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枕草子》“香炉峰雪”段的内在特质
2013-08-15李传坤
李传坤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0)
一、绪论
在日本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中国文学的影响,王朝女流文学获得空前繁荣,《枕草子》即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枕草子》是清少纳言根据自己在宫中的供职经历而创作的随笔作品,它由三百余个章段组成,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三块:随感随录章段、类纂性章段和日记性章段。其中,从作品章段数量及其文字篇幅上看,记录作者宫中生活片段的日记内容最多。作品的第二百八十段「雪のいと高う降りたるを、例ならず御格子まゐりて」(即“香炉峰雪”段)就是日记性章段中最为有名的章段之一,而且其内容与白居易的诗歌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这一章段中的白诗受容问题,中日学者已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研究,本稿拟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另一角度探析“香炉峰雪”段的一些内在特质。
二、“香炉峰雪”段中隐含的白诗
《枕草子》中引用了很多汉籍作品,其中白居易文学带给该作品的影响最大。据统计,在《枕草子》中引用白居易的诗歌共计二十九处,被引用的白诗也达到十九首之多。作者清少纳言在引用过程中,既有原封不动的搬用,又有根据不同场合对白诗进行的加工创新。此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引用白诗显示了作者的聪慧与素养,这方面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当属第二百八十段 「雪のいと高う降りたるを、例ならず御格子まゐりて」。由于这一章段跟白居易的诗歌关系密切,因而它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香炉峰雪”段。这一章段的文字不多,为方便论述,现将其内容引用如下:
雪のいと高う降りたるを、例ならず御格子まゐりて、炭櫃に火おこして、物語などしてあつまりさぶらふに、「少納言よ。香炉峰の雪いかならむ」と仰せらるれば、御格子上げさせて、御簾を高く上げたれば、笑はせたまふ。人々も「さる事は知り、歌などにさへうたへど、思ひこそよらざりつれ。なほこの宮の人にはさべきなめり」と言ふ。
(大雪下得很深,与平时不同,将格子窗放下,火炉生起炭火,女官们聚在一起闲谈话,在中宫驾前伺候。中宫说:“少纳言:‘香炉峰雪’如何呀?”我将格子窗吊起,再将御帘高高卷起。中宫笑了。其他女官都说:“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甚至也都吟咏过,可就是不曾想起。毕竟侍候中宫,少纳言是最佳人选啰!”)
这一章段叙述了中宫定子测试身边女官教养的一个场面,我们从文中的「この宮の人にはさべきなめり」(这是宫中之人应该具备的常识)这句话即可判断。面对中宫定子的提问「香炉峰の雪いかならむ」(香炉峰上的雪下得怎样了),清少纳言巧妙作答并顺利通过测试。而且她的回答方式令人叫绝:清少纳言面对提问,尽管自己知道答案,但并没有直接用所熟知的诗句作答,而是通过「御格子上げさせて、御簾を高く上げたれば」(把格子窗打开,并高高地掀起御帘)这一具体的行动,利索地将答案表达了出来。也就是说,清少纳言受到白居易诗句“香炉峰雪拨帘看”的启发,便通过“把帘子撩开看看窗外的雪景吧”这一行动来暗示答案。看到此情此景,中宫定子很满意地笑了,其他女官也附和着盛赞清少纳言,说她是侍候中宫的最佳人选。就这样,清少纳言利用白诗充分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女官的机灵与智慧。
毫无疑问,清少纳言和中宫定子之间的“问答”,其出典就是白居易的诗句“香炉峰雪拨帘看”。该诗文出自白居易的“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这是由五首诗歌组成的七言律诗,其中的第四首全文是: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鲁便是逃命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这首诗歌也被辑录入平安时代编撰的汉籍大典 《千载佳句》和《和汉朗泳集》中,所以在当时的日本相当有名。另外,这句诗中出现有“雪”、“帘”等词,正好成为极佳的绘画元素,因而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将该诗句作为创作画卷或作品插图的题材。那么,这首诗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就的?《枕草子》中的“香炉峰雪”段与这部作品又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呢?
