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6-12-14袁春梅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原则

袁春梅

【摘 要】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受到各界的关注,教育部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例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下发便是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各高校均开设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章就简要谈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用 原则 策略

一、前言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已受到高校与社会各方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常规学院式教育,而是一项全新开展的教育形式,学校与教师均处于不断学习与进步的阶段。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果尚不完善,因此部分高校在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如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展开全面的分析,对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我国的传统教育统分为两大类别,一类属于社会科学教育,包含数、理、化、语、外这些常规学科,一类属于思想教育,包含政治、法规、道德规范等课程。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有明确的分类,各高校的分类也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偏向于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学生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各常规学科的学习效率[1]。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修正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了当代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交流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和疏导。

(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学校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需要以不同的学生所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为根据。由于学校做不到对每一位学生出现的每一个心理问题进行亲自解决,所以就需要进行统一的思维教育,修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在积极的程度,使其达到自我调整的效果[2]。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教学方式灵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常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调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常分为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外部活动是面对情景的直接反应,心理活动是通过事件引发的内心思考。相对灵活的活动教育可以从双方面看出学生对待事件的反应状态,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健康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学与普通学科教学的一大区别是对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要求极高,由于学生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可以看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实反应。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进行。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心理健康引导

健康引导主要是指导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辅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自我接受、自我调节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更倾向于导师辅助与引导的过程。导师通过学生面对某件事情形成的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同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之后进行自我探索,寻找自我内心的隐藏资源,使其能够充分地开发出自我潜能[3]。大学阶段的学生多处于心理矛盾时期,是自我认知与自我检讨的时期。在此时期,心理强度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同学的意见或是教师的态度而出现自我认识偏差的情况,容易出现过度的自我检讨状态,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状态,采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手段,与学生多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理矛盾,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引导,帮助其用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外界的评价。

(二)常规教学辅助

常规教学辅助是指在进行常规学科教学时,教师适当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常规学科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同步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的提升是心理健康教学最为复杂且不易完成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通过单一的学科教学进行,而是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加强各学科教师的配合,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六、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有限,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03):530-536.

[2]李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02):127-129.

[3]门学泳,雷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45-4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