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绝句诗的艺术特色
2013-08-15饶樊莉
饶樊莉
杜甫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尤其擅长描绘中唐经历“安史之乱”之后人民生活的苦痛,倾注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杜甫诗歌被后世称为“诗史”。杜甫以律诗见长,他的绝句研究者较少。因其绝句共计138首,只占他全集的不到1/10(杜诗现存约1400余首)。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如果不对杜甫绝句加以适当的注意,那对杜诗的理解是不会全面的,而且很难看到杜诗的全貌,并对杜诗作出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对杜诗中的绝句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要对杜甫绝句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是问题的关键,现将杜甫绝句的艺术特色分为四个方面:
一、杜诗绝句联篇的多,单篇的少
杜诗中无论是写景物或写时事都是如此,联篇的多,而单篇的较少。我们知道,绝句的字数固定,要求在仅有的28个字或20个字里,反映繁富的客观景物和现实里的重大事件,尽管作者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也必须有较多的篇章才能容纳得下,因此就需要有联篇的诗章。杜甫深谙其道,他用联篇的诗章来反映当时广阔的历史事件。五古如《羌村三首》《八哀诗》等,律诗如五律《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等,七律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等都是。这些诗篇,有的是首首互相关联,脉络暗通,不可分割的,如《羌村》《秋兴》《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等;有的可以各自独立的,如《秦州杂诗》《解闷十二首》。应当分别看待,分别分析。
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用联篇的绝句来歌唱时事的,有岑参的《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和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和杜甫的联篇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杜甫的联篇绝句之多,反映生活之广,又有超越两家之处。同时,我们知道,绝句的特长是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能触景生情、触机生趣,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工笔细描、体物细致。但是,对于不断呈现的事件、故事,或事件重大,牵涉面广,而作者对这些客观情况,又都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于是,不时以连续的捕捉来摄取自己的激情,必须有联篇的绝句来抒写这些内容;而联篇的绝句也就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如杜甫的《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就充分表现了联篇绝句的特色。这组诗一开始就精炼地道出河北的战乱刚平,所谓“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安史之乱”已平,群丑何归?作者一方面是喜,一方面也告诫余孽,莫再为非作歹。其二章则喜边境初静,以勉励当时君臣。所谓“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这是从元凶除、到边境时作者表现出的喜悦和希望。这是承上章而来,其三章则点出题旨,所谓“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这里既叙事又抒情。作者写道:“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
这是“组诗”里的主要诗篇。作者一方面喜诸镇入朝;另一方面又自伤流落。不过主旨当然是喜。所以四五两章,一则回溯诸镇往时不朝而惜之;一则喜其入朝,而颂美君主。其诗云:“不道诸公无表来,茫茫庶事遣人猜;拥兵相学干戈锐,使者徒劳百万回。”“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兴王会静妖氛气,圣寿宜过一万春。”这都是从第三首诗反复引申而来的。关于诸道入朝事件,写到这里可以说是铺叙无遗,直率贴切。
而第六章则写诸镇既已入朝,朝廷又当如何。于是又推一层来写道:“英雄见事若通神,圣哲为心小一身。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这首诗极其含蓄委婉,暗中影射当时代宗收纳诸镇贺生辰的礼品,不听常哀的劝阻,以致诸镇争宠逢迎的事实。第一句当系赞美常哀而写,然而不说代宗的贪赂。第二句则写君王圣哲,然必不侈天下而自奉,暗含讽意。三、四两句,一是告诫诸镇,是明说;二是明赞朝廷,暗含讽谕。笔则曲折,意乃正大。这是“组诗”里的含义最深的一章。而用笔则直而有曲,开阁动荡。首句似一声爆竹,身尾又摇曳多姿。第七首诗 “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楼阁暮春光。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这是从遥闻诸镇入朝,叹息已身病滞夔府,不能有所建树,然而不忘朝廷,因而联想到诸镇入朝后的情形而发出的感叹,连续三章,着重描绘。所谓“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这虽然是设想,但也该是“安史之乱”后所应有的中兴气象。欢喜诸镇入朝,它的政治后果应该是如此,所以值得大书特书,寄望无穷。而最后两章,一是写河北诸镇之入朝,归功于李光弼,所谓“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惟老赤心存。竟能尽说诸侯入,知有从来天子尊。”而结束了“安史之乱”,痛定思痛,赞美代宗,尤推宗郭子仪,所谓“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以连篇的诗章反映了重大事件,而以一气呵成,这是非有魄力不可的。确实是所谓“组诗”,其组织极为严密。诗的第一、二首是发端,第三首是关键。四、五两首从第三首反复引申而来。第六首一大转折,第七首着重抒情,八、九、十三首则是写诸镇入朝后情况。十一、十二两首系结束。这样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连篇的绝句诗表现得如此完整而统一,确实是杜甫绝句诗的一大特色。
写时事如此,其写景诸作,如《绝句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也是如此,都是首尾衔接,一气贯通,甚至于他的论诗诸作,如《戏为六绝句》也是联篇吟咏,迭唱不衰。而写作手法,多是激切直率,赋笔居多;当然也偶有微婉含蓄之章,夹用比兴的。
