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护理学基础教学开展班主任人文教育
2013-08-15汪海英
汪海英
(永康卫生学校,浙江 永康 321300)
如何在对中职护生的教学中强化人文关怀教育,集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教育于一体,并使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这是中职护理教育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两年多的尝试发现,依托护理学基础教学开展班主任人文教育,将对中职生的知识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有很大的帮助。
1 理论教学结合人文教育
1.1 观看护理前辈事迹
护理学基础绪论里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史以及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的事迹。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观看了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前辈在临床工作中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对护理职业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对护理职业的向往。
1.2 学习护士工作礼仪
学习完护士素质及护理的概念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由医院护士表演的情景剧。通过情景剧演示了护士的电话礼仪、交接班礼仪、接待患者礼仪、晨间问候礼仪、送患者出院礼仪、患者入病区后护理、护理操作时的交流,并展示了护士的标准站姿、坐姿、走姿,处处体现了白衣天使无与伦比的崇高与美丽[1],并且通过观看表演使学生了解了护理的内涵,即“人道、照顾、帮助”。
1.3 培养交流能力
理论课采取多样化形式,如重点突出、简单易懂的内容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讲评。如在讲解“医院与住院环境”这一章时,笔者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并专门留出两个小时时间带领学生作为志愿者在门诊大厅为患者服务。在讲解“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这一章时,笔者采用让学生先预习后分组、分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以上各种授课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还能提高其学习与交流的能力[2]。
2 技能教学结合人文教育
技能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护理程序框架为操作流程主线,把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相关的人文关怀融入到对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培养的全过程中。
2.1 病例教学模式
教师事先根据实训项目设计相应的病例,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并轮流进行扮演。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护患沟通的技巧、相关的法律知识、常见操作错误、文明礼貌用语、相关理论知识等。合理设计和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有助于护生专业角色的形成和职业责任感的建立,适宜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
2.2 技能考核
改变传统的护理技能考核以流程、速度为主要指标的单一评价方法,采用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专门设计评分表采用技能评分与人文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将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人文关怀语言行为,尊重、关爱、理解、沟通等内容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作为护生技能评估的依据。
3 开展班团活动,强化人文教育
3.1 主题班会
笔者在上实验课时发现,有些小组由于其中一位学生的失误影响了整体成绩,结果全组学生都埋怨他、孤立他。为此,笔者专门开了一个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班会,以小品、说唱、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基础护理学》第十九章“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上完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笔者就每天组织学生观看大地震的新闻报道,通过新闻材料对学生进行了生命价值的教育,而且进一步升华了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了解和感悟,让学生从抗震救灾的医护人员身上真正体会到南丁格尔的优良品质:善良、勇敢、无私奉献,另外还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3.2 社会实践活动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上完以后,笔者组织学生到社区及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生活护理、测量血压等;并以“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嘴巴甜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多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10句话作为行为规范要求。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
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沟通、护理心理学等许多方面,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医院、学校及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护生培养成既是拥有精湛护理技术的护士,又是拥有丰富人文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社会工作者。
[1]李丽林,全彩梅.浅谈护理人文科学在注射室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2(8):167-168.
[2]刘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J].护理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