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3-08-15宁谢
李 宁谢 刚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2、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830054)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九万大山中心南麓,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农业特色显著。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2011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政府安排400万元作为糖蔗发展专项资金,大力种植糖料蔗,新增糖蔗种植1万亩,总面积达17.6万亩;大力发展两性花毛葡萄产业,新增两性花毛葡萄4300亩,毛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大力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广泛动员群众种植烤烟,实施烟稻轮作试点。桑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宝坛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毛葡萄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
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概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主要有毛葡萄、糖蔗、桑蚕、高淀粉木薯红薯、有机茶叶、核桃等,2012年,全县已发展有毛葡萄5.6万亩,糖蔗18.5万亩,桑园5万亩,高产木薯红薯3万亩,有机示范茶园 300 亩[2]。
(一)罗城绿茶
道光二十四年(1884)《罗城县志》载:饮真茶,令人少眠。民国24年(1935)《罗城县志》载:……产地在武阳区之四堡、宝坛,……黄金茶以宝坛之尧人山茶为最佳。罗城茶地分布于尧人山、五地、平英、庄洞、纳翁、拉朗、好洞、耕尧、大竹、尧老、龙岸茶叶场等。尧人山茶产于该山西南面的夹谷中,海拔800米左右,黄土、酸性,土层深厚松软,阳光西晒,云缠雾绕,雨水均匀,温度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优质的茶叶,其所产出罗城绿茶紧细秀挺,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汤色翠绿清亮,叶底翠绿嫩匀,味醇甘爽,品质超群,可谓是“高山云雾茶”。
(二)罗城野生毛葡萄和毛葡萄酒
毛葡萄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野生状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果树。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作为我国野生毛葡萄的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毛葡萄原产地保护标志”“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毛葡萄鲜果中因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酿制优质红葡萄酒的好原料。
早在1661年清初于成龙治罗城时,就劝农“以果代粟酿酒”,其果即指毛葡萄果。2000年,经法国技术权威机构鉴定,罗城野生毛葡萄酒含有两种独特的物质是其他葡萄酒所没有的。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多山,且山区的土壤、光照、降雨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野生毛葡萄的生长,尤其是其工业化程度低,使野生毛葡萄得以在无公害的环境下生息繁衍,实为得天独厚的宝地。以野生毛葡萄酿制的罗城萄萄酒,色呈琥珀,外观深红透亮,色泽典雅;细品则甜中微酸、醇厚爽口、舌齿生津、余香隐隐,酒味层次丰富细腻,堪称色、香、味俱全。
2005年,广西中天领御酒业投资整改了有40年酿酒历史的原广西罗城山野葡萄酒总厂,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推广。广西中天领御酒业花重金请来策划公司,进行产品包装、广告制作、营销策略调整等工作,打造企业和产品新形象,主打野生牌的新产品再次投放市场,口感重新调整。广西中天领御已开发出包含“木龙珠干红”等高端产品在内10余个系列产品,在国内打破中国北方葡萄酒垄断的局面。为让葡萄加工能力与葡萄产业发展同步,作为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广西中天领御酒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9亿元实施搬迁技改,把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1万吨野生毛葡萄酒、1千吨白兰地(毛葡萄烈酒)、1万吨白酒。罗城野葡萄酒占据广西葡萄酒市场销售第一的高地[1]。
毛葡萄是毛葡萄酒的原料。随着葡萄酿酒业的崛起,毛葡萄鲜果的需求量猛增,野生资源的鲜果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酒生产的需要,刺激了人工管护和人工种植山野毛葡萄的积极性。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抓好毛葡萄酒生产的同时,注重抓好毛葡萄种植与生产。1999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利用植物组培技术攻克了毛葡萄种苗繁育的难关,在广西乃至国内首开迅速实现大规模种植生产的先河。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立多个毛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实施示范带动战略;2003年实施“百里毛葡萄长廊”项目,发动全县58个县直机关单位部门在公路沿线种植毛葡萄250多公顷。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委、政府的因势利导下,仫佬族同胞看到种植毛葡萄可以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益,就纷纷上山开荒锄地,架起了四方的水泥杆,连片种植毛葡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共398万亩,其中石山面积就占了110万亩,丘陵坡地212万亩,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而经过驯化的野生毛葡萄依旧能够回位到原位的恶劣环境中生存,枝条攀援生长可以覆盖裸露的石山,可以绿化石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对广西乃至对整个黄河以南的石漠化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毛葡萄产业将具有着积极的意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展毛葡萄产业是一项既治理石漠化,增加农民收入,又为葡萄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促进企业发展的多赢项目,2010年全县水果业产值0.86亿元,其中毛葡萄种植面积为3.3万亩,总产值达3385万元,占全县水果业产值的39.34%。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作出了把葡萄赶上山的决策,计划到“十二五”期末,野生毛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毛葡萄果2.5万吨。2012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新增两性花毛葡萄面积2万多亩,全县毛葡萄种植面积达5.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万亩,产果5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
(三)罗城核桃
