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及其实现成因
2013-08-15吴少驰
吴少驰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20世纪60年代,预设这一概念被引入到语言学领域,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何兆熊指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1](P281)。能够实现预设的词语或结构形式称为预设触发语。Levinson在其《语用学》中指出了13种常用的预设触发语。可以肯定,预设触发语还存在其他的类型,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概念语法隐喻与语用预设
传统意义上,隐喻是在词汇层面上进行的,是用同一个词语来表达不同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因而也称为“词汇隐喻”。Halliday指出,语法隐喻也是一种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替代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意义”[2](P77)。语法隐喻涉及到两种体现形式,即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向隐喻式表达的转换,就形成了语法隐喻。Halliday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类。本文主要讨论概念隐喻。
(一)概念隐喻触发语用预设
预设触发语的种类有很多,概念语法隐喻也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1)He knows much about English,which helps him find a good job.(一致式)
(2)His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helps him find a good job.(隐喻式)
在一致式中,“He knows much about English”属心理过程小句,在隐喻式中,它被名词结构“His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替代,而这一名词结构在隐喻式表达中充当参与者。仔细分析以上两句,可以发现细节上的不同。一致式中“He knows much about English”属于说话人直接陈述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具有真值,也可能没有真值,因而说话人并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听者;而在隐喻式表达中,小句变成了名词形式“His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既定事实,说话人不容听者去质疑“他是不是真的对英语有很多的了解”,只是告诉听话人“他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这一事实。这样一来,概念隐喻就实现了语用预设。
广告语篇中的语用预设随处可见,其中许多都是通过概念语法隐喻的手段实现的。如:Permasoft brings back softness and manageability to your hair.这是一个隐喻式表达,它的一致式表达为:Permasoft brings your hair back to the state where it is soft and manageable.一致式表达中,针对Where引导的小句“It is soft and manageable”,消费者可以提出类似于这样的疑问:“Is it soft and manageable?”所以一致式的表达可能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质疑;而通过隐喻式表达将小句浓缩为名词Softness、Manageability,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则是,商品带给消费者的美妙效果和感受是已经存在的,使得消费者没有质疑的空间。因此,在广告语体中使用名词形式的表达,可以隐藏评价者的主观性介入,降低评价的主观性,使褒义的评价客观化,以增加商品的可信度。
由此可见,概念语法隐喻确实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许多场合下,人们会有意识地运用概念语法隐喻以触发语用预设,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二)概念隐喻预设的检验
由概念隐喻实现的语用预设和其他预设一样,符合预设关系的检验标准。若句A和句B是预设关系,句B是句A预设的内容,那么则会有这样的结论:否定句A,句B仍然真实,即预设部分不受句子肯定形式或否定形式的影响;否定句B,句A不再真实,即预设部分的真值是整个句子真值的基础。例如:
(3)Because he was careless,the accident happened.(一致式)
(4)His carelessness caused the accident.(隐喻式)
(5)He was careless.其中,(3)为一致式表达,(4)是(3)的隐喻式表达,(5)是(4)预设的内容。(4)的意思是“他的粗心引发了事故”。如果把(4)变为否定式,即“His carelessness didn’t cause the accident”,意为“他的粗心没有引发事故”。显然,隐喻式表达形成的预设“His was careless”没有受到影响。如果把(5)变为否定式“He was not careless”,即否定预设的内容,那么(4)显然也就不成立了。由此看来,由概念语法隐喻所实现的预设符合预设关系的检验标准。
二、概念隐喻语用预设的实现原因
(一)隐喻式表达产生名词化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概念功能是语言三大纯理功能之一,是指语言反映人类各种活动经历的功能,即“如何将我们的经验现象构建为意义的范畴和关系”[3](P321)。概念功能的体现形式是及物性系统,该系统通过语言来反映人类各种活动经历的过程、过程的参与者以及与过程有关的环境成分。当人们借助于及物性系统来描述各种活动经历时,既可以选择一致式表达,也可以选择隐喻式表达。一致式向隐喻式转化的过程中,参与者、环境成分等功能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致式表达往往使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而隐喻式表达则是通过使用名词来体现过程或特征。因此,概念隐喻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名词化的产生。事件过程的参与者通常是由名词充当的,参与者属于物的范畴,因而名词也给人以物的感觉。不管是具体的物还是抽象的物,都是一种存在。概念语法隐喻形成的名词化,是将原小句的参与者、过程与环境成分合并,以形成新的参与者,即新的某物,以参与新的小句建构。过程是动态的,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物则是静态的。当人们提到某物时,往往想到该物已经存在。由于物的存在是一个既定事实,因而即使它所参与的小句是否定式的,物依然是存在的。这也就是经由概念隐喻实现的语用预设不会受到句子肯定或否定形式影响的原因所在。
(二)隐喻式表达引起信息转移
概念语法隐喻之所以能够实现语用预设,还因为它能够改变一致式表达的信息分布情况,造成信息转移。一致式在向隐喻式转变的过程中,小句的参与者、过程与环境成分各功能角色都会发生变化,各个角色所承载的信息也随着角色的变化发生转移。隐喻式表达产生的名词化是将参与者、过程、环境成分合并,以创造新的某物的过程,而新的某物在进行新的小句建构时,经常成为小句的主位。信息结构理论认为,主位通常表达已知信息,述位通常表达新信息。在实际的对话过程中,听者更多地关注述位表达的新信息,而把主位的信息看作是已知的共有的信息。因此,当由于概念隐喻产生的新的某物转移到主位上时,听者会将其当成已知的信息,同时把关注的焦点引向其他信息。这样,说话者就能够在话语中隐蔽地传达信息,也就形成了预设。
总之,概念隐喻之所以能够实现语用预设,是因为一致式向隐喻式转化的过程会引起小句功能角色的变化,其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名词化与信息转移。概念隐喻下的名词化是将小句各功能角色合并,以创造新物的过程。同时,概念隐喻会引起信息的转移,隐喻化表达创造的新物在建构新的小句时,经常成为该小句的主位,从而隐蔽地传达已知的共有的信息,以实现语用预设。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Goatly,A.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M].London:Routledge,2000.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nd Arnold,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