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对策
2013-08-15李臻
李臻
(山东省临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51500)
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变化巨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外来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口增长迅速,这个群体大多处于性活跃期,卖淫嫖娼、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等因素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有利条件,使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流行和蔓延,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发现率逐年上升。据统计,2011 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51 亿人[1],艾滋病防治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人口流动基数大可能使艾滋病短期内在我国呈加速流行态势,目前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疗上的问题,而且更是2l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我国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要忍受着多重的折磨,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来自工作的压力,收入的微薄、社会地位的降低等生活方面的影响,而且还要遭受社会其他人精神方面的歧视与排斥。我们设立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主动收治来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通过了严格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知识培训,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前来就诊的艾滋病患者以及广大市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聚集多的地方,开展全民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我们通过高频次的宣教,严格控制检验过程并防止病毒的传播,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报告,以及做好艾滋病的通报工作,及时的向政府和社会公众通报艾滋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加强以上措施,我县区很好的控制了艾滋病的发病及传播,现将艾滋病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艾滋病病毒被人类首次发现距今已有30 年的时间了,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2],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液检测结果看出是否患有艾滋病,如果血液中含有HIV-RNA和P24 抗原I 就说明患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临床一般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腹泻等症状,同时患者容易出现精神淡漠,对待任何事物漠不关心,以及性情突变,与患者往常性格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艾滋病患者不仅精神上有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患者患病也给家庭上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规范的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我院在2012 年针对本地区的流动人口做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人群包括建筑工人,副食品、餐饮以及公共场所服务业的流动人口,除此之外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企业打工者以及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的形式是以被调查人群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对自愿咨询检测态度,是否有多个性伴侣,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个人是如何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等。本次调查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9 份,回收率为97.3%,调查效果令人满意。
2.防治对策
(1)宣传教育:截止2012 年底,国内现存的HIV 感染者和患者约70 万人,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但我国国民对如何防治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对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着重大意义。对于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可以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显著位置,放置艾滋病宣传牌,医护人员放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资料,对过往行人和前来咨询的人进行耐心讲解。通过在公共场所的宣传艾滋病的防治,来普及防治知识。在宣教工作中以20 ~40 岁的青壮年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该年龄阶段的男性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70%以上。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目前我国的主要的途径为静脉注射吸毒和性接触,因此应教育青年人避免吸毒和有多个性伴侣。
(2)落实防治 各个单位、各个社区、各医院应落实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程实施方案》,做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范与控制的干预工作,单位及社区卫生从业人员走进社区、饭店、宾馆,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宣导,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从业人员应服务好居民,特别是进城务工青年,应该妥善安排好他们的业余生活,引领友爱互助的社区风气,鼓励他们参加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避免多性伴、性交易、桑拿、按摩、不安全性行为。对于人口流动大的地域,挖掘和培养志愿服务资源,积极的调动志愿者的力量对该区域进行高频率的健康教育宣导和疾病检测,做到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做好隔离工作。
(3)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 政府可集合医院、防疫站、公安、计生委等多个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域进行集中检查,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对其居住的环境进行卫生及治安的干预,定期查访和检查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加大流动人口卫生防疫及生活环境改善的力度,对于出现的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及时救助,特别是针对那些患病的留守儿童应提供特别的帮助,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各部门应协同作战,做好艾滋病病情的检测工作,做到病情信息的公开化,及时的向流动人口常住户口所在地通报情况,协同控制治理。
(4)扩大医疗保障范围 从我国国情来看,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多来源于农村,农村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各方面的待遇和保障都相对呈较差水平,他们抵御重大疾病的能力较弱,一旦患上艾滋病这样的慢性疾病,这些务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对其家庭的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应为农村务工人员加强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提供,并扩大保障范围,使他们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务工地都能够有钱去医治,从而有效阻断疾病蔓延。加大流动人员的医疗保障能够很好的解决就业及治安问题,能够很好的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5)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一定患病,不但要受到疾病的折磨,还常常保受自身恐惧、外界歧视等精神上的折磨。患者往往出现性情大变,常常会出现情绪异常,更有甚者会做出犯罪的举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艾滋病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家属应对患者更加细心的照料,给予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社会也应更加宽容,减少歧视和不公,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包容,以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6)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宣传教育 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特殊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素质高,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较高的自学能力,有较广的知识面,这个群体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比一般人高,但近几年大学生对性方面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的增多以及多个性伴侣,使他们也置身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人群中,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开设性教育课程,传播科学的性知识,对预防艾滋病在大学中的传播十分必要。
(7)加强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参与艾滋病干预和防治知识宣传的医生大约有16 万人,但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人员尚不到2 万人。虽然近几年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医生有所增加,但医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针对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的医生应加强培训,储备艾滋病的抢救的知识,增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经验,避免职业暴漏,提高临床医生参与艾滋病干预和防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讨 论
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数目的增长速度呈几何倍的增长,在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报告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8%,疫情现在很难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疫情、传播模式和途径也正发生变化,如果疫情不采取有效措施、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未来几年感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 万人[3]。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感染者已经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其中感染者最多的属于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在目前至关重要。我们在通过对本县区艾滋病患者长期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流动人口人群中,建立安全、健康性行为的意识可以有效避免艾滋病的传播,一方面提倡流动人口适当的自慰,另一方倡导他们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避免嫖娼等不法行为带来的对自身的伤害。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的管控,医院的治疗,全民的参与,每个人对艾滋病的防范贡献一份力量,可以带来社会的安定团结。
1 王禄成,刘道芳. 有关艾滋病的浅谈[J]. 中国医药卫生,2009,10(12):100.
2 林云霞,黄涛,郑薇,等. 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8):609 -611.
3 李苑,倪燕,陈武,等. 医学院校女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0):790 -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