按照河池市提出的“整市推进发展核桃产业,提高群众持续增收能力,走出石山地区开发式扶贫新路子”,把核桃作为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培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先后制定一系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做好山文章,做强新产业,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办法,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的目标,计划发展种植1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门、四把、天河、怀群等乡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全力推进。其中,核心发展区的每个乡镇要建成50亩以上的核桃示范点20个,积极发展区的乡镇要建成5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10个,以此加快贫困村屯农民的脱贫步伐。
2011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已完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核桃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分解河池市委、市政府下达罗城发展核桃产业发展种植6万亩的目标任务。其中2012年核桃种植2万亩,2013年核桃种植3万亩,2014年核桃种植3万亩,2015年核桃种植2万亩。2012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已落实核桃种植面积23928亩,整地面积4220亩,挖坎132亩[1]。
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加大扶贫产业开发工作力度,确保“每株核桃有人管,每片核桃都成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各乡镇、村建立核桃管护工作组织,完善管护制度,订立管护公约,确定村级核桃技术工作人员,划片包干,责酬挂钩,严格奖惩;计划2013年举办县级培训班5期,培训人次800人次,举办乡镇级培训班40期,培训人次4000人次;继续“54321”帮扶活动,保证核桃成活率,从而达到帮扶的最终目的,让贫困户脱贫致富[3]。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按照河池市提出的“整市推进发展核桃产业,提高群众持续增收能力,走出石山地区开发式扶贫新路子”,把核桃作为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培植,先后制定一系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任务,统筹规划,狠抓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民致富。
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特色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干旱缺水和土地石漠化成为制约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总体上讲罗城县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与贵州交界,是我国石漠化较严重地区之一,“九分石头一分地”。而过往部分农民在石山窝上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加剧了水土流失,这造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石漠化严重。为治理土地石漠化和发展特色农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治理土地石漠化的新方式,即发展特色农业、研发毛葡萄新品种,推广种植毛葡萄5.6万亩并进行种苗、肥料和农药等补贴。
(二)特色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相对技术、市场发展明显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难以有效提高。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矿藏资源价格下跌,2012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生产总值36亿元,下降2.73%;财政收入2.22亿元,下降6.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下降50.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亿元,下降35.68%,这造成了包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在内的新上项目建设难度增加,企业和项目面临“融资难”的问题[1]。
(三)劳动力缺少
随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农忙时缺人手、发展现代农业缺青壮年劳动力的形势不断加剧。根据2010年罗城县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人,其中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由于农业产出低、农业性收入低的现实状况,大量农村劳动力远离农村来到城市,成为城市中的农民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质上是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主逐步转为依靠非农产业收入为主,这不可避免成为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收入少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农民经营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先进技术覆盖率和机械化作业率不高。而收入水平较低,乡际间发展不够平衡,山区与平地地区的收入差距显著,影响对特色农业的投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中国整体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的30多年建设成就,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市场经济建设相对薄弱。而商品经济意识的薄弱和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这造成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生产与特色农业商品市场化经济相脱节。特色农业种植生产与特色农业市场化发展不协调造成丰产却不丰收,农民收入年度波幅差距大,农民收入无法稳定而可持续的增长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目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相对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特色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广大人民和政府在特色农业深化加工、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和特色产业化等做了大量工作且成效显著,但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市场化低端阶段,政府及其行政命令在特色农业产业化中发挥作用过于强势,主要特色农业企业多在政府所有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中,而民营特色农业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这造成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市场化程度低,而市场反作用于生产,阻碍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增长。
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注重效益原则
实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二)坚持依靠科技,集约经营原则
大力推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科技化水平和技术投入的生产模式,提高科技入户率。
(三)坚持龙头带动,产销互动原则
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产业链条。
(四)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罗城仫佬族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方法
