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3-08-15蒲清平

文教资料 2013年8期
关键词: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

陈 文 蒲清平

(中国矿业大学 校团委,江苏 徐州 221116;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重庆 400044)

理想信念教育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如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2]当代大学生共青团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关乎中国的前途与未来。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开展共青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现实判断与实施思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理念与思路都来源于对实践、对现实、对经验的总结、分析、判断。

1.以现实判断为基础,充分认识大学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当今中国,大学共青团员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的环境中,高校共青团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了,一些共青团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处于一种信仰缺失的状态。

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当代高校共青团员群体并非没有理想,而是缺乏切实有效的“引导”。因此,作为共青团员的精神家园和后盾的共青团组织与团干部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思考如何寻找切实有效的工作抓手,如何搭建适应时代需要的工作平台,如何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工作途径,切实加强共青团员的信念教育,而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2.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思路。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始终保持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从而有依靠地开展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施思路中,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高校共青团员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注重运用鲜活的时代素材、厚实的历史资源,创造新颖的工作平台,把深刻的理论知识直观地纳入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塑造具有丰富的道德情感、深厚的理论修养、踏实的服务精神的教育主体。

二、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与途径

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对象是思维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当代大学共青团员,这就决定了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考虑青年团员的特点,体现出新时期高校团工作的开放性、时代性、创造性。

1.党的功勋教育与体验认知相结合,增强共青团员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振兴、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奋斗的历史是理想信念教育取之不尽的一个金矿,其中蕴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与时俱进的大胆创新精神、勤俭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勇敢战斗精神、无私无畏的自我批判精神、坦荡真诚的团结协作精神,都是对大学共青团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不少年轻的共青团员却对此知之不多、识之不深,甚至有误解与曲解。

针对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惯性理解与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催发理论体认的方式,建立起一套以传承为主线、以体验认知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例如,可以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和发展壮大中的功勋价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共青团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2.以校园文化培育为着力点,培养共青团员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在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十分重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共青团员既要“求成材”,又要“学做人”[3]。而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人的培养熏陶可以化有形为无形,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对共青团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充分挖掘和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营造关爱集体、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高校校园应该高度重视感恩文化的培育,可以有效增进大学人际和谐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4]。共青团组织可以依托校内外学识渊博、修养良好的名师群体,依靠素养培训、学术指导、文化推广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引领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其次,以杰出人物为榜样,强化理想人格的塑造。充分挖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设计形式新颖的学习载体,引导学生对榜样的模范性进行学术性的思考与提炼,如指导学生实地调研、切身领会杰出领袖的人格力量等;将人物榜样学习形式与集体荣誉的体验方式结合起来,用先贤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精神感召学生首先从自己的集体出发,进行奉献行为的初步实践。

最后,不断强化落在实处的集体主义教育,充分激发教育主体的集体荣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从集体的荣誉中汲取载体力量,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强化对学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在校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文化传承精神,并将“今天我以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的理念实实在在地渗透到学生的信仰体系中。

3.实践与利益相结合,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

针对当前大学共青团员存在的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发展,相对忽视社会、国家利益与发展的问题,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建立在为共青团员成长成材服务、为其谋利益的宗旨上。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反映了个人最直接的利益,是学生迈向成功过程中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谋求个人发展和创造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既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又引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明晰正确理想的方向,这是我们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点。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抓住社会时事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构筑理想信念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又要转变就业教育观念,科学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共青团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还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在实践中检验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让实践与利益相结合,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

三、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前瞻性思考

理想信念教育是共青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能否加强高校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高校共青团干部必须把它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予以加强和改进。

1.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汲取。

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实践—教育—认识—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接受引导中,完成认知过程,并在付诸行动后让理想精神得以传承的主体。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构建起“认知—行动—传承—提升”这样一个比较完整而又相对开放的教育体系,达到形式与内涵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逐渐转化为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并依靠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完成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形成真实、可信的理想与信念。

2.凸显党员、学生骨干的先进作用,将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高校共青团员的教育更加直接、更有震撼力,如我们可以通过党员在工作中指导、生活中辅导、学习上引导的思路,既切实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引起他们对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生活信念的深刻思考,又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党员更加奋发向上。当然,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缺少学生主体的自身参与。大学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要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自身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团干部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3.拓宽教育平台,依托社会实践,促成“受益者”向“建设者”转变。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高校共青团员大多自小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成果所环绕,但由于时代的距离,大部分大学生共青团员对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模糊。而且,局限于象牙塔中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共青团员与社会现实的接触,导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作为一个“受益于改革”的群体而存在,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所应体现的社会价值因而缺失。因此,我们在对高校共青团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鼓励他们活跃到农村、活跃到西部、活跃到落后地区建设的第一线上,切实体会改革发展实践过程的艰辛,使其从“受益于改革”的一代人成长为具有“反哺于社会”观念的新时期大学共青团员。

[1]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2012.

[2]黄蓉生.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研究,2012(12):8-10.

[3]章康龙,赵远远.大学校园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互动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2(29):33-35.

[4]蒲清平,王会丽,高微.感恩决策与大学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6-131.

猜你喜欢

共青团员理想信念教育
香格里拉栽树的女共青团员(外一首)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五百〇五人)
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15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