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探析
2013-08-15张敏
张 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资阳 641300)
大肠杆菌,即Escherichiacoli,属于埃希菌属,为肠杆菌科[1],是人体以及动物体的肠道中存在的正常菌群,若大肠杆菌与患者发生疾病有关,则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简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五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即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简称EPEC[2],研究表明,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与菌体本身的侵袭力具有重要关联,是婴幼儿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文将对我区某某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231例腹泻患儿进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从而探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区某某妇幼保健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231例腹泻患儿进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其中男性患儿为117例、女性患儿为114例,年龄在3个月至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0.9±0.4岁。
1.2 方法:对所有腹泻患者进行粪便采集样本,之后应用病原学检验方法对样本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给予病原学检查,包括形态特征分析、培养特征分析以及生化反应特征分析等,得出结论。
1.2.1 试验试剂及器械:营养肉汤、乳糖胆盐发酵管、三糖铁琼脂、肠道增菌肉汤、伊红美蓝琼脂、普通琼脂、快速革兰氏染色液、微量生化管、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所需血清、光学显微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1.2.2 病原学检验方法:将患者粪便样本应用无菌棉蘸取后接种至琼脂平板培养基中,放置于三十五摄氏度恒温培养十八至二十四小时,之后将疑似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以及不分解乳糖的红色菌落挑起,将其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十八至二十四小时培养,观察其动力情况,并使用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对其性质进行确诊。之后进行形态与培养特性研究,观察其生长状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措施。
2 结果
231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均检测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0.00%。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化特征分析结果如下:
2.1 形态与培养特性分析:(1)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在三十七摄氏度恒温状态下进行二十四小时培养后,菌落呈现出灰色,可略带白色,菌落具有整齐的边缘以及光泽表面;(2)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落进行斜面培养二十四小时后,菌落长满整个斜面;(3)将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中,在三十七摄氏度恒温条件下进行二十四小时培养后,菌落出现黑色中心,且呈现出明显的金属光泽;(4)将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接种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观察可知,试管底部以及中部出现气泡,变黄,但无硫化氢物质产生;(5)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可知,其结果为阴性,无芽孢出现,但出现鞭毛,属于短小杆菌,两端呈现出圆顿形。
2.2 生化特征分析: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生化反应,其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3 讨论
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是人体中常见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大肠埃希菌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但特殊的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患者腹泻等疾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临床研究表明,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有五种:(1)粘附性大肠杆菌,即EAEC;(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即EIEC,可对人体中结肠粘膜上皮进行侵入,从而使患者发生志贺样腹泻,出现粘液脓血便;(3)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即ETEC,能够使患者发生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情况,出现水泻;(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即EHEC,临床又可将其称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可使患者发生出血性大肠炎以及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严重疾病;(5)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即EPEC,是临床上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疾病,若患儿未得到及时的确诊及治疗,易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造成一定威胁[4]。由于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表型以及生化特征与人体中正常的大肠埃希菌相差不大,临床常用血清作为检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有效方法,因此研究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对临床诊断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腹泻等疾病的确诊率,使患者及时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储从家.31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和药敏实验[J].临床检验杂志,2011,20(1):17-18
[2]李向阳,杨锦红,陶红群,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直接基因鉴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9,18(7):788-789
[3]毕振强,永山宪市,本田武司.致病性大肠杆茁致病因子的研究[J].中国公井卫生学报,2008,17(4):209-211
[4]陈重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的检测与注意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0(2):23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