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2013-08-15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出境文明旅游

陈 蕾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福建 福州350001)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旅游业3大市场,即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和较快增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出境旅游规模达5 739万人次,比2009年(4 766万人次)增长了20.4%[1]。一时间,飞速增长的中国(大陆)出境旅游市场引起了国内外旅游学界的广泛关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1]。

旅游业,作为中国的朝阳产业,在为中国赢得巨大商机和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从2005年至今,国内外媒体屡屡披露和报道了中国公民出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些国家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树起了“请勿喧哗”、“请勿随地吐痰”、“请随手冲水”等中文告示牌;有些国家还采取了拒绝接待中国旅行团、让中国旅行团隔离用餐等极端措施。2006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中还提到美国人专门总结了中国游客的3个特点——“一高、两抢、三乱”,即说话声音高;抢座位和过道;乱丢垃圾、乱吐痰和乱脱鞋。一时间,国人出境旅游时的种种表现行为遭到了严厉地谴责。

一、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具体表现

2006年9月20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通过向全国征集和归纳整理,向公众公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常见不文明的10大行为。(一)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污迹;(二)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四)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五)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六)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七)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八)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九)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十)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在出境旅游中,国人为何会有上述不文明行为?难道正如大多数的网友所说,“中国人素质低下”、“中国人缺乏教养”……可研究结果却并非完全如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课题组做过“关于我国出境旅游者特征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者中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稳定且高收入职业的中青年人比重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旅游目的地给当地居民留下如此不堪的印象呢?

二、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内在文化根源

(一)传统文化中“公共空间基本礼貌”的缺失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国民大多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容易造成国民形成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冷漠麻木的心态特征。

这种心态特征直接导致国民“公共空间基本礼貌”的缺失,具体行为上则表现为处于公共环境,会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损害公共利益的不文明行为;处于私利空间如家里时,则不会产生此类行为。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都是发生在与自身利益毫无关联的公共空间,为了旅游中的“方便”,在部分旅游者中出现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传统文化中的“争抢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往往对其文化、思想意识产生直接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优胜劣汰、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生存法则。“不进则退”、“不上就下”、“勇夺第一”等国民心态就会随之产生,这种心态不仅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在旅游活动中也表现突出,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等。为了第一个看到景点全貌、为了第一个进入博物馆、为了第一个坐上车,旅游者内心深处的“争抢意识”表露无遗。

(三)传统文化中的“主奴意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历史的古老国家,在封建社会,人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主子”和“奴才”有着明显的尊卑地位[2]。受传统封建制度的影响,造成国民存在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今天,这种“主奴意识”则表现“主性”和“奴性”。前者让国民产生在生活中统治别人、驱使别人、奴役别人的心理;后者让国民表现为自轻自贱,绝对依附和服从的“草民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奴才”角色的国民,在旅游者活动中,则希望改变自己的角色,扮演一次“主子”。加之作为服务行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长期被灌输“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难免处处忍让,于是在旅游中,就容易出现“大爷我花了钱想干啥就干啥”,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甚至轻视服务人员的行为。

(四)传统文化中的“小农意识”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大不文明行为之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此等行为从文化根源来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农”意识是分不开的。几千年的农业文化让国人身上仍然保留着难以完全祛除的“小农”意识。家乡的生活习俗难以与国际接轨,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等行为都是旅游目的地居民无法接受的。

(五)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文化,处于群体文化当中的人们喜欢热闹,喜欢呼朋唤友[2]。国民选择随团出行,目的就是希望能相互照应,避免发生意外。为增强彼此间的感情,团队中的成员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拉不完的家常,聊到情绪激动时,就难以控制音量,也无法顾及周遭的外人了。另外,处于群体文化中的人们还主张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这就容易产生同住一家酒店时,相互串门,开着门聊天等在外人眼中“不文明”的行为。

(六)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误会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往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受传统 “孔融让梨”、“雷锋精神”等文化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树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意识。同时,中国文化也推崇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高尚的情操和美德。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大事小事、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都愿意主动关心,参与其中。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意识,不习惯理会他人的事情,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以接受他人帮助为耻。因此,常常国人旅游过程中帮助他人的行为被西方人认为是“多管闲事”、“故意让人难堪”,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三、预防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涉外礼仪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郭小聪教授认为,不文明行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首先是最让人无法容忍的“动物行为”,例如随地吐痰、公共场所脱鞋袜、挖鼻屎等;其次是“无教养行为”,如不排队、加塞儿、上厕所不冲水等;最后是素质不高、对国外文化不了解出现的行为,如在教堂、寺庙等地行为不慎、吃饭猜拳行令等。同时,郭教授提出,对于等级较高的“动物行为”和“无教养行为”应明确禁止,而对由于对国外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行为,则应在旅游出发前给予提醒和告知[3]。

鉴于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多存在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因此,加强涉外礼仪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预防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二)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境领队的作用

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但宣传和教育需要更长的时间,国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无法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出境旅游的需要。因此,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尤其是出境领队人员的培养,使其在出境旅游活动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领队在出境旅游活动中不仅需要扮演服务员、监督员、协调员等角色,还更需要扮演文化使者、教育者以及团队领袖等角色。当然,为让客人能够听从领队安排、劝解,领队还应发挥其团队领袖的作用。在旅游中,能以身作则,给团队客人树立良好的榜样[4]。

(三)完善出境旅游法律制度,增强行政监管力度

预防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出现,除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外,还应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使道德层面的教育措施与法制层面的强制手段想结合,让旅游者出游时明确如出现不文明行为将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同时加强行政监管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002年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办法》,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这些办法和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不文明行为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例如,韩国《护照法》第8条规定:对于那些在国外旅行期间违反当地法律,从而损害韩国形象的人,政府将在一定期限内拒发护照,最长期限可达3年。美国政府也向其公民发布了《世界公民行为准则》,以提升美国人在国外度假时的旅游形象,并拟定将其刊印在每本美国新发的护照上。制度的完善只能做到有法可依,而要使制度真正产生规范作用,还必须加强行政监管的力度,这就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参与进来,认真贯彻和执行相关制度[5]。

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并非是在旅游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文明行为也常常可见,归根结底,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因此在加强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下,还应加强宣传,让国民能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生活禁忌等相关知识,认识中西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1]中国行业研究网.2012年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EB/OL].http://www.chinairn.com/,2013-03.

[2]刘丽莉.出境游中不文明行为的内在文化机理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的认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662-665.

[3]黄潇婷.出境旅游与国民素质—从回归旅游本质的视角认识出境旅游[J].旅游学刊,2011(7):9-10.

[4]芦爱英.我国出境旅游者不雅举止的心理分析与预防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5):7-12.

[5]秦志英.中国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根源与矫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1):93-96.

猜你喜欢

出境文明旅游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对不文明说“不”
旅游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文明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