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住区果树景观的价值与应用研究

2013-08-15王冬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果树乡土景观

王冬梅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是伴随城市历史发展而来的,被设计师与决策者持续研究和践行的议题。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经了城市美化和化妆运动之后,学界的深刻反思以及国家意识的确立,都使得城市景观逐渐定位于“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以及实现“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1]的层面上来;而城市居住区正是良好的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的缩影,是城市居民获得自然服务的理想空间。作为景观构成的重要要素,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多重价值。城市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土地质量贫瘠、人文需求高,对植物生态、美观、经济、适应力有诸多要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至为重要,其中,适地而生的乡土植物尤其是果树,更兼顾了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是城市居住区的理想物种,也是贯彻尊重地方精神的明智举措。

一、城市居住区果树景观的研究价值

乡土树种不仅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易成活、成本低,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地方的历史和人文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乡土理念:符合地域自然生态

早期人类为探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一定的自然景观进行适应和选择,即对“满意景观”的择定[2],由此延续下来许多具有地域差异性的植物物种,被称为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长期生存并得以存留,在生长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合乎当地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特定群落关系,同时也具有对城市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城市历经长期的大规模建设后,土地普遍板结、贫瘠,缺乏肥沃的表土和良好结构,加之噪声和空气污染严重,亟需耐贫瘠、耐干旱且具一定减尘减噪功能的植物。研究证明,多数乡土植物尤其中北部地区的果树,均有着发达的根系和适应干旱的特殊器官结构,其成活率高、生长快,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作用,能够净化空气,如枣树的吸硫、吸氟量及滞尘能力均较强,桃和杏树对氯气的抗性较高,樱桃、板栗、梅、柑橘的抗风性较强,石榴、枇杷的杀菌能力强,桃、水杨梅、梨、杏、李的耐旱力强;而山楂、枇杷则可以减噪,范围在6—8dB。[3]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难免受到外围污染,居住模式的高密集状况也要求景观设计具备强大的生态修复功能,同时,车辆、空调、饮食等生活排放及各种人为噪声,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就生物性能而言,果树景观有着较为全面的生态调整效能,因此,对果树的合理运用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经济理念:降低景观种植成本

从经济角度权衡,首先,外来物种的引进固然可以丰富本地景观,但相对成本较高,且引种必须在气候相似性的原则下进行,小面积引种成功的基础上方可大范围栽植,由此将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在前期研究中;再者,许多单纯观赏型乔灌木的品质娇弱,土地适应力差,对栽植和后期维护要求高;而果树通常有着悠久的栽培史,如枣树3000多年,梅、杏2500年以上,《诗经》中即有对桃、梨、杏、梅、榛、栗等果树的记载。因此果树景观的培植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其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成活率高,寿命长者可达200—300年之久;另一方面,民间对于它的繁育栽培和虫害防治经验已非常成熟,培育相对简易粗放,居住区面积大,果树的栽植可以大大节省养护的工本;再者,果树的单株价格低廉,可以降低前期投资。可见乡土果树在城市居住区的种植,是一个以最小投入的缓解人力与经济压力的优化选择。

(三)人文理念:增进环境的亲和力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积淀,果树有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天然的亲和力,是营造人文景观的首选。它在漫长的文明历程中,已不单纯是自然的生命个体,而被赋予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成为人类价值观念和美学心理的图式符号。

在中国文学史上,果树被视作主要灵感来源,历代文人的咏叹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与艺术色彩,被分为比德赏颂型、吟诵雅趣型及形实兼丽型等。杏树,古人倍加珍重,张仲素《春游曲》云“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尽在绿坡中”;罗愿《尔雅翼》中,杏是夏祀圣果之首;自《太平广记》记述“董奉杏成林”的故事后,杏又成了活命之恩。同样,梅树也寄寓着浓郁的人文情感,其树姿古朴,花色素雅,花态秀丽,有“清客”或君子、隐士的雅誉,和“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茅舍竹篱短,梅花吐未齐。晚来溪径侧,雪压小桥低”[5]446-448等咏颂,以及 “梅妻鹤子”的比拟,大抵带有离世却俗、孤高自赏或惆怅孤寂的情调。桃树,则有世外桃源之说,寄托着对美好爱情和吉祥生活的向往。其他又如石榴对应“榴开百子”,柿树与“寿”谐音,等等,不一而足。

