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癔症研究进展

2013-08-15徐国香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癔症躯体皮质

徐国香

(保山市仁济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1 病因

(1)心里因素:癔症的诊断标准中十分强调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刺激密切相关。家庭不和睦、婚姻不满意、同事纠纷、自尊心受损等矛盾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忧虑等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前一周内可以追溯到这种明显的心理刺激因素,把其作为诊断癔症的必备标准之一。但是在以后的这种发作中就不一定有明显 心里刺激存在,这可能是遇到与第一次发病在内容和情景上有联系的其他因素,也可以是当病人回忆起第一次发病时的体验,经过暗示与自我暗示作用,只要病人有自我感觉到的心理冲突的存在,该病的发作就成为可能。但实际上这是心理因素与癔症素质相结合的结果。有时病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些诱因,但如仔细询问病人,多可以影响本病症状的产生和内容。

(2)遗传:一般来说,癔症的遗传因素不是太明显。但也有研究提示癔症病人父亲、兄弟、儿子癔症发生率分别为1.7%、2.7%和4.6%;母亲、姊妹、女儿的患病率分别为7.3%、6.0%和6.9%。全部男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为6.4%。这些结果表示癔症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癔症病人中A型血的比例大于正常人群。

(3)人格因素:通常认为,具有癔症性人格者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人格,即表现为情感丰富,具有表演色彩,以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病人的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过分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往往从感情出发,对人对事易感情用事。病人能轻易地接受周围人的语言、行动、态度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暗示性,特别富于幻想,内容生动,易于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别人造成病人在说谎的印象,甚至病人本人也难以分辨;具有自我中心倾向,过分夸耀自己,喜欢当众表现,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具有癔症个性的人在受到挫折、心理出现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但这类人格特征并不是产生癔症的必要条件,实际上癔症病人完全具有上述病态人格特征者只在少数。癔症性格特征的病人,往往在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太强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即可发病,而一些不属于这类人格的人在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因素下,同样可以发生癔症,但其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也较少复发。

(4)躯体因素: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发作的倾向。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出现癔症样的发作。突出的癔症表现有时掩盖特殊的神经系统特征和症状而造成的误诊。有人发现脑干上段水平及以上结构的脑器质损害可导致癔症症状,而此水平以下的神经系统损害则很少导致癔症发作,因此有人便认为癔症是间脑、下丘脑疾病的范畴。

2 发病机制

癔症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在不少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癔症的确是在一种困境之中或心理危难之时产生的,而且癔症的发作可以使病人摆脱这种困境,这种心理的继发性获益便构成了病人发病的心理机制,即癔症的发生不仅可以使病人摆脱心理困境,而且还可以使病人免除必要的义务,因此在不少学者看来,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却又是“无意识”的。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癔症”的发病是一种压抑机制,也就是将痛苦的心理内容从自己的意识中转移出去,诸如遗忘就是通过压抑这种痛苦的精神内涵而保护个体不受外界环境侵扰或感情困惑,这犹如饱经战争痛苦的战士对一幕幕残酷战斗场面的遗忘一样有类似的机制。对于漫游,则是认为在寻找失去的亲人,实际上这表现了一个人在清醒状态下的一个愿望。对于人格的转换,一般解释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就是一种被自己平时压抑或可以正常控制的,要成为一个新人或新面貌特征的冲动,就像一个平时呆板的老师处于分离状态的时候,可以表现为兴奋、情感十足的人一样。

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观点出发解释本病的发病机制。他把神经活动分为三个系统:皮质下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而癔症病人的神经活动,尤其是第二信号系统是弱的,故受其调节、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系统的活动就相对增强。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与具体形象的感知有关,皮质下部位与情绪活动有关。癔症病人的皮质下系统机能增强,表现为病人情感强烈鲜明,又因第一信号系统处于脱抑制状态,因此病人形象性思维突出,且具有生动、丰富的幻想,构成癔症性格特点。

另一种观点还认为,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就是一种原始的反应,在这种原始的反应中,人类的各种本能反应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情感爆发、狂奔、声嘶力竭地喊叫或者是昏睡、瘫痪、聋、哑、盲。

癔症的行为趋向决定于内在或外在的情绪激发,如果皮质是弱兴奋型,则可以引起广泛的负诱导,从而影响其他皮层区域的控制功能,而癔症的情感暴发或痉挛发作则是皮质下活动脱抑制的结果。如果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向皮质以下部位扩散,可产生深度抑制状态,以至“不动”,形成癔症性木僵。大脑皮质容易产生诱导抑制现象,是癔症意识范围缩小的病理生理基础。癔症病人的皮质功能较弱,原来的兴奋灶也较弱,因此旧的兴奋灶容易被新的、当前的刺激所抑制,故当前只有新的刺激所产生的兴奋灶在活动,由此可解释癔症的易于接受暗示性。

癔症的转换症状的心理学机制也有了很多种解释,一下的观点是对癔症转换症状产生的解释。

(1)躯体上的症状是情感冲突或被阻隔愿望的象征性的表现。应用躯体症候的语言隐喻来表达情感。

(2)症状与他人、现实或想象、个人的沮丧以及隐蔽的冲突相交流联系在一起。

(3)转换症状有一种模式,这个模式就是自己过去在躯体上的感觉或者是自己所观察到的,作为一个模式,它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如腹部的痉挛可能就是表示自己通过转换隐喻表达自己心理上的压抑,但是胃酸分泌的增多,则是一种不可观察的现象。

(4)症状有很多的决定因素,通常并不是某个生活事件或某种心理的压抑就可以引起病人倾向去选择某种症状,而与一种不显露的机制有关。

(5)症状可与心理刺激有关,根据精神分析模式,心理刺激可以使被阻隔的愿望进入自己的意识,从而引起“无意识”的冲突。

(6)病人表现的症状相当严重和生动,但在情感上却淡然处之。

3 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症状有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的特点。精神症状常为发作性,发作期间无后遗症状。

躯体检查不能发现相应器质性病变,躯体症状常违背解剖生理规律。常有癔症性格特征。

4 防治

癔症的预防原则在于强调心理卫生,帮患者树立对各种生活事件的正确态度,改善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应对能力,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

本病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常使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指导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增强适应能力。

暗示疗法是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急性起病的,迫切要求治疗的,且对治疗者非常信赖的患者,疗效好。治疗时可借助于某些物理治疗器械(如针刺、电兴奋),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注射,同时给予语言暗示,例如告以出现某种感觉时疾病即可好转。催眠疗法尚可用以治疗癔症的遗忘症、多重人格等。循序渐进、逐步强化的行为 疗法,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慢性患者。

药物治疗:癔症性朦胧状态、精神病状态或痉挛发作时,可采用盐酸氯丙嗪25-50mg肌肉注射或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急性期后,可给予抗焦虑药。

猜你喜欢

癔症躯体皮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迎秋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