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白牙》看英国战后移民的社会困境

2013-08-15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白牙东方人阿吉

张 青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0009)

0 引言

2000年,英国青年作家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牙》(White Teeth),并一举成名,成功登上英国文坛。史密斯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牙买加人,正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她选择从自己熟悉的视角,运用多元文化理论,结合丑陋现实美学,创作出一部笔调诙谐风趣、情节错综复杂、历史跨度漫长、多元文化色彩浓厚的作品。小说多方位地描绘了英国战后移民的生活经历,涉及各种不同主题,其中包括种族、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政治等众多方面。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描写细致全面,既有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也有有色人种对白人价值观的抵触;既有移民的后代对西方文化传统的追随,也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二战后英国乃至国际社会这个大环境。本文将结合小说《白牙》中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的生活状况,分析他们面临的社会困境,并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及其后果。

一、时代背景

二战后至1962年,随着国家经济重建和复苏,英国政府实行自由移民政策,以解决劳动力紧缺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移民从英联邦国家进入英国,这意味着大量有色人种涌入英国本土,给战后的英国社会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房屋和教育设施短缺、公共服务匮乏等等。很多人担心有色人种的移民会改变英国社会的种族结构,因此,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敌视普遍存在,而这种敌视在一些地区甚至引发暴力冲突。同时,大英帝国对英联邦国家的影响逐步降低,最终迫使英国政府放弃自由移民的政策,此时,对移民的限制和歧视不仅在英国公众之中存在,而且成为英国政府的移民策略。

196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移民法案,对移民实施严厉的限制。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严格限制英联邦国家的移民进入英国。这一法案使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关系开始恶化,1968年,英国政府修改了英联邦移民法。这些法案的产生反映了“英国政府更加保守,种族主义色彩更加浓厚。”[1](P32)移民大量涌入使英国政府一直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和早期移民担心会被新的移民大潮吞没;另一方面,由于遭受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新的移民担心其后代通过改名换姓、变换外形、改变口音等方式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小说《白牙》正是反映战后英国社会本土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冲突,描写移民所面对的社会和文化困境,并提出可以利用杂糅性和多元文化等方法来寻求解决这些困境的途径。

二、社会困境的起因

(一)异族通婚的双重否定

在当代英国,异族之间的通婚虽很普遍,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因为不同种族的人通常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风俗,这些都是横在异族夫妇之间的鸿沟,所以也常常遭到双方家庭的反对。

小说中阿吉夫妇是不同种族通婚的典型代表。阿吉是英国白人,与孟加拉人萨马德一起参加过二战。战后,阿吉曾与意大利白人女子奥菲利亚结婚,但大失所望,很快分手,并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自杀未遂后,他来到“世界末日聚会”,邂逅一个年轻美丽的牙买加黑人女孩卡拉拉,6周之后,47岁的阿吉娶了19岁的卡拉拉。

作为牙买加移民,卡拉拉的生活充满逃避。她与信仰耶和华见证会的母亲住在一起,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那个自己并非真正信仰的宗教。她生活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散发名为“瞭望塔”的传单,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卡拉拉开始爱上瑞安,主要是因为两人都是遭到老师和同学排斥的天涯沦落人,但后来她发现瑞安为自己的母亲工作并成了好朋友之后,便与之断绝了关系,躲进另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之中。

这场黑白婚姻在那个年代很鲜见。《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曾简要地表达过自己的看法:黑白婚姻是一场彻底而荣耀的胜利,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其主旨便是绝对禁忌[2](P12)。当不同种族间的爱情和家庭关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容易引发强烈的反驳,产生情感问题,造成各种摩擦。无论在真实世界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黑白婚姻通常都不会轻易被接受,这种反感总是来自双方。

这种黑白婚姻受到白人主流社会的明确诋毁,这使阿吉遭到其他白人的鄙视。小说中,这一婚姻的后果是阿吉几乎被视为异类。他的老板竭力找出许多理由阻止阿吉带妻子参加年度聚会,更为讽刺的是老板多次强调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

