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图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2013-08-15王春晓

当代医学 2013年33期
关键词:脑电图脑组织影像学

王春晓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卒中的主要原因。患者病死率达10%,致残率至少到达50%,并且还存在高达40%的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死亡原因大都是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1]。所以,治疗脑梗死重在早确诊早治疗。

目前诊断脑梗死的主要办法还是影像学检查,但是早期的脑组织病变不明现,无法通过早期影像学检查得出确切结论。而EEG可以检测脑组织的代谢情况,得到全面的脑功能信息,不但能诊断脑组织缺血、坏死等病变,还能了解到脑组织病变的面积、程度等信息。这些信息为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给提高脑梗死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出了更多希望[2]。因此脑电图对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1 治疗现状

脑血管类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脑梗死更是中老年人的致命杀手,在卒中病情中,脑梗死占到了一半以上。目前治疗脑梗死还没有完全可靠的办法,主要还是凭借CT和MRI等颅脑神经影像学的检查。但是部分早期的脑组织缺血、水肿或坏死不能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阳性。这就给脑梗死的确诊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研究表明,一般在脑组织出现病变24~72h之后CT检才能测到,延误的患者的救治。虽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弥散成像已经能够检测到超急性期脑组织病变,但是MRI并没有在全国普及,许多中小型医院没有配备MRI设备,并且检查费用昂贵。但EEG检查方便快捷,具有无创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3]。

2 临床价值

脑电图的在脑梗死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意义。

1.1 早期诊断 对于早期的诊断CT、MRI等影像检测并不能及时发现脑细胞群的变化。脑电图主要是检测大脑皮质细胞的电活动,能够反映脑组织的代谢情况,直接提供脑功能的信息,在早期脑组织水肿等情况下可以及时发现,对于病情的发现和确诊有着早期诊断意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病死率。

脑梗死前期并不发生解剖性改变,但在脑梗死发生4~6h时已经造成损伤,12~24h时对脑的生理功能造成损害而无解剖性改变,所以EEG能够检测早期脑梗死,而CT不能反映出脑梗死阳性,在24~72h脑组织出现解剖性改变时才能检测到,那时已经发生脑水肿、坏死等功能性障碍。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当脑血流量低于25~30mL/100(g·min)时EEG监测数据即可出现异常;当脑供血停止30s左右,EEG就会表现出形态、频率等的异常,而CT在1~5d才能发现。临床资料表明,EEG对72h之内的脑梗死有较好的反应,相对于CT等影像检测有一定的优越性,阳性率明显高于CT。EEG还能够反应脑组织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4]。脑组织病变越严重电活动也就越活跃,所以脑梗死部位越浅、范围越大、程度越深数据异常率也就越高。综上所述,脑电图对于反应早期脑梗死病情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影像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优越性。

1.2 判断预后 除了辅助早期脑梗死确诊外,脑电图对于判断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观察患者的脑电图可以得出结论,EEG中出现θ和β波表示患者预后较好,而广泛的δ波则表示预后较差。根据调查研究,快波β波是预后较好的标志,而δ波变化指数与患者预后功能恢复评分关系密切,变化指数越高表示预后越好。当患者脑组织大面积坏死时,EEG中无δ波的各波都会出现衰减情况,所以观测EEG情况可以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为其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措施[5]。

EEG相对于CT、MRI等是一项非影像学的检查,所以EEG检测出的数据信息也是其他检查手段所不能反应的。脑梗死中坏死的脑组织不能引起EEG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了电活动,同时周围半暗带的受损组织产生的异常活动能够体现脑组织水肿的程度。具体来说,EEG数据越异常,表示脑梗死的病灶数目越多、水肿范围越大越严重、缺血软化性坏死程度也越深,预后也就越差。在脑梗死的后期,影像学检查的形态学范畴改变明显,但是脑组织已经在逐渐恢复或者代偿[6]。所以说,EGG对于脑梗死的预后判断还是有很大的临床参考价值的。

3 趋向预测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已经能检测出脑梗死的超急性期的梗塞灶,但是由于MRI费用设备等问题还没能真正进入我国医疗的常规检查项目。而CT并不能发现早期的脑组织病变,延缓了治疗,对于确诊病情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脑电图方面快捷的特点使其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以为CT正常的脑组织出血水肿的病情提供精准确切的客观证据,提供脑组织准确状况,判断预后。所以,在脑血管疾病中,应当注意EGG的检测,为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地理论依据,为预后结果提供科学的判断。

综上所述,EEG对于脑梗死的病发程度、病变部位等信息有重要提供作用。在多种实验中都发现EEG对于发现脑梗死有重要临产价值。CT、MRI等影像技术还不足以合理的处理脑梗死早期的状况。所以在临床上EEG和影像技术共同使用互相补充,充分发脑电图敏感性高的特点,将脑电图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上的临床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1]闫丽红,程喜红,邓柳景.脑电图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3(7):46-47.

[2]黄日荷,高少芬,汪渊.86例脑梗死的脑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91-92.

[3]潘晓芬,邹德成.133例急性脑梗死的脑电图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14):19-21.

[4]贾建平,陈海译.神经疾病分级评分量表[M].北京:化学工学出版社,2010:230-231.

[5]杨申,李妹.连续脑电图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897-899.

[6]Jordan KG.Emergency EEG and continuousEEG monitor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Clin Neurophysiol,2004,21:341-352.

猜你喜欢

脑电图脑组织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