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理论视阈下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分析

2013-08-15师雪丽

关键词:子女家庭农村

师雪丽

(郑州大学 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根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9.1%下降为40.4%,这表明农村家庭已经步入小康社会。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当前的消费结构也更加多元。免费的义务教育降低了居民文教娱乐的支出比例,但是农村家庭投资教育的热情却从未下降。

一、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

教育投资是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精神涵养的主要手段,农村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既关系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这无疑加大了农村家庭投资教育的风险。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农村家庭依然热衷于教育投资,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实现农村人向城里人的转变[1]。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农村家庭倾向于对子女进行高等教育投入,忽视子女的自身素养和教育需求。同时,子女教育水平所带来的满足感也使得家庭之间互相攀比,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子女的内心感受和情感需求。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村居民对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医疗体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充满渴望。长期以来,农村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在城市找到工作,取得户籍是农村家庭进入城市生活的关键路径。每当村子里出现一位这样英雄人物的时候,就会极大刺激其他家庭的教育投资。除此以外,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希望子女接受教育、掌握知识进而改变祖辈和父辈靠天吃饭、以劳动力赚取收入的生产方式。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盲目化。

二、关于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局限性的阐述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获取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发展教育。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是把人本身的能力不断扩大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活动。教育投资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又可以通过对投资者本身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改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投资者获得大于物力资本投入的收益率。同时,社会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对报酬的满意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当村子里有人通过教育改善家庭状况,提高社会地位,从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的时候,不公平的心理就会出现,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同样接受教育,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使收入差距趋于平衡。人力资本理论肯定了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和提高个人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其必须受到人力资本投资特性的制约。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效性,从投入到产出是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只有被投资者找到工作,能够获得报酬,才能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滞后性,与物质生产部门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并不是直接获得,而是通过知识存量的积聚间接获得收益,这就增加了投资回收期的时间间隔,导致教育投资回报远远滞后于教育投资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盲目性,人们为了远期的利益不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期望获得丰沛的投资收益。盲目的扩大投资常常忽视机会成本,不能客观权衡利弊,导致资源的投资收益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它受政策导向、市场变动等的制约,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人力资本投资往往无法准确预估风险。投资回收期越长,存在的风险也就越大。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看作纯粹的经济行为[2],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收益。例如对教育经济功能的过分强调,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和德育功能。过分强调人的工具性,把人当成获取经济回报的手段,忽视了人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也同样出现了这些问题。

三、人力资本理论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启示

第一,农村家庭要树立科学的投资观,摒弃错误的投资动机,以孩子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为前提,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同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把自己强烈的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剥夺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营造轻松纯净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资,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科学投资。

第二,正确看待投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首先,要摒弃功利性的投资动机,正确看待和预估风险。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但是高回报的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教育投资的回收期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投资上要正确看待风险,预估风险对收益带来的影响,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投资,做到头脑清楚,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投资。其次,理性投资也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和社会及学校的关系。家庭是社会构成最小的细胞,家庭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投资要密切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在投资时既要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又要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培养方式,做到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好互动。此外,家庭在教育投资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投资策略,尽可能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家庭受益。

第三,因材施教,正确进行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的选择。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一直高于物力投资的平均收益率[3],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逐渐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人的自身素质和学习技能不同,对高等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会觉得学习难度大,精神压抑。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扩大的高等院校和庞大的生源,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高校毕业生失业率逐年增加。

高等教育的高投入并不代表高产出。相比之下,中等职业教育费用低,国家补贴力度大,工作更好找,更能适应社会需求,而且蓝领技工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攀升。对于很多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打工的学生来说,既是对自身教育机会的浪费,又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农村家庭要正确看待中等教育,尊重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根据自身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性格能力合理选择高等教育或者中等教育。

第四,物质资本投入和情感投入并重。物质资本投入是教育投资的基础,离开了物质投入教育投资就无法发生,但是物质资本的投入并不代表投资过程的完结。教育投资具有复杂性和能动性,对被投资者进行情感投入有利于教育投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帮助。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并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回报的,由于学习能力和身心特点的不同、成绩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责骂只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更大的负担,作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子女的全面发展,给予信任和空间,加之正确引导,一样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王艳霞,张维.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理念与行为的教育性论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9).

[2]谭光兴.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

[3]赵晓霞.论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有效性——借鉴美、日研究成果[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0).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