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改变分析
2013-08-15楚艳荣
楚艳荣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眼科 133700)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其对患者视力的危害严重,虽经过手术治疗,但是效果不好,仍然影响患者的视野[1]。晚期青光眼,患者只有中心管状视野。这一情况说明可能与眼底黄斑部位神经纤维数目较多有很大关系,神经广泛分布在视乳头上,不容易全部受损密切相关[2]。经过手术后,患者的视野可以通过控制眼压来得到缓解,实现部分恢复的局面。但是具体手术后,患者的眼压降低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广大眼科医生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地探索,试图寻找到一个控制眼压的方法和标准,以便缓解患者的视野恶化程度,部分恢复视力。本文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进行的实践研究。现在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 年1 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31例(40 眼)患者,年龄在49 ~81 岁之间,平均58. 12 岁,其中女性15 例19 眼,男性16 例21 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19 例(26 眼),开角型青光眼12 例(16 眼)。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2 年,最短为11 个月,随访时间平均为18 个月。
2. 患者入选标准:本组资料中,选择患者作为标本是有一定的标准:首先是眼底虽有改变,但是视力尚好;其次是患者已经出现了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并且出现了影响中心视力的现象,而且排除了另外可以导致患者视神经损害的相关病症;再次是患者在临床眼底检查中,视盘上下象限盘沿宽度小于等于0. 02mm;最后是不包含屈光间质病变,不明原因视力下降的人员。
3. 研究方法:根据对其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检测其眼压值,将其分为3 组。一组13 眼,眼压高于18mmHg;二组,15 眼,眼压在12 ~18mmHg 之间;三组,14 眼,眼压在5 ~12mmHg 之间。比较31 例患者的视力、MD 值及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视力进行对比分析。
结 果
本组资料中的三组患者手术后,均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随访时间平均为15. 32 个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 657。其中一组患者手术前后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术后眼压如果仍然在18mmHg 以上,那么其视野会继续出现缺损;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野缺损有所提高,数据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眼压的下降,可以缓解患者视野的继续发展,减缓恶化程度;三组患者术后眼压的下降,导致患者视野有所好转,平均视野缺损有所回升。
讨 论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的眼科疾病。临床上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有机械学说、血管学说、混合学说、兴奋性毒性反映学说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青光眼,RGC 受到凋亡是一个共性问题[3]。患者眼压增高,眼睛的筛板出现变形,变形后的筛板直接阻断了视神经纤维的轴浆流传送,线粒体产生的ATP 无法作用于轴突膜,轴突上的蛋白生成和移动都在减少,影响了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神经缺少影响营养因子的作用,产生萎缩,影响患者的视力。在临床上,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眼压升高不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唯一原因,但是一个最危险的因素[4]。所以控制眼压到靶眼压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本研究表明,患者眼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患者的视力有所恢复。当眼压降低后,神经轴浆流可恢复,营养因子改善后,患者的视乳头、视野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视野检查在青光眼患者的诊断和视功能损害评价方面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此研究对于了解晚期青光眼患者的中心管状视野改变特点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为临床诊断和全面评估提供依据。
1 Quigley HA. Number of people with glaucoma worldwide[J]. Br J Ophthalmol. 1996;80(5):389 - 393.
2 Thylefors B,Négrel AD,Pararajasegaram R,et al. Global data on blindness[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1995;73(1):115 - 121.
3 劳远琇. 临床视野学[M].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51.
4 夏翠然.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其保护[J]. 国外医学·眼科分册,2011,25(1):36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