另一方面,黑白婚姻也不被有色民族所接受。卡拉拉的母亲“极力反对这场恋爱,理由也是因为肤色而不是年龄。那天上午,她一听说这事,就站在台阶上把女儿赶出家门。”[3](P39)除了萨马德一家,没有人参加婚礼,就连萨马德的妻子也认为这场婚姻荒诞不经。卡拉拉自己也感到疑虑,这种疑虑可从她身体的一些小动作上得到反映:她“把光脚放在凉飕飕的地上,设法把两只脚稳稳地放在瓷砖裂缝的两边,她想要用这个平衡动作支撑未来的幸福。”[3](P41)

如果战后有色移民大量涌入英国,不完全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一个嫁给英国白人的有色移民就会陷入一个双重的社会困境:既会受到白人主流社会的拒绝,又会遭到本族人的反对。小说中,阿吉和卡拉拉的婚姻表明战后移民面临的困境牵扯到一个异族通婚的问题。如果这种婚姻只是受到白人主流社会反对,有色移民还可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是一个黑人女孩嫁给一个英国白人,同样也会遭到本族人的排斥,因此进一步加剧了自己所处的困境。

(二)有色移民的边缘化

萨义德在《东方学》里区别了“西方人”和“东方人”这两个术语。按照殖民主义者的理论,前者统治后者,这就意味着后者的领土应由前者占领,后者的国内事务应由前者管理,东方人及其财富应由西方政权控制[4](P45)。当东方人受到西方人的侵略,这不仅仅是领土或政权的侵占,而且是文化的侵略。西方人认为东方人愚昧无知,应该受西方人教育,这似乎成为常识,并形成一个概念——“印度人教英国人怎么做”[3](P79)简直是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萨马德是小说里东方移民家庭的主要成员。他是孟加拉人,参加过二战,为英国打仗。他作战勇敢,就是“让英国军队看看,孟加拉的穆斯林也跟锡克人一样能征善战,而且更好,更强!”[3](P75)然而他的英国白人战友对此毫无兴趣。战斗间歇,萨马德喜欢讲自己曾祖父的故事。他的曾祖父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反对英国殖民化的勇士,他“射出第一颗仇恨,抹了猪油的子弹,打得灰飞烟灭!”[3](P75)萨马德对此非常自豪,但他的英国战友听完故事后长久的沉默,使萨马德显得十分难堪。二战后,萨马德定居英国,成为战后第一代移民。他虽然受过良好教育,出生高贵,但在英国社会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尽管他曾为英国而战,也只能找到在餐馆当招待这样的工作,因为英国人不相信一个东方人能够做好比招待更好的工作。因此,萨马德一家在英国白人社会陷入边缘化的境地。

按照萨义德的理论,在种族主义者看来,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别永远存在,东方人永远比西方人低贱。不管东方移民是否在战争中为西方国家服过兵役,是否接受过西方教育,是否在西方社会生活,西方国家从来不会轻易接受他们步入主流社会,东方人将一直生活在西方社会的边缘。

三、社会困境的后果

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会,战后移民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困境。为了生活,他们想方设法去谋生,但是处于这样的困难境地,他们的努力必然导致一些消极后果。

(一)迷失身份

身处西方社会的边缘,大多数东方移民丧失了自我身份,这意味着他们自我身份处于混乱或矛盾状态。这些移民在属于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之间牵扯,他们在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之间纠结。小说中,这种自我身份迷失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萨马德。

萨马德虽然是个孟加拉人,但其自身产生了对英国的归属感。作为殖民地臣民,他无形中把自己与殖民主义者联系起来。他完成了英国高等教育,加入英国军队,二战中为英国参战,战后移居伦敦,他讲英语甚至带有上层社会的英语口音。