文人笔下的果树既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又承托着浓浓的乡情。作为精神的载体,果树景观能够使居住者在观赏的愉悦中感知其深厚的文化内蕴,达到颐养性情、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果树从生长到成熟,可培植、可观赏、可嗅闻、可采摘,这一过程中对于参与互动的居民尤其儿童而言,都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增进景观与居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果树景观的观赏与药用价值

(一)果树的可观赏性

在四季分明的地域,果树的生长具有清晰的时间序列和极佳的视觉效果,常常是春可观花、夏可观叶、秋可观果、冬可观枝,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早春时节梅花率先开放,至3、4月间,桃、李、杏花纷纷盛开,先观花、后观叶;4至6月时,苹果、梨、山楂、枣、柿子、石榴等陆续开花,色彩繁多,茂盛美观;至11月间,果实累累,进入极佳的观果时段。

其中,柿树的生长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花色黄白,果色鲜橙,树形优美,叶子浓绿肥厚,是良好的庭荫树。入秋后柿树的一大特色,就是柿叶经霜后转红,可形成与枫树媲美之势;柿果更是色味兼备的果中上品。石榴也是春华秋实、四季有景的典范之一。其树姿舒展,叶碧绿有光泽,花色艳丽如火且花期较长,朱熹曾有“春花落尽海榴开,阶前栏外遍植栽,红艳满枝染夜月,晚风轻送暗香来”的诗句。石榴果多呈古铜色,至秋后变成红黄色,具有持续的观赏性。

可见,果树具有良好的生长序列和丰富的季相优势,能够弥补秋冬两季景观色彩与形态的匮乏。

(二)果树的药用价值

果树的药用价值不可低估,很多果树的叶根和果均可入药。石榴的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均高出1~2倍,富含钙质及磷质,有润燥和收敛之效,果皮富含单宁,有止泻痢之效,根可绦虫,叶煮水可洗眼;柿树果实营养价值高,有“木本粮食”之称,有降血压、治胃病、醒酒的作用,柿霜可治喉痛和口疮的作用,杏仁及杏仁油均有润肺、止咳、平喘、滑肠之效;桃仁是镇咳止痰药,花能利尿泻下,枝叶根亦有药用;枇杷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气等功效;枣树的种仁即中药“酸枣仁”,可以镇静安神;荔枝的根及果核可治疝气、胃痛等症;梨树可以消暑、健胃、收敛、止咳;梅树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及驱虫之效;山楂有健胃、消积化滞、舒气散瘀之效;桔皮即中药之陈皮,有理气化痰、和胃之效;核仁及叶可活血散结、消肿。[5]205-636

这些普通的乡土果树富含的药用价值仍在开发之中。城市居民面对的生存压力大,咽、脾、肠、胃等器官疾病较为常见,居住区景观中果树的种植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绿色世界,于触手可及之处饮食鲜果或者实施保健救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认知中国博大的医药文化。

三、果树景观的组景与搭配

(一)遵循植物的基本组景方式,丰富季相层次植物的基本组景方式有独植、对植、丛植、群植等,果树景观同样适宜。在城市居住区中,大面积等距的纯林种植要慎用,容易造成自然果蔬园的状态。果树中可作独赏树的皆是色香姿俱全者,所谓贵精不贵多,以简洁取胜,如梅树、石榴拥有古雅独特的树姿,柿树、柑桔拥有鲜亮的花果,都可以作为优质的个体加以彰显。枣树高大其耐力强,山楂树树形规整,是良好的庭荫树、行道树或园路树,以对植、丛植、散点植,或作为主要树种与其它二三十株以上乔灌木群植。桃李,则比较适合片植,如果有蹊径可通,则更有逸趣,所谓“桃李成蹊”。杏树除在庭院少量种植外,适合群植或林植。

果树的人文特质,使之具有营造主题园的优势。以果树为主题的景点多见于传统景观手法中,借梅点题的如狮子林的问梅阁、暗香疏影楼,拙政园的香雪云蔚亭、嘉实亭等;其他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避暑山庄的梨花伴雨、北京八大处的春山杏林、浙江天台山的桃源春晓等,都是果树专类园的典范,多采用片植、群植或与小品结合。且果树组景时,形态、色彩、质地及比例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的美学原则,既突出个体美又兼顾群体美,各物种协调统一。这种传统的配置方式对现代居住区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发挥果树的优势丰富季相层次