二、杜甫的绝句在音调方面更为丰富
与李白绝句的大笔挥洒、夸张写意,以出人意表的奇思妙喻夺人不同,杜甫绝句多以律为绝,对仗工整,以深婉传神的精描细绘取胜。杜甫的绝句中最有特色的是拗体,也就是打破绝句诗的格律常规,避免常调的平板,使绝句诗在音调方面更加丰富。
绝句在诗歌韵律上要求严格,仄韵比较少见,拗体更是违背近体诗的平仄要求,诗人一般不轻易使用。而杜甫的拗绝是其绝句诗歌中的一大特色,在杜甫绝句诗歌中,拗绝占了接近一半,可见杜甫对这一突破常规的音韵手法的擅长,这种被打破了的韵律节奏在吟诵中所造成的特殊节奏之美,使诗歌在严整中显得灵动,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特殊风格。因而在两句互拗中相救,多有变化。现在就《绝句漫兴九首》为例,来看杜甫的拗体诗: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这首诗是仄起,第一句的第五字应该是仄声,但是用了平声,和第四字一样,这就拗了起来。而第二句第二字应该是平声,又用了仄声字。又如: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音悉,仄声)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其二)
这首诗从二三两句看,应该是平起绝句,但第一句第二字应是平声,而用了仄声;于是第二句在第五字应仄而平,第三句第六字也就应仄而平,构成了三句皆拗,不同常调。又如: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其三)
这首诗,起句二四两字皆平,第二句二四两字又都用仄,两句都拗,因拗而协。
在《夔州歌十绝句》中,更有奇峭之处,如其中第一首: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这里的第一句全用平声,第二句二、四两字皆仄。诗句中第一句读来几乎每句都要停顿一下,真是顿挫峭拔,有意地制造一些“硬语”以获得新的艺术活力。
至于末三字平声到底的例子,所谓“三平调”的,就不再多举了。总之,杜甫绝句里这种拗的特色,也如他的拗律一样,有独创之处,几乎成为一种新的格式。
三、杜甫绝句既运用直切手法,也运用蕴藉手法
和杜甫的其它诗一样,绝句也体现了工笔写景、全方位写景的艺术特色而少夸张、豪迈。杜甫的单篇绝句蕴藉得很,婉而多讽,富有韵味,赋比兴兼用。例如《赠花卿》云: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本是叙事诗,表面看是赞美歌曲之美,然而有本事在,有寓意在。这也使得一向轻视杜绝的人,改变看法,而指出这诗的妙处。杨慎在他的《升奄诗话》(卷一)里说:“花卿名敬定,丹人,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簪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这冠。”又说这首诗是“子美作此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升奄诗话》卷十三)
至于《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期的作品,是前诗风格的继续,含蓄无穷,感慨万千。今昔对照,盛衰不同。全篇无一字抒情,而又无往而非情。真是达到寓情于景的绝妙境界。我们现在拿它和李白 《越中览古》和王昌龄的《浣纱女》,两诗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王昌龄《浣纱女》)
三诗各臻妙境,而写作手法又多么相似。杜绝和李、王绝句,异中有同。杜绝既有和李、王分道扬镳处,又有并驾齐驱处。杜绝方面之广,风格之多,也构成他绝句的艺术特色。
四、杜甫绝句的特色还表现在遣词造句和着色方面
杜甫绝句诗往往在一开篇的首联便使用对仗。我们知道杜甫的绝句是对句多。杨慎曾说他是“拘于对偶”有不好的一面。但笔者认为重视两联相对而不害于诗的流畅,也未始不可。例如这样两首诗: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绝句漫兴九首》之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这些诗篇,末两句都是对仗,但仍流利自然,读来音调铿锵,正表现杜绝的另一特色:擅长运用双声叠韵对。杜甫对对仗似乎有偏好,常在不需要设对的首联就开始对起,譬如:
蔼蔼花蕊动,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绝句六首》之二)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少年行二首》之二)
至于四句皆对,一气呵成,音节跳动,色彩鲜明的,则有: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绝句六首》之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之三)
而后者,写来尤为自然,色彩相映,正如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匹配得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杜绝除此以外,尤有四句之中一句一意,几乎可以各自独立的。关于这,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杜子美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此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计也。盖嘉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矣。
综上所述,杜绝的艺术特色既有常调的凡响,又有拗体的独特;既有直切的陈述,又有蕴藉的韵味;既有一气呵成的吟咏,又有两两相对的音响。而在这些特色中,后者又是他显著的特色。也许,杜甫绝句在声调上不是那么悠扬和谐,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能曲折达意,深受民歌影响。更多的是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蜀地的民歌,竹枝词对杜甫绝句影响是比较大的。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成就了自己创作的特色。这正是杜甫之所以能超越同时代诗人的因素之一。
[1]贺陶乐,卓娜.李白、杜甫、王昌龄绝句艺术比较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邵杰,雷玉文.杜甫绝句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1).
[3]马杰,管仁福.试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精神底蕴[J].作家杂志,2010(6).
[4]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上海:中华书局,2006.
[6]李白杜甫诗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