(一)多部门联合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涉农部门精心组织,通过开展干部调研解难题、组织培训送技术、送“红包”抓示范、放心农资送下乡、农机服务保效率、气象预报护生产等活动,全力服务春耕生产。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局按县、乡、村分三级,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解决群众发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2012年召开各级各类技术培训期数183期,培训农民1.36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分别向示范户免费发放种子,并做好技术跟踪指导。成立护农联合执法指挥部,制定护农执法打假联动机制。2012年,由农业执法队牵头,会同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深入各商家、店面,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检查、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扩大农资监管面,有效净化农资市场。执法人员走访检查农贸销售商家、店面达300多店次,发放资料8000多份;成功处理一起违法销售质量不合格的杂交水稻种子案,为粮农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2012年共增加大型农机具20台、小型农机具1000多台,新增加农机具品种10类;成立了农机合作社9个,合作社农机达147台;全县1520台各类农机具全部投入特色农业生产[3]。
(二)以产业带动特色农业经济
以往,由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内没有大型加工企业,优势原料资源只能直接拉往柳州、广东等外地加工,而成品或半成品这股“肥水”也随之流入“外人田”的状况,因此,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决定加强营造“扶商、亲商、安商、富商、敬商”的招商引资氛围,按照“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的招商引资目标,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方式,主动外出宣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势,与外地大客商大企业精诚洽谈,全力做好“金凤凰”的引进工作[4]。2012年,广州东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百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中华养生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企业相继落户罗城,带动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化。
(三)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不可避免将影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工作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把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作为一项统筹城乡、优化环境、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来抓,着重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垃圾堆积、污水横流、塘淤渠断等突出问题[5]。2013年,先行在东门镇、四把镇、小长安镇等3个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池31个,完成3个垃圾中转站设备采购工作,落实垃圾中转站选址,完善征地手续,待落实施工单位后即可开工建设。并计划2013年底建成3个镇的垃圾中转站和130个垃圾收集点。上述措施是为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计划实施珠江防护林人工造林5千亩,“绿满八桂”山上造林任务3万亩,绿化村屯20个,同比增长186%;完成油茶种植1千亩;完成核桃种植3万亩,同比增长50%;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127.3亩;完成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25万株,同比增长32%,把“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的开展引向深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继续深入实施“十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林下经济发展面积累计达87.84亩,同比增长5%,林下经济生产总值1.42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沼气池建设800座,落实4个村级服务网点建设,申报县级沼气服务站,申报玻璃钢沼气池推广示范建设90座,实施5千亩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用林业大资源,发展竞争力强的大产业[6],在加快林果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推进富民兴林上有新成效,在创新经营机制上有新举措,在改善生态建设上有新进展,在推广林业科技上有新途径,实现林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和市三级政府的各项建设项目和资金
2012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支持罗城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038.8万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28个,总投资2745.41万元,新建大型密集式烤房271座,改善罗城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按照《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项建设规划》,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用5年时间,组织各方力量,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完成特色村寨、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生态建设、乡镇和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农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中小学校、农业产业发展等11大类1088个项目的建设任务。2011年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建设项目105个,总投资5357万元,项目着力完善仫佬族聚居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仫佬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推动了罗城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1]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EB/OL].http://gxlc.gov.cn/
[2]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财政局.关于自治县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R],2012-02-19.
[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2(02).
[4]《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2-138.
[5]周玉蓉.仫佬山乡广西罗城县大梧屯调查与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78-109.
[6]王利娟.基于SWOT分析法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产业发展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