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59例临床观察

2013-08-15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原穴神庭气机

丁 潇

(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 北京 顺义 10130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为脑血管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之一[1]。临床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失眠健忘、食欲下降、悲观烦躁、周身疲乏、人格消极等症状[2]。病情加重后,可见紧张、体重减轻、食欲缺乏、思维迟滞、甚至绝望和自杀等,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持续恢复[2],给患者的中后期康复带来明显的不利。为了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其尽快回归社会,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如下[3]:(1)均经CT/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2)均为初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语言、听力、理解障碍,能够正常交流者;(3)抑郁自评量表(SDS)所得的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积分/80)在0.5以上者;(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 MD)总分≥18分以上者;排除既往精神异常、智能低下、意识障碍、癫痫、滥用药物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4]。

1.2 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5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2±2.1)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6例,出血性卒中4例,严重抑郁者9例,中度抑郁者14例,轻度抑郁者7例。治疗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3±1.4)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4例,严重抑郁者10例,中度抑郁者13例,轻度抑郁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性质、严重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P>0.05)。

1.3 方法

1.3.1 对照组:(1)选取穴位:小四神聪(即奇穴四神聪,各距百会1寸)、大四神聪(即前顶、后顶及两侧络穴,各距百会1.5寸)、百会、神庭、头临泣、神门、内关、合谷、太溪、足临泣、太冲。言语不利者加廉泉,口角流涎者加地仓、承浆。(2)治疗手法及时间:在选定的穴位上常规消毒后,取1.5寸30号毫针。大小四神聪、百会、神庭、头临泣均沿头皮平刺,其中百会穴针尖循督脉向后平刺0.5寸;小四神聪针尖指向百会穴,平刺0.5寸;大四神聪针尖亦指向百会穴,平刺0.5寸;神庭、头临泣针尖各循督脉、胆经向后,平刺1.2寸,快速捻转,使局部及头皮出现酸胀感。神门穴直刺0.5寸,以针下酸胀感为度;双侧内关穴,直刺1.2寸,提插捻转,令酸胀针感向手指传导;双侧太溪穴,直刺1.2寸,提插捻转,使局部酸胀并向小腿上方传导;双侧合谷、太冲合谓四关穴,直刺进针1寸,提插使局部出现酸胀感;双侧足临泣与头临泣上下相应,直刺0.5寸,捻转使局部出现酸胀感。各穴行针手法皆施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6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效果。(3)针具使用华佗牌30号1.5寸毫针。(4)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 MD评价。(5)追访2个月,于停止治疗后8周(即总第16周)时再次进行HA MD评价。

1.3.2 治疗组:(1)针刺疗法同对照组相同。(2)根据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康复工作并记录。(3)开展分享会,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以减轻压力。(4)积极调动患者家属的参与和支持。(5)治疗时间:每周2次,每次40 min。(6)每周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7)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 MD评价。(8)追访2个月,于停止治疗后8周(即总第16周)时再次进行HA MD评价。

1.4 观察指标:(1)抑郁自评量表:根据SDS的测评方法得出各项累积分,抑郁严重度=各项累积分/80,结果: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根据HA MD测评方法得出总分,根据总分进行抑郁程度分级: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轻度抑郁,21-35分为中度抑郁,36分以上者为严重抑郁。

1.5 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HA MD评定结果评分。HA MD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HA MD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 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停止治疗后8周,即总第16周时,两组间HA MD评分出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8%;对照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停止治疗后8周治疗组(n=29) 23.17±2.38 7.51±2.36 4.82±2.13*对照组(n=30) 22.10±2.34 8.36±2.75 7.48±2.78*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例)

3 讨论

中医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抑郁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针刺方面结合临床经验取穴,小四神聪为治疗神志病最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具有醒神开窍、疏通气机的作用;大四神聪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抑郁症的经验效穴;百会为“三阳五会”之穴,功在宣通清窍、调理周身阴阳;《内经》有“头者,精明之府”的记述并且李时珍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精明、元神均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医述》云:“六府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汇于头。”说明脑的生理功能以脏腑气血的正常充盈为基础。神庭是督脉、足太阳、足阳明经交会穴,神门乃心经原穴、输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共具宁心安神、调畅气机的作用;头、足二临泣,前者为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后者是足少阳胆经输穴及八脉交会穴通带脉,且一在上,一在下,上下经气相应,是疏理少阳气机、舒畅郁滞的重要经验组穴;太冲、合谷谓四关穴,前者为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后者是手阳明经之原穴,此二原穴功在上下相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情志;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输穴,具有滋养肝肾、荣通清窍之功。诸穴以脑窍组穴为首,上下相合、远近相应为要,重在醒神开窍、调畅气机、疏肝解郁。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很常见,据统计其发生率为25%~76%[4],能够引起患者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是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等情绪—情感障碍。有些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直接影响甚至超过躯体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心身的康复。因此,恰当的心理治疗常有较好的效果。从临床来看,脑卒中患者除了肢体残损造成的障碍外,也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后期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对患者加以心理干预,使其认识并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发展,可以促进生理功能障碍的恢复。而且从远期效应来看,针刺配合心理康复,对调整个体情绪,避免导致生活危机或其他危机,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及家庭都有积极意义。

[1]纪树荣,孙启良.康复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6-164

[2]东颖.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862-2863

[3]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3-328

[4]马达,潘黎.楚海波主任医师辨治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66-67

[5]高建英.传统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5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1:67-68

猜你喜欢

原穴神庭气机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
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结合原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浅议原穴理论及临床应用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