申。“过来”表示通过障碍之后向说话人移动,而说话人所处的世界具有[+生命][+意识清醒]等特征。而与之相对的,是具有[-生命][-意识清醒]等特征的世界。因此,从有生命、清醒的状态向死亡、晕厥、呆愣的状态转化,就以“过去”来对这种生命或意识的离开进行隐喻,而反之则以“过来”进行隐喻,如:醒过来/反应过来/抢救过来。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上述的意象图式后,则“过来”隐喻事物向正常的、有利的、可控的方面转化,“过去”隐喻事物向非正常的、失控的状态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容易理解了,如“输了这么多盘,现在终于转过运来了”。

3.上来/下来

“上”和“下”是反义词,然而“上来”和“下来”的引申用法没有系统地对立,因此在教学中建议分开让学生接触。其中,“上来”的引申意义较为简单。“上”表示空间位置高,用来隐喻地位、职位升高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奥委会要求申办方在三个月内将申办文书呈交上来”。同时,“上来”本义所表示的物体通过运动上升至说话者的高度的意象,可隐喻事情正确成功地表达或完成,如“大家面面相觑,没一个人能答上来”。

“下来”的引申用法比“上来”要复杂。首先,“下”用来隐喻地位、职位降低很容易理解;其次,“下来”不但可以表示空间范畴,还能表示时间范畴,如:

出租车在我家门口停下来了。(表示动作或状态停止)

山清水秀的小城迷住了他,从此他就在这住下来了。(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延续)

火车慢下来了。(表示状态开始)

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实际上,由于时间是无形的,语言当中往往借助于运动、方位等观念以隐喻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时间。“下来”的图式为事物从高处向说话者的所在处移动,是一个空间概念。这个意象从空间范畴投射到时间范畴中,就表示从过去向说话者所处的“现在”移动且无限趋近。因此,应先令学生建立起“下来”的空间位移认知图式,再引导其投射至时间范畴中,能降低对“下来”的引申用法的学习难度。

4.起来

“起来”作为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复杂多变,学生的习得状况也很不稳定。尽管“起来”的引申用法都源自身体起立或起床这一身姿改变的隐喻,但通过凸显不同侧面和意象图式的转换,在不同的认知域产生了大量的变体,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中的理据,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起来”本义转换的认知图式。

“起来”的引申用法虽然复杂,但可概括为结果意义、状态意义与评价意义。评价意义适合以注释的方式进行补充教学。“起来”表示突起、隆起,如“一夜没睡,眼睛都肿起来了”。这一义项与身体从平躺到与床、凳等平面形成角度的图式很接近,理据性强,可以最先让学生接触。“起来”还可以将身体从坐卧的放松状态转为站立的紧张状态,隐喻聚拢、集中或约束,如团结起来/捆起来,但这一引申用法复现率低,可以放到后期再进行教学。“起来”的引申用法更多地与状态意义有关。概括起来,“起来”表示身体姿势由静止的、放松的、无为的卧姿向上转换为坐立或站立,此空间关系转换中所带的意象投射到时间范畴中,可隐喻为动作、状态由静态进入动态,如“大家都笑起来了”;或者隐喻新状态的出现,如“这一族就慢慢繁盛了起来”。这就是“起来”表示“开始、起始”的理据。

(二)X+去

1.进去

“进去”的习得成功率很高,因此放在教学顺序的前列。“出去”没有引申用法,不作讨论。“进”是针对封闭空间的动作,该空间如果是心理的,无形的,那么表示的就是引申意义,如“别把我也扯进去了”。学生掌握了上述用法后,就可理解“进去”还可以引申为“接受”,也是从“进去”所表示的事物位移至容器或空间内部引申而来,如“父母的话他从来听不进去”。

2.上去/下去

在教学中,“上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容易理解,适宜放在“下去”之前学习。“上”可隐喻客体从地位低的一方向地位高的一方移动,“下”则相反。“上去”的引申意义较为简单,即表示通过动作,使物体的一部分或次要物体与主体接触附着固定,如“我将新买的油画挂到墙上去”。这一引申用法明显是“上去”所表示的通过运动向高位攀爬的隐喻。

“下去”和“下来”一样,可以表示时间范畴,且二者很容易混淆。其实,如果能让学生将它们的空间概念区分开来,则后面在学习它们的状态意义时,学生也就更容易区分出其中的不同。表示空间概念时,“下来”指从高处向说话者位置趋近,“下去”指从说话者位置向低处移动。比较“下来”和“下去”的空间运动方式,可以发现,它们都是沿着一维的方向单向运动,与时间的运动方式类似。我们知道,隐喻是两个相似认知模型之间的投射,那么“下来”和“下去”在空间运动方式上的特征投射到时间领域,就分别表示从过去向说话者所处的“现在”趋近,以及从说话者所处向“未来”趋近,如:

没事儿,你尽管说下去。(动作、状态从某一点继续进行或存在)

这么多年下来,只有你是最了解我的。(动作、状态到某一点停止或重新开始)

“下去”和“下来”还都有表示“分离以致固定”的结果意义,如弄下去/摘下来。这也是它们的空间运动方式的隐喻。“下来”的运动方向是趋向说话者,自然“下来”的东西是说话者所要保留的,而“下去”的运动方向是远离说话者,隐喻“下去”的目标客体是要被舍弃的,因此下面的说法不成立:

*求你了,留下去跟我在一起吧。

*学生把黑板上的字擦下来。

我们将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根据已有的习得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认知规律结合,进行了教学顺序编排,以求能降低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言差异难度和语言认知难度。在我们的编排中,主要考虑了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我们建议,复合趋向补语的评价意义可以以注释的方式补充学习,一些复合趋向补语还具有动词的可能式,这可以在练习中予以体现。

[1]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2]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3]肖奚强,等.外国学生汉语句式学习难度及分级排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2).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用法
实用趋向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作”与“做”的用法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特殊用法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