三、“香炉峰雪”段的内在特质
白居易早年就发挥了创作诗歌的才能,他二十九岁时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其后赴陕西周至县任县尉地方官,三十六岁时辅佐皇帝并历任翰林学士和左拾遗。其间,白居易作为谏官多次上奏天子,并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由此招致朝廷执政者的反感,最后于元和十年(815)在自己四十四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就任朝廷官职以来第一次被左迁为地方官。他来到距离京城遥远的南方,并在江州的香炉峰下,占卜山居、新建草堂,在东壁留下了千古诗篇“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中宫定子和清少纳言“一问一答”所隐含的诗歌即为后来所作的“重题”。这里值得留意的是,诗歌的后四句表明该作品为白居易左迁江州时所创作的。
显然,“香炉峰雪”这一章段的主仆对话,就是源于上述诗歌的第四句而展开的。其实,在该段“引用”这首诗歌的背后,隐藏着中宫定子难言的孤独与不幸,她在不经意之间将家人的处境比照当年被流放江州时的白居易。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正历元年(990)七月,藤原道隆继任摄政和关白后,采取各种措施以巩固政权。他先把长女藤原定子作为皇妃安排入宫,然后立其为中宫(相当于皇后)。后又相继将次男藤原伊周和四男藤原隆家分别提拔为内大臣和权中纳言。清少纳言入宫伺候中宫定子之际,正是中宫定子家族处于繁盛之时。但是,好景不长,长德元年(995)四月,中关白藤原道隆突然因病辞世。藤原道隆在离世之前,希望让儿子藤原伊周接替自己的职位,但其两个胞弟即藤原道兼和藤原道长却对此心存不满,并伺机夺权。在这关键时刻,一条天皇做出决断,让藤原道兼继任关白。不幸的是,藤原道兼上任不及十日,便溘然而逝,于是其后的政权瞬间变成藤原伊周与藤原道长俩叔侄之间的争夺。
由于藤原伊周有勇无谋、急于求成,导致后来发生一系列对其不利的事件。有一次,藤原伊周与藤原道长发生争执而引发藤原隆家的随从与藤原道长的随从发生斗殴,并导致后者出现伤亡。与此同时,藤原伊周的外祖父高阶成忠指使阴阳师对藤原道长进行大肆诅咒。更为严重的是,长德二年(996)初春的一天,藤原伊周误认为花山上皇跟自己的恋人有往来,就让藤原隆家去警告对方,结果藤原隆家的手下不慎以箭射中花山上皇的衣袖。而且,有人传言藤原伊周胆敢违抗朝廷命令,肆无忌惮地对皇太后藤原诠子举行诅咒活动。这些所谓的“大不敬”行为,终于招致藤原伊周和藤原隆家分别被贬出京城,流放外地。至此,中关白家族意外步入没落之途。
中关白家族的衰落,无疑也株连中宫定子,其胞兄藤原伊周等被驱离京城后,陷入绝望的中宫定子被迫搬出皇宫,辗转寄身他处。沦落后的中宫定子不能自由出入皇宫,也不再得到天皇的恩宠。加上胞兄被贬他乡,以至于她不仅感到孤寞,还饱受凄凉。中宫定子一家的这一悲惨境遇,跟白居易当年的境况如出一辙。
再回顾“香炉峰雪”这一章段,开头处描写了「雪のいと高う降りたるを、例ならず御格子まゐりて」的场面:因为下很大的雪,所以屋子里面的“火炉生起炭火”、并“将格子窗放下”。这种情境的确跟平时有所不同,我们一般这样来解读这一段的意思。但是,如果考虑中宫定子当时的际遇,不禁让人联想到:专门放下格子窗意味着中宫定子其时已被禁闭,或者表示她因家庭原因有意躲避外界视线的这一事实。屋外大雪纷飞的情形,无疑隐喻着中宫定子一家所遭受的无情与冷酷,此时的中宫定子很自然地想起白居易“香炉峰雪”的诗句,并且不经意地将彼时白居易被左迁的情形跟胞兄藤原伊周等的境遇相互比照。另外,一直见证着中关白家族的衰落、献身于中宫定子的清少纳言,作为中宫定子最信任的身边女官,自然被其指名回答「香炉峰の雪いかならむ」的提问。而心有灵犀的清少纳言,也踹度出当时中宫定子的孤寂,所以并没有直接以白诗作答,而是通过「御格子上げさせて、御簾を高く上げたれば」这一行动,完美地给出让中宫定子感到满意的解答。对此,中宫定子不仅赞赏清少纳言的机智,更为她能同情和理解自己的境遇而感到由衷的慰藉。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枕草子》引用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形式多彩纷呈,而且呈现出一定的特质。作者在引用白诗的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直接套用原诗文的水平上,而是根据场合将白诗升华为自己的机灵与智慧,巧妙地暗喻作品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反映了主仆之间的相互默契。换而言之,作者在创作中并不是单纯地描写周边的自然景物,而是通过白诗的联想暗示中宫定子及其一家的悲运,这一点可以说是《枕草子》这部随笔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质。
顺便补充一点的是,根据日本学者萩谷朴的考证,“香炉峰雪”这一章段大概为正历五年(994)冬天所创作的。但是,如果从上面的论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章段的写作时间应该是中关白家衰落以后的长德二年(996)的冬天,这一推断或许更为靠谱。
[1]松尾聪,永井和子.枕草子新编古典文学全集18[M].日本:小学馆,1997.
[2]于雷.枕草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藤本宗利.枕草子研究[M].日本:风间书房,2002.
[4]枕草子研究会.枕草子大事典[M].日本:勉诚出版,2001.
[5]紫式部学会.源氏物语枕草子研究与资料[M].日本:武蔵野書院,1973.
[6]李传坤.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J].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