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课程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2013-08-15廖兆丰
廖兆丰
(武汉市中心医院 430014)
一、对护理现状的认识
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这个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在2005年颁布并且实施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08年颁布新的《护士管理条例》,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也为它的持续改进起到了更大的作用。在2005年做过一次关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保护患者的隐私这项上的满意度大幅度的提高[1]。护士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服务行业,所以他们应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的仪表。仪表是通过护士们的服装、态度、发型和姿势上来反映的。据调查显示,患者们认为化淡妆或者不化妆素颜和整洁的穿着,面带微笑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来体现护士在人们心中的那种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也让患者和家人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安心[2]。在调查中还得到一条重要的信息,大多数的护士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并且不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也能够及时的安慰那些患者,热情的帮助那些患者。作为护理人员,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品质,而且他们还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技术,能够让患者相信他们,从而得到安全感。作为一名良好的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反应灵敏、准确的操作、还有就是轻柔的动作,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不可缺少的。据调查资料显示,作为一名新型护理人员,他们充当的角色不只是单一的,他们不只是医生的助手,还要有扎实的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能对一些治疗技术和抢救措施能够熟练的运用,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精神,成为新型的护理人员为社会作贡献[3]。
二、影响护理实践教学的因素
1.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强调了操作程序的精确性、规范性等,把学生掌握知识的的多少和个人的差异性反而给忽略了。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把老师示范的动作做一遍,在这之间没有思考、完全接受老师的一切想法。这样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到了临床实习后能坚决一些大家都能解决的问题,反而解决不了难的和一些应急的事情。
2.临床实践教学的课程不够完善。长久以来,每个院校都把课程实践放在快毕业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没使用那种"渐进式"的模式,如果那样的话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临床、患者,这样就无法更好的去体验护理这份工作,使得学生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很难真正的进入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的老师没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去培养学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学校的一般考试与临床技能训练流程的考核不一样,使得学生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出现那种抵触的情绪。学生们去实践课程的时候,带课程的老师们的水平都不一样,有的老师经验多,有的则经验少点。
3.实验室操作训练和临床操作上有很大的区别[4]。实验室里学生的操作比较死板、不灵活,遇到问题也不思考,不动脑筋。临床则是比较灵活的,和实验室的情况截然相反。护理实践课程的基础课一般都比临床护理的课程早,护理实践课程学生则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模型,而临床则是活生生的人,不知道如何与病患者交流,反而是束手束脚的。
4.实践训练的时间比较少,场地物品都很有限。护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比较缺乏,实验室和物品都相应短缺,学生业余训练的也少,动手的也少啊,所以过不了多久就都忘了。因此,临床实习的时候,学生啥也不会所以就比较紧张,从而更没法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职业的角色。
5.学生们对那些技能操作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一般都是为了考试而进行训练,很多都是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操作程序,这样学得快也忘得快,同学的基础也就很差。
三、护理课程的实践和策略
目前在外国,一些国家的护理课程分为三种,以学科为主要的,能力为基础和综合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护理的课程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在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探索。我国的护理课程主要是深受生物医学的影响,比较注重对疾病的治理而很少对人的关注。这样就很少涉及病人的心理、环境、家庭或着社会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体现现代护理的特色,也没有形成那种独特的护理教学体系。
首先,临床带教的老师要有一定的水平。带教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到每一位学生,也就是所说的因材施教,同时也讲述护理专业的最新科学进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其次,坚持以能力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对专业护理的需求。
第三,把问题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模式是美国首创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在学习中积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们的专业基础。
四、结语
结合上述的内容考虑我国院校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院校,对护理实践教学的环节也进行不一样的改革,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的护理人才的道路。
1 李敏,杨顺秋.护理管理的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5-7.
2 谢红珍.护理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6,12(11):682.
3 宋木春,黄念堂.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1997,13(4):218.
4 周立,席淑华,王蓓.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