战争期间,萨马德对英国有股强烈的爱国热情,而阿吉作为真正的英国白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东方人似乎更爱西方国家而非西方人。同时,萨马德仍然为自己的曾祖父感到骄傲,并视其为抵抗殖民主义的英雄,因为他是为反对英国殖民化战斗至死的孟加拉斗士。战后,萨马德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感到困惑。作为孟加拉战士,他在二战中加入英国军队,但是战争结束后,他却无处可去。作为“一个变节的英籍印度人,”他自问,“我将来干什么呢?回到孟加拉呢?还是回德里?谁要这么个英国人呢?回到英国,谁要这么个印度人?”[3](P95)

这种窘况使萨马德身陷矛盾或自我身份混淆的境地,显示出他的身份分裂。他也承认自己是个分裂的人,“在异国他乡进退两难的外国人,”[3](P148)“在这个国家,我们所有的人都面临困境,这个国家对我们来说是新的,同时也是老的,我们是人格分裂的人,不是吗?”[3](P149)美籍印度学者霍米·巴巴认为,“殖民存在总是矛盾重重的,原创和权威的外表和它那重复而有差异的表达总是四分五裂的。”[5](P107)这一有关西方社会与东方移民身份分裂的理论揭示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由于双方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所有被殖民者主体对殖民者从来都不是完全对立的。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些被殖民者支持殖民统治,而另一些人却抵制殖民统治,恰恰相反,可以认为支持和抵制在被殖民者主体中作为一种不稳定关系同时存在。正如萨马德,他的国家被英国殖民统治,而他却为英国打仗,同时还对背叛祖国感到自豪。

(二)模拟西方

为了说明东方移民在西方社会身份的迷失、混乱或矛盾的原因,霍米·巴巴提出了模拟的概念。他认为:模拟的理论是依据身份矛盾而建构的[5](P86)。模拟的目的是产生类似西方又不似西方的“他者”,这意味着西方霸权文化迫使东方人模拟西方,使他们外表类似,情感依附西方,但又防止他们与西方一致。这个“他者”不仅烙有被殖民的印记,同时又与当地文化话语相混合。

这种模拟对在西方社会的东方移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自我存在和模拟文化并存,引起更大的混乱。为了消除这种混乱,他们自我认同发生了分裂,这在萨马德对英国的责难中得以反映——“我已经被英国毒化了。我现在看清了这一点——我的孩子,我的老婆,他们都被毒化了。”[3](P120)虽然他在伦敦生活多年,他希望“生活在自己想要的生活中!我想回到东方!”但却被告知,“西方一旦进入骨髓,又有谁能把他拉出来呢?”[3](P121)他们在模仿西方的过 程中,失 去了自 我身份。

(三)宗教混乱

面对众多无法解决的社会困境,许多移民被迫通过不同方式自我救赎,求助于宗教便是常用手段之一。宗教的麻痹作用可以抚慰生活困苦的移民,而这些信徒信奉宗教的动机不一,造成宗教混乱。

霍滕丝来自牙买加,是个耶和华见证会会员。作为黑人妇女,她在邻居中不受欢迎。耶和华见证会相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除了耶和华见证会信徒,其他一切都将毁灭。出于对白人邻居的嫉恨,霍滕丝诅咒他们将在地狱里遭受煎熬。带着这种极端的宗教情绪,她的精神生活完全扭曲混乱。