同时,果树的组景还应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因为果树自身具有观花享果的季节优势,与其它树种合理搭配即可实现春花、夏荫、秋实、冬绿的完美效果。除花的繁茂之外,叶色也很丰富,利用叶色变化来搭配景观,是取得季节美的重要手法。果树的叶色主要有黄、淡绿、深绿色,有的会随季节转为橙黄或红紫色,也有过冬保持常绿的,如枇杷。当然,叶色变化明显、色质怡人的莫过于秋季,果树中,秋叶为黄色的有板栗,为红色的有柿树、山楂。果实色彩则更加丰富,无论主景或点缀,都可以改善秋冬两季的单调环境,柔化大面积绿化褪去后建筑轮廓的生硬。这种人为创造季相的景观处理手法,是对自然群落关系的模仿与浓缩,符合古人“师法自然”的造园说。

(三)依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健康搭配

城市居住区是人口聚集之处,尤其强调景观设计的健康指数。果树在组群构成时,应充分掌握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力,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物种间和谐共存,从而创造稳定的群落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有学者做过专项试验,得出诸多植物间的生物搭配法则和禁忌。其中相互促进的培植搭配有: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石榴与太阳花的组景;不利的组合方式如桃树与杉树、葡萄与小叶榆、橘树与柏树的组景,而刺槐是很多果树都禁忌的,与刺槐同栽会抑制果树结果;再者,果树中的胡桃树搭配起来也必须慎重,它的根系分泌物会毒害苹果的生长;还有一类组合更会导致寄生虫的繁殖及传播,如桧柏与苹果、梨或山楂的搭配,松树与板栗的搭配等等。[6]总之,科学配置是实现健康的城市居住景观的依据。

(四)满足果树配置的人文情感

作为人居公共空间,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化生态至为重要,组景中应充分发掘果树的人文积蕴,借以提升居住环境的整体文化品质。果树的配置除依托生物学特性以外,长久以来还依循于民俗风水之说和诗辞的意境,崇尚富于吉祥和诗意的组合。

在古时,植物的配置一直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很多流传下来的观念与现代生物学、植物学理论十分吻合。民俗谚语道:“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杏梨”,也有将“种”写作“重”的,对应五行之说,分别为东木、西金、南火、北水。所以,桃柳植于东方可以旺木,梅枣植于南方可以旺火,而金主阴,水主财,栀榆植于西方,可以荫蔽子孙,杏梨植于北方可以旺财。然而城市居住区大多为群楼格局,独栋别墅相对较少,这种以单个建筑为轴心的方位种植说,以及大众对于传统说法的认可度都弱化了它的可操作性。但从植物种植方位与光照的关系上理解却是有一定依据的。谚语中,桃柳的组合就是一种民俗定式,我国古典园林中惯以二者相间种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象。梁代简文帝诗云“叶底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若映窗前柳,端凝红粉妆。”[4]38可见早在南朝时期,就有了桃柳搭配种植的方式。现在桃柳并植的做法多用在传统园林风格的水景驳岸,但桃树不耐阴,种植应尽量加大株距以保障采光,最好是前桃后柳呈品字状组合,这样既为桃树提供背景衬托,又避免了柳树遮拦阳光。此外,也有比拟为“桃李满天下”“艳如桃李”的桃与李的搭配,以及梅、竹、松构成的“岁寒三友”,这些都是运用植物气质、姿态加以人格化比拟的搭配。

总之,城市居住区植物配置应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实现比德于人教化功能,同时使丰厚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四、结语

在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境系统的宏观导向下,城市景观立意于营造具有生态效能、人文特质、健康品质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组成,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尤为显著。乡土植物中的果树,有着无可比拟的经济、美学、医用、生态优势,其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富有亲和力,符合城市居住区对景观设计的多重标准。果树景观乡土本色的开发和应用,将有利于地方物种的保护与地域文脉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地方原有生物群落的尊重与维护。当下,这一课题的研究大多仍停留于理念倡导和个案实施中,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运用,其理论意义与具体可行性亟待深入剖析,并得以在城市景观建设的整体实践中得到继续探索。

[1]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

[2]肖笃宁,李秀珍.景观生态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2.

[3]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67-173.

[4]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0.

[5]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9.

猜你喜欢

果树乡土景观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景观别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