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2021-07-11朱佳敏黄水花许金森潘晓华罗来徐芳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原穴

朱佳敏 黄水花 许金森 潘晓华 罗来 徐芳媛

【摘 要】 经脉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原穴作为特定穴之一,为经脉中脏腑原气循行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其与经脉、脏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文章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整理,分别总结了原穴与相应脏腑对应关系的形成过程、原穴与脏腑原气的关系以及原穴与脏腑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而分析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注重文献研究、结合现代技术和关注穴位组合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经脉脏腑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角度。

【关键词】 原穴;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8-0005-03

Abstrac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ridians and viscera is one of the core theories of the meridia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research on its mechanism is an enduring hot spot.As one of the specific acupoints,the Yuan point is the part where the original qi of the viscera in the meridian passes and stays,so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ridian and viscera.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uan poi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viscera orga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uan point and the original qi of the viscera organs,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uan point and the viscera organs,and then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Yuan point,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meridians and viscera.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s of focusing on literature research, combining modern technology and focusing on acupoint combin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nother perspectiv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meridians and viscera.

Key words:Yuan Point;Correlations Between Meridians and Viscera;Research Ideas

经脉既联系着人体外在体表肢节,又联系着内在脏腑,是外在体表肢节和内在脏腑沟通的纽带,因此,内在脏腑的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会通过各种方式在外在体表有所反映,而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体表又能对内在脏腑起到调节作用,经脉在这中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针灸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也一直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对于经脉脏腑相关的机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关于经络脏腑相关的机制研究有各种理论和角度,如衣华强等[1]认为可以从经脉脏腑相关形态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其中,作为特定穴之一的原穴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以及与经脉脏腑关系的密切性,也一直是研究的切入点之一。

原穴是经脉上的一类特定穴,是脏腑的原气在循行的時候经过和留止的位置,人体十二条经脉分别有一个原穴,分布在人体的腕关节和踝关节附近,统称为十二原。原穴与所属经脉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到:“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者,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也。”[2]另外,查阅资料发现相关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十二原穴不仅对针灸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和脏腑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将对研究经脉脏腑的相关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笔者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后续的研究有更多的启发。

1 原穴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原穴最开始出现时并不是现在临床所使用的这十二个穴位。通过目前可以追溯的资料发现,原穴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以上诸穴左右各一,再加膏之原鸠尾和盲之原气海,共为十二原穴[2]。”但是这里的十二原穴实际上是指五脏原穴和膏、肓之原的原穴,并不包括六腑的原穴,现在所使用的六腑原穴则是出现在《灵枢·本输》,并除去了膏、肓之原,不过心经的原穴依旧是大陵穴。另外,阴经的原穴同时也是本经上五腧穴之中的输穴,而阳经则是输穴之外另有一穴称为原穴,分布在输穴和经穴之间。

关于心经的原穴经历过三个改变。首先是大陵穴,《灵枢·邪客》之所以将心包经的穴位大陵认为是心经的原穴,是基于心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地位。心是君主,如果受伤就会伤神,而神受伤就会危及生命,所以由心包代替心承受伤害,也因此在出现病理状态时也应是心包经的穴位接受治疗。另外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人体只有十一条经脉,相比《内经》,并未记载有手厥阴心经,并且在早期的记载中认为心有两脉,可分可合。因此心经原穴最早为心包经的穴位还有一种可能是延续了十一脉的观点。

其次,到了《难经》,虽然还是秉承《内经》中心经原穴是大陵的说法,但是另外补充了“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由此可见此时理论已经由之前认为的心不会受邪向心也会受邪转变,心包并不是承受了所有的伤害,当心脏的经络肢节出现异常时还是应该从心经进行治疗。最后,到了《针灸甲乙经》提出:“神门者,土也,一名兑冲,一名中都,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3]。至此,经过《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三个理论演变,心经的原穴最终确定为神门穴,现在所使用的十二原穴也就形成了。

2 原穴与脏腑的原气

虽然“原穴”一词最早由《黄帝内经》提出,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提出“原气”这个概念。“原气”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4]也就是肾间动气是原气最初的来源,也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的最初动力来源。同时也提出了原气的循行方法,即:“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4]原气在三焦之中循行运转,然后流经过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后,最后停留在了原穴。故原穴不仅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状态,也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状态,这是有理论依据的。

因此,以上几者的关系是:原气来自于人体的肾间动气,是生命活动开始的最初动力来源,此时的原气还属于初始状态。然后原气在上、中、下三焦中运行,历遍脏腑、经络,在经过脏腑时会成为具有相应脏腑特征的脏腑原气,不同的脏腑原气会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脏腑原气又会循行留止于原穴,原穴位于经络中,因此原穴就是脏腑与经脉构成联系的物质基础。

3 原穴与脏腑关系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当脏腑出现病理改变时相应原穴的各种理化性质会出现异常,即出现穴位敏化现象。如电阻性改变[5-8]、经络能量值改变[9-11]、温度改变[12-14]、血流量改变[15]等等。这无论是对各种经络诊断仪器的开发或者临床疾病的诊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还有学者发现刺激原穴也能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影响。例如王璐璐等[16]研究发现针刺神门和太渊都可以引起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针刺神门引起的效果较显著。文梅等[17]通过电针“太冲”对不同时间段酒精性肝损伤的小鼠进行干预后发现,电针太冲穴可以引起酒精性肝损伤(ALD)模型小鼠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肝血流灌注增加,因此太冲穴可以影响肝脏的功能。

