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2013-08-15吴飞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气腹全麻丙泊酚

吴飞虎

玉溪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玉溪 653100

引言

妇科腹腔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表美观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临床上最常用的有硬膜外麻醉复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等麻醉方式。笔者把6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即硬膜外麻醉组与全麻组,并对两组患者所使用的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现作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择期手术者68例。患者年龄分布于21~52岁,平均年龄(33.2±12.9)岁。患者病程不一,7d~10年。经统计,子宫全切术15例,异位妊娠2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卵巢囊肿12例,不孕症探查4例,分离盆腔粘连8例。手术之前,对68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呼吸系统、肝、心、肾等功能均无异常,患者均符合腹腔镜的适应证,且没有患者检查出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禁忌证。将68例患者随机地划分为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和全麻组。两组各位34例。经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麻醉方法:麻醉前,均要求患者禁食8小时。禁食时间满足后,采用肌注发方式给予患者注射阿托品以及苯巴比妥钠分别为0.5mg,100mg。静脉通道开放,动态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基础指标。

腰硬联合静脉麻醉组:准备工作结束后,给予患者穿刺,穿刺位置在L2~3或L3~4处。穿刺完成后,先注入试用量利多卡因2%5ml,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有不良反应,则继续注入10ml2%利多卡因;通过静脉注射,首次给予患者丙泊酚20mg后,再持续给予患者静脉泵注每小时1~2.0mg/kg。利多卡因追加量需按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阻滞平面适当给予,维持阻滞平面在T6。

全麻组:前期准备工作妥当后,给予患者咪唑安定0.10~0.15mg/kg,维库溴铵 0.08 ~ 0.10mg/kg,丙泊酚 2mg/kg,芬太尼 2~4μg/kg,对患者进行全麻诱导。全麻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适当的呼吸潮气量,保持在8~10ml/kg,控制呼吸频率每分钟12~15次左右。手术过程中,持续地给予患者输注丙泊酚,每小时2.0~4.0g/kg,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镇静状态。手术期间还需定时地向患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以保持麻醉效果平稳。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静脉麻醉组在各个阶段的血压、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情况。记录阶段依次为麻醉前、气腹后5分钟、气腹后半个小时以及放气后5分钟。在关注前述各个指标时,还需记录手术后患者完全苏醒时间以及患者在手术过程的疼痛知晓情况。

数据分析:本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定性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结果显示,两组在麻醉前、气腹后以及放气后的各个节点上的检测指标以及术中疼痛知晓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腰硬联合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6.3±3.4)明显低于全麻组(29.7±6.9)(P <0.01)。

讨 论

目前,内镜技术得了高速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运用到妇科手术中,其对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成功率都非常,这种手术方式日渐发展成熟[1-2]。但是,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患者的人工气腹与特殊体位可能会使患者的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受到影响,CO2气腹会让腹腔的内压增加、膈肌抬高、胸腔缩小、功能余气量减少、肺潮气量下降等,吸入体内可能会造成心率加快、肺循环与体循环血管增加、心排血量下降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会使患者具有较好的通气质量,对膈肌进行控制可以加快CO2的排出,减少SpO2,大程度减少酸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效果非常好,从而被广泛认可。但由于气管理内插管全麻具有设备要求高、患者苏醒慢、丙泊酚使用量大、术后不适应、较大的经济负担等多种问题,其还未被基层医院广泛应用[3-6]。

两组在麻醉前、气腹后以及放气后的各个节点上的检测指标以及术中疼痛知晓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腰硬联合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6.3±3.4)明显低于全麻组(29.7±6.9)(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疼痛程度知晓情况差别较小,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证明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使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时的麻醉阻滞平面保持在T6以下,未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与呼吸功能造成影响,术中所采取的HR、BP、SpO2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患者可采取自主呼吸来改善气腹后PETCO2的增加,从而满足了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效果。并且具有设备要求低、患者苏醒快、费用少等特点,不但使麻醉药物的运用量减少,还大大减少了患者在大量应用丙泊酚后出现的不适感。此麻醉方式有较强的适用性,值得在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表1 两组麻醉前后详细记录的节点指标比较

1 唐文,王珊,叶茂,徐颖.两种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9(06)

2 王慷,姜春浩.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17)

3 陈业松.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0(12)

4 吴佑辉.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35)

5 李扬帆,李扬慧,李金清.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1)

6 陈卫东.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

猜你喜欢

气腹全麻丙泊酚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