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物理作业设计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2013-08-15凌瑞初

物理教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课课题是布置

凌瑞初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125)

1 反思:学生为什么怕作业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落后,作业设计能力缺失的现象.现在布置作业都是订购现成的教辅资料,课课练、练习册导学案等.作业布置容易,作业量多,学生做得苦,教师批得累.学生日复一日,单调乏味地完成着老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也一边在叫苦叫累,一边又在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现象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循环往复.我们都在研究有效课堂,却很少研究有效作业,很少有对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能力的研究,很少有教师对自己布置作业的反思与研究.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该拷问:高中三年,我们给学生讲了哪些题,做了哪些题,这些题中有多少题是自己设计编制或改编的,讲、做这些题的意义是什么?哪些题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哪些题是无效的、重复的,是给学生增加负担的?我们是否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研究作业的数量与作业的质量,作业的内容与作业的形式,作业的结构与作业的价值等问题.我们是否该拷问,我们设计和自编物理作业的能力如何?笔者认为,设计和研究物理作业的能力,轻负担高质量,应该是对物理教师专业水平和智慧的一种考量.

2 拷问:作业出现了什么问题

作业是诸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应用,是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人为地强化了作业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对课程的整体谋划,割裂了人与作业、作业与课堂、课程等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使作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1 作业过多、过难,偏离课程标准,超出学生实际水平

好的作业应适量适度,能及时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考试的表面风光,随意拔高作业的难度,布置超量的作业,以培养“精英”和“尖子”.殊不知这些超量的,高难度的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良好的学生而言,确实会有促进作用,但却会使更多的学生望“作业”生畏,谈“作业”色变.我们以高中物理必修2中第5章,第6节向心力为例,教材编排的课后作业是5道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师用书,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是:“本节5道题,几乎涵盖了向心力概念的各个层面.第1题的作用是引用公式直接计算,第2、3题是研究充当向心力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4题是变速圆周运动中最低点的情形;第5题是定性研究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力的方向问题”.这5道题确实是好题,紧扣教材内容,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用书上的作业,而是用订购的“课课练”,题量一般在12道题左右,难度要大得多,而且好多“课课练”都加进了往年的高考题、模拟题.这种超出学生学业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作业无疑是浇灭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

2.2 差异化作业设计缺失

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 “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使部分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有些学生根据江苏的高考模式,对选考学科的等第,在心里早有自己的定位,而我们在高三复习时,设计的作业都瞄准等第“A”,统一的课课练,统一的模拟试卷,统一批改,统一评讲,对定位“C”等第的学生来讲是一种痛苦.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该因生而异,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选择性的作业,对选择不同等第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创设迈向成功的阶梯.

2.3 作业的形式呆板枯燥,缺乏趣味性

要求统一僵化,缺乏灵活性.一节课后,学生做着统一购买的课课练,做了讲,讲了再做,有些题新授时做,期中期末复习再做,甚至到高三一轮二轮复习还在做,学生不是熟能生巧,而是“熟能生厌”、“熟能生笨”了.实际上有效作业与练习,最核心的一招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快乐地去完成作业.

3 探索:怎样设计物理作业

教学是一项充满创意的活动.如果我们真正花功夫来思考作业,思考我们要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是如何来做作业的,以及学生做了这些作业会有何反应.认真分析作业对学生学业影响的相关度以后,再来探索我们每节课布置的作业该怎样设计,怎样布置,使学生对我们的作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激情与意愿.

3.1 作业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好的作业应集知识性、趣味性、开放性、整合性、科学性于一体.作业的内容要源于教材,且超越教材,要与科技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近几年在作业设计上,笔者一直在探索:作业的形式上,引进开放题、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打破封闭的格局,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作业的要求上,冲破统一僵化的模式,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特别是针对江苏的高考模式,每节课的作业笔者都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题型,给学生选做.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学生知识的阶段性,将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一般到特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我设计的每道作业的“题干”(或称问题背景),做到融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此外,笔者广泛收集与物理学有关的资料:例如航空航天技术、黑洞、暗物质、纳米技术、超导等.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新闻,如飞越黄河壶口、地震等,奥运会上的比赛项目、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等等.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选取不同背景材料,简化成需要解决的问题模型,学生一看到这种题就高兴,就愿意读下去,就能激发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事实证明,要让学生愉快地完成你的作业,首先应该从设计和自编作业开始.

3.2 作业的编排从零散走向系统

教学,是使人越学越聪明,而不是越学越厌,越学越笨.用笨方法做成事情的人很多,靠题海获得高分的例子也很多.但铺天盖地的作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终究是个高耗低效的做法.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作业都是独立编排的,没有形成作业的系统.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有,改变作业的编排方式,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变无序为有序,变点状为块、线状,从整体出发设计和规划学生在高中3年的作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笔者形成的作业整体设计,以块来分有:新授作业、分章测验题、期中期末复习题、高三一轮复习题、高三二轮复习题、高考模拟试卷6块.前5块中,每节课又分为例题、当堂检测、课后作业.每个知识点,在6块内容中分别是怎样设计作业的,一共有几道题,清清楚楚,绝对不会有重复的“题干”和题型.这样整体设计的作业,其优点在于:一是同一知识点根据不同阶段,逐步加深拓宽,思维含量和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二是大大减少了重复训练,有效地控制了作业量.

3.3 作业的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设计布置多样化的作业,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近3年笔者在致力改变寒假、暑假作业,改变原来单纯以“练”为主的作业形式,设计新型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并且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寒暑假作业.笔者设计为:高一的寒假、暑假和高二的寒假,每假期每人做3个作业,(1)帮教师设计2份课课练,事先规定好设计的要求、题型、题量等,并且要求学生出好题后做好解答,上传到教师的QQ上,上传给自己的好友分享并请他解答.(2)想一想自己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完全理解,哪些知识的应用有困难,到网上去看名师、特级教师的上课视频,也可以自己教师上课视频进行对比.(3)帮教师收集学习材料,让学生收集的材料分3个方面,一是科技类的,例如神州五号、黑洞、暗物质、纳米、宇宙大爆炸等等;二是生活类的,例如微波炉原理,电磁灶,过山车等;三是人物类的,例如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生平、成就等.在布置材料收集作业时,事先作好分工,收集材料后的编排格式,最后还要求写一篇学习感想.高二暑假作业,笔者以复习知识为主,以2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模仿高考试卷的结构,完成两份一章的复习测验卷,先各人独自出卷,做好解答,制定好评分标准,然后传给对方相互解答,再相互批卷评分,最后把两份测验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两位学生的答卷、考分、传到教师的QQ上.实践证明,这样设计的寒暑假作业,学生都很喜欢,一是这些作业都是在网上操作完成的,虽然题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但他在网上选题、下载、解答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二是他认为这些事是替教师在做,所以热情很高,做得认真,完成得好.事实也是这样,在学生的帮助下,教师的教学资料瞬间丰富起来.另外,通过寒暑假作业形式的改变,悄悄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科学,是表示教师专业水平和智慧的一个方面.但目前,我们对作业设计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什么时候每个教师都来研究和设计高品质的作业了,那么离开让学生真正减负就为期不远了.

猜你喜欢

课课题是布置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质的催化剂
减法中填数
高中英语复习课课后作业有效性例析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地理考卷上的选择题
越玩越聪明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重新认识“课课练”的重要性——兼谈常态课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