4 相关研究思路

4.1 注重文献研究 在中医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产生了许多的理论,这些理论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地完善和发展,直至今天仍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诊疗,经脉学说就是其核心理论之一,经脉脏腑相关更是经脉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要进行机制的研究首先应立足于文献这一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挖掘、分析、总结能更好的了解整个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避免以偏概全。例如虽然一共有十二个原穴,但是就与脏腑关系的密切程度来讲,五脏的原穴偏向于治疗脏腑病,而六腑的原穴偏向于治疗外经病,六腑的脏腑病临床反而偏向于使用下合穴进行治疗,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18]。有的学者还提出“腑病不取原穴”[19]。这就提示在进行实验设计时,穴位的选择上应进行考量,且不同原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其内在机理值得深究。另外,立足于文献研究也有利于保持中医特色,对中医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4.2 结合现代技术 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近十几年来对于原穴的研究多集中在电阻、温度、血流量、经络能量值等理化性质方面。随着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代谢组学、基因工程、功能性磁共振等技术的出现,对于原穴机制的研究以及与经脉脏腑的联系可以结合现代技术走向更深入的层次和更多样的角度。例如,有的学者就指出基因芯片技术将会在揭示针灸作用机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20]。另外,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21-23]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原穴的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这也是未來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4.3 关注穴位组合研究 经脉上有许多特定穴,如原穴、五腧穴、下合穴、络穴、俞穴、募穴等等,这些穴位相比于其他穴位,临床使用频率更高,也各有其独到之处。本身特定穴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结合其作用特点和相关文献进行实验设计,也能为经脉脏腑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结合近年文献,也会发现很多研究将原穴与其他特定穴进行组合,共同研究总结其应用特点,也有所收获。如原络配穴[24]、原俞配穴[25]等。当然如果是探讨原穴与相关脏腑的特异性,单穴进行对比可能对结果的干扰会比较少,具体实验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5 小结

经脉脏腑相关作为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对其机制的研究是中医科学界责无旁贷的使命,其结果也必将大大推进医学的发展。原穴由于其位置和作用的特殊性以及与经脉和脏腑关系的密切性,也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之一。总之,在立足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以原穴或结合其他特定穴为着力点进行研究,期待能对经脉脏腑相关的机制研究有些许的推进作用,为针灸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衣华强,马玉侠,方剑乔. 经穴-脏腑相关形态学研究概述[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1): 80-82.

[2]田代华,刘更生校注. 灵枢经校注[M]. 北京:人民军医技术出版社, 2011.

[3]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424.

[4]苏颖,李霞. 难经译释[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86.

[5]徐冬梅,郑子萍. 胆经原穴阻抗值与胆囊炎相关性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7): 52-53.

[6]徐天成. 基于图论的肠病患者穴位敏化规律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7]徐媛媛,潘丽佳,贾春生,等. 足三阴经经穴体表电阻反映胞宫生理变化的规律研究[J]. 针刺研究, 2020, 45(2): 157-163.

[8]赵利华,韦良玉,钟旋,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原穴阻抗变化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11): 2950-2951.

[9]周炜,赵际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络分布特点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 35(1): 22-25.

[10]张琳,李东云,冮顺奎. 中医经络检测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的运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0(3): 9-10.

[11]李迎真,尹建平,郝琳慧,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络相关性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5): 9-11.

[12]安吉尔(Patango Chusin Angel Oswaldo). MSM人群HIV感染者原穴红外温度与CD4~+及HIV相关性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

[13]黄楚峰. 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及传统腧穴诊察技术的过敏性鼻炎经穴反应观察[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14]赵博文,余乐,李凯扬. 针刺原穴对正常人沿经脉循行线温度变化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26(9): 2286-2288.

[15]赵朋娜,王燕平,古菲菲,等. 电热砭灸和真空拔罐对经络血流量影响的观察[C]//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7:3.

[16]王璐璐,吴子建,蔡荣林,等. 电针“神门”与“太渊”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組织HCN4表达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9(5): 623-626.

[17]文梅,李顺月,王淑友,等.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干预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6): 2114-2117.

[18]徐杉,陈思宇,金末淑,等. 原穴的现代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1): 74-77.

[19]刘世敏,李蔚江. 腑病不取原穴[J].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24(12): 48.

[20]贾文睿,张月,郭骐影,等. 近15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针灸, 2017, 37(12): 1358-1362.

[21]高翠婷.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22]叶静,张亚,王旭,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合谷穴的敏化现象与规律[J]. 中国针灸, 2019, 39(4): 453-456.

[23]杜婷,任玉兰,孙天晓,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原穴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J]. 中国针灸, 2016, 36(8): 831-834.

[24]支娜,伍先明,吴宝贤,等. 探讨原络配穴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46(6): 1324-1326.

[25]云素,睢明河. 针刺肝肾之俞原穴干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z2): 51-52.

(收稿日期:2020-09-18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原穴
原穴浅谈
论心包经原穴代心经原穴及其临床异同
老人转脚踝 有助降血压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按压神门穴安神
按压神门穴安神
耳鸣患者原穴的压痛反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结合原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浅议原穴理论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