来自不同文化的宗教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和关系也造成宗教混乱。作为穆斯林,萨马德当然属于伦敦社会的少数派,不同于伦敦多数派的基督教徒。作为少数派,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要求与基督徒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他把注意力转向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以寻求心理平衡。穆斯林节日在英国学校不受重视,在一次学校督导会上,萨马德作为家长督导提出一个动议,把异教的收获节从节日中去掉。他心想基督教历有37个宗教节日,穆斯林教历只有9个,而这些节日却给多得难以置信的基督教节日挤掉了。他建议把所有的异教节日都去掉,而收获节只是一个开始。他知道用穆斯林节日替代基督教节日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提出一个极端的建议:所有非基督教的节日都去除掉,以平衡对穆斯林的不平等待遇。但同时,萨马德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经常在信念上摇摆不定。每当他想起自己的风流韵事,他会像基督徒考虑问题,“满脑子都是英国圣公会信徒的教义。”[3](P118)另外,他也会感到像霍滕丝一样产生毁灭性的冲动——“从我个人来看,我把希望寄托在末日。”[3](P150)他总是提醒自己信仰要纯洁,但又从未控制自己的困境意识,所以陷入宗教混乱。

(四)少数族自卑

伦敦就像一锅大杂烩,生活着数量众多的各色移民。那些白人移民不会受到排挤,但是像霍滕丝和萨马德这样的移民就不受欢迎。他们在伦敦属于少数族,很容易受到有权势的多数族侵害。少数族总是与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边缘人口的救济金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没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要求自己的利益。霍米·巴巴指出,少数族的概念是一种在公共场域内的认同,一种人们身份的称谓[6](P67)。按照霍米·巴巴的观点,少数族是稳定民族形式的偏离状态,而非移居或过渡生活的日常状况,多数族与少数族之间要么被同化,要么外来仇视加剧。

克拉拉与阿吉成婚时,只有萨马德一家参加婚礼。一个年轻的牙买加黑人姑娘嫁给一个中年英国白人男子——对双方都是一种屈辱。卡拉拉的母亲把她赶出家门,阿吉也被排除在公司聚会之外。一个白人男子娶了黑人妻子,也会成为少数族成员。

萨马德唯一能够找到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印度餐馆当招待。虽然他对此极为不满,但又无法摆脱这种境地,他真想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不是招待,我上过学,搞过科研,当过兵。”[3](P49)但是做完平淡乏味的招待工作之后,他又产生一种错觉,“做一个好招待很重要,听别人点菜很重要——酸甜羊羔和米饭,要薯条。谢谢。”[3](P49)

希瓦是一个英俊的印度青年,与萨马德在同一家餐馆打工,许多顾客都喜欢他,似乎前途一片光明。他自己也相信总有一天要离开这里,找一份好差事。但是几年之后,他“都快三十了,样子不那么英俊了,还在这里干。”[3](P118)

在白人社会里,人们认为有色移民不能做有体面的工作。在伦敦的少数族社会地位低下,没有良好的机会,没有光明的前途,更没有舒适的生活。他们虽然也是英国公民,但是由于少数族寄人篱下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身份被擦抹,声音被消除,他们在夹缝中生存,从来不是完整的公民,他们没有被包括在英格兰民族范畴之内[6](P70)。

四、结语

二战后的英国为了经济复苏,实行了自由移民政策,引发了大批移民从英联邦国家涌入英国本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扎迪·史密斯的小说《白牙》忠实地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的社会现状,以轻松的笔调生动地描述战后移民所面临的社会困境,以调侃的语气认真讨论英国社会白人与有色移民的种族矛盾,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白牙》不仅是一部反映战后东西方在各方面发生冲突的小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人思想和身份认同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扎迪·史密斯在《白牙》里提出可以通过种族杂糅和多元文化等途径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寻求一个超越种族矛盾和文化差异的理想世界。因此,研读《白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战后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Kavanagh,Dennis.British Politics:Communities &Change[M].3rd ed.Oxford:OUP,1996.

[2]Sollors,Werner.Neither Black,Nor White,Yet Both[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Smith,Zadie.White Teeth[M].London:Penguin,2000.

[4]Said,Edward W.Orient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8.

[5]Bhabha,Homi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6]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白牙东方人阿吉
守凌犬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儿歌作品:我的阿吉
自我小,天地大
亲亲热热小伙伴之美味的食物
阿爸的灯
他们是欧洲的“东方人”
这个冬天有点冷
东方人的“隐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