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2013-08-15韩志慧辛雅楠
韩志慧 辛雅楠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 0260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它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紊乱、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过高。临床上出现多饮、多尿、烦渴、多食和消瘦、乏力等表现。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3 年10 月~2006 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416 例,通过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的糖尿病(DM)家族发病史;1 型和2型病人均可有家族史,但1 型DM 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了解病人出现不适症状的过程;1 型DM 大多在30 岁前发病,起病急,不适症状明显,常能较确切的说出发病的时间;2 型DM 则多在40~60 岁之间起病,发病过程较缓慢,不适症状相对较轻,常不能明确指出发病的时间。了解环境因素的致病性:1 型DM 在发病前可有柯萨奇、腮腺和风疹病毒感染史;肥胖、营养失衡、缺乏体力活动,多次妊娠及精神紧张等,则是2 型DM 的常见发病诱因。评估病人以往的饮食习惯和患病后进食情况、排泄、舒适和休息状况。评估有无特殊嗜好及血管、神经等慢性病变发生。每日液体摄入量,长期过高热量和结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和营养失衡的主要原因。
(2)身体状况:主要表现:典型病例以"三多一少"为特征,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并常伴有软弱、乏力、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等症状。糖尿病并发症表现:①酮症酸中毒:常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因素诱发。早期仅有多尿、烦渴、多饮,疲倦等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当酸中毒发展至失代偿时,病情迅速恶化。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有烂苹果味,后期呈严重脱水状态,病情严重者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②血管病变: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多种激素水平异常,高凝状态等因素,常引起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硬化引起的肢端坏疽等。微血管病变主要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视网膜血管病变。③神经病变:主要因微血管病变所致,以周围神经病变多见。早期表现为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和手套状。随后出现肢体疼痛,下肢较上肢明显,症状常在夜间和寒冷季节加重。④皮肤病变:在小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的基础上,神经营养不良和损伤易引起营养不良性皮肤溃疡,好发于足部,痛感不明显,不易愈合,且易合并感染。⑤感染:病人常反复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⑥眼部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等。
(3)心理状况:当病人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生治疗,且需严格控制饮食,常感到失去生活乐趣而产生悲观情绪。尤其是出现各种并发症时缺乏治疗的信心,也有的病人抱无所谓状态,不认真治疗,等并发症出现才意识到糖尿病的威胁而产生沮丧、恐惧心理[1]。
(4)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血糖增高是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空腹血糖≥7.0mmol/L 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对可疑糖尿病患者的检查。
2.制定护理目标:认识糖尿病,维持理想的体重;能摄取合理的饮食;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进自我照顾能力;保持愉快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生活质量,定期门诊随访。
3.实施健康教育
(1)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针对不同的病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重点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语言要通俗化,内容尽量详细,使其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如何减轻或预防并发症。
(2)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住院后,一旦得知患此病,情绪往往比较低落,有的悲观失望,有的自暴自弃,这对疾病非常不利。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应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感情交流,沟通护患心理,争取患者的信任,解释说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稳定情绪,调整心理平衡,并给予患者教育指导关心。使患者懂得该病为慢性疾病,只要控制好,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同时向病人阐明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教给患者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检测,自我调节。
(3)饮食指导 糖尿病病人必须坚持终身饮食治疗,这是治疗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切治疗的基础。帮助病人运用公式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总热量根据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工作性质、劳动强度而定。然后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及三大营养物质的量,与病人一同讨论食谱,注意合理均匀搭配,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尊重病人个人饮食习惯,可使病人更容易执行所制定的饮食计划。
饮食中限制糖,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全脂奶粉、蛋黄等;脂肪进量以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各占一半比较合理,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皮、豆类皮、青菜、菜花、胡萝卜、南瓜等,指导病人懂得饮食控制的自觉性。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尤其要注重饮食定时、定量原则。让病人了解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合作,达到治疗的目的。
(4)用药指导 教育病人遵医嘱服药,并且要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剂量,教会病人和家属观察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的反应,如心慌、出汗、饥饿感、视力模糊、四肢无力等。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口服糖块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及时报告医生。指导病人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服用。其它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皮肤表现有皮肤瘙痒、皮疹和光敏性皮炎,属于过敏反应,偶有白细胞减少、头痛、眩晕、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5)指导病人自测血糖。目前大多使用便携式血糖测定仪监测血糖,向病人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掌控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教会病人使用胰岛素制剂;普通胰岛素注射应在餐前半小时,让病人懂得其中的道理。教会病人消毒与注射法,不同部位均进行演示,让病人实践,如手臂三角肌、腹部、大腿外侧等,与病人一同制定部位更换计划,针眼之间间隔2 ~3 cm。将胰岛素置于4℃冰箱中保存。另外还可指导病人运用新型的胰岛素注射笔。注射部位主张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
(6)指导病人运动与锻炼:根据病情,可以适当地做些运动。适当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分解,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发生,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我们依照病人的不同喜爱和能力,与病人共同计划规律的运动,运动前的准备及运动后的整理,常做的运动方式有:慢跑、广播操、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脉率=170 -年龄,出现呼吸费力,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时,立即停止运动。另外,外出运动时告诉他人或身边携带有关姓名、疾病等资料卡,以防意外发生。
(7)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受凉感冒。预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对有感染倾向的,要早期,积极治疗,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和褥疮的发生。注意讲究卫生,预防褥疮的发生。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温水浸泡双足,冬天注意保暖,避免穿过紧的长裤、鞋袜,避免足部受伤,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完整,有疖、痈、创伤等避免自己任意处理,防止感染。
(8)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首先让病人了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饮食计算方法,血糖测定法,低血糖如何处理,胰岛素注射部位,无菌操作法,如何预防各种并发症等。对出院的糖尿病人进行跟踪随访和持续指导,是巩固健康教育效果和进一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以维持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可采取主动打电话与病人联系,咨询病情,预防门诊复查,定期上门监测血糖,进行生活方式指导等,鼓励病人长期坚持。经过随访,起到了督促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密切了护患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实施方式
(1)集体教育:每周举办一次糖尿病患者学习班,对于糖尿病患者普通性问题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内容涉及糖尿病概论[3]、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糖尿病的预防及护理等。教学方式采取讲座、现场答疑,患者现身说法,多媒体教学等。
(2)分组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情况分为:不同年龄组班;1 型糖尿病组和2 型糖尿病组;不同文化程度组;胰岛素治疗病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发症组。分组教育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个别指导:对病情较重,不能下床,情绪平稳、高龄、视听障碍、学习有困难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对糖尿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维护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 邓行爱,郑耀珍. 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708.
2 多凤莲.如何对糖尿病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11):124.
3 叶全高,陆再英主编. 内科学[M]. 第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