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思考
2013-08-15王丹
王 丹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长春 130000)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逐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其存在的教育对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01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1],该通知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2].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参照执行,在独立学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只有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才能形成适合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认真分析和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平台,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
总体上看,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不扎实,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身行为比较自我,个别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抗挫折能力较弱等[3].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社会实践经历丰富,有较强的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生活比较自我,个性张扬爱展示自我,在学生活动中经常脱颖而出成为关注焦点[4].
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优势和不足,有着属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如果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自我发展.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和研究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2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工作之余,调查走访了吉林省内部分独立学院,从中发现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些情况.
(1)开设课程定位不明确. 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处于探索和开展阶段,各个独立学院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这就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开设过程中未能找准定位,不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还是以知识和理论教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学的内容及方法,解决学生个体身心方面的问题,以满足学生行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它是一门把心理学知识与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学科,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理论及知识灌输,需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而部分独立学院还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专业教育,运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缺少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的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使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生活和学习等日常问题;
(2)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部分独立学院一般建立以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在课堂内外开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堂内理论知识学习,不能寓教于实践活动,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助支持系统.心理健康教师仅把工作局限在课堂内,忽视与外部的联系,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不能与其它部门及人员互动和联系,更不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满足各个年级学生发展需要. 部分独立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能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活动体验课教学成果不明显,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建设一套独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我们应形成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家庭和社会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注重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机制,在方法上创新,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家长和学校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支持互助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课程,适时增加课时,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学任务.注重发挥家庭心理保健功能,努力使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全社会共同重视;
(2)明确课程性质定位,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性心理要求,因材施教,改革课程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5].教师可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内容,如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依据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课程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特点设计课程内容等,选用针对性强或者自编教材,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增强知识学习的实际可操作性,并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如案例分析式教学、团体训练与拓展活动等,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克服学生过强的自我中心思想及嫉妒心理,避免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更多的心理问题,把团队辅导训练和拓展活动与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是最适合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之一;
(3)重视教学研究,建立稳定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工作团队,注重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数量,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职能归属问题,不断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
4 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我们应正确看待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积极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实践,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R].2005.1.12.
[2]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2011.5.28.
[3]刘贵岩.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25.
[4]娄平仁.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经济师,2008(7):33-34.
[5]李 萍,喻莉丹.简论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7(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