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思考
2013-08-15钱存荣吴光哲李杰静
钱存荣,吴光哲,王 颖,李杰静,杨 明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大连 116013;2.解放军第406医院,大连 116041)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其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基础上的,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2]。健康管理的关键是对所管理的对象实行监测和干预,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的医疗服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对人群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开始,提高生存质量,达到自我掌控健康的目的。
1 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1.1 人口老龄化激增 目前我国人口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激增。我国于2000年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老年人口数量占世界老年人的1/5。二是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力。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处在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阶段,人均GDP在10 000美元左右,而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还不足1 000美元。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长迅速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系统地分析全球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不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疾病的主要负担,并且确定血压、烟草、乙醇、胆固醇、超重、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缺乏体力活动等10个危险因素。2005年WHO《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报告中再次指出,目前慢性病不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而且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据报道,2005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高达750万。同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及给人群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
1.3 医疗费用急剧上涨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老龄化、疾病结构的改变,卫生服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医疗费用上涨迅速,给个人、家庭和政府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健康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率并减少医疗支出。美国现已有超过9 500万人参加健康管理服务,美国人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因此下降了30%。因此,健康管理既节约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提高个人的健康质量。
2 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健康管理服务是通过收集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和血生化、尿液分析检查等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运用多种形式帮助个体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的目标。健康管理服务的流程一般由健康调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后续服务、专项服务等组成。其中,健康体检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主要筛查健康的危险因素及疾病,对后期的健康干预具有指导意义。健康评估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健康咨询主要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随访跟踪计划等。后续服务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专项服务通常按患者及健康人划分,并根据具体情况为个体和群体提供针对特定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等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3 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3.1 健康调查 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不同的健康状况;二是不同健康状况下所处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健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生物性调查、个人医学史调查、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调查、心理因素调查、社会环境因素调查、医疗服务水平调查等。通过健康调查,建立完整的、动态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慢性疾患者群健康管理档案、亚健康与疾病随访库、亚健康与疾病分析汇总系统,建立针对亚健康和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监测系统”,长期动态监测不同群体中非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因素关系,研究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以亚健康群体、慢性病群体和人群健康教育为切入点,采取干预措施并注重效果评价,为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有关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
3.2 健康评价 健康评价是个体化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综合个人行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前瞻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健康评价需要解决个体健康或不健康、健康程度、健康风险及其风险性大小等问题。按照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和一般健康状态进行分类,对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危险度进行危险分层,对重大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科学预测,并给出综合的、个性化的健康促进方案等,把一些抽象的健康得分和实际的疾病危险性大小结合,是健康管理的实用性所在。而目前对疾病的诊疗过程、诊疗技术的使用、健康教育的状况、药物使用状况和医疗费用的状况等,尚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这是我国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难点。
3.3 健康干预 在对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针对危险因素、自觉症状、体检结果设计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采取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生活方式等措施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对不同人群实施分层维护和全方位的健康干预,在亚健康状态尚未发生或发展为疾病状态,或在不可逆转之前及时预防和延缓演变进程,或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要进行非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对疾病人群应采用健康促进和循证医疗管理的模式,促进提高、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4]。
3.4 健康效果 在完成健康干预后,对预期的目标效果与措施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因果联系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近期效果(获取健康知识、态度变化情况、人体生理指标控制情况等),中期效果(行为习惯和环境的改变等),远期效果(使用的成本、产生的效益、发病率、死亡率等)。同时,通过健康干预所取得的效果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干预方法及措施。
4 运行健康管理循环
健康管理服务需要持续不断运行,即健康管理循环。健康管理循环就是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评价、干预的循环[5],其中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是核心。下一个循环的检查监测和评价,又为上一个循环的干预效果提供评价依据。健康管理循环每循环一次,可解决一些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使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健康管理循环的任何残缺、停顿、中断都不能实现健康管理,更谈不上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健康管理循环使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融合协同,实践了健康管理全过程,从而彻底改变防治效率低的重治疗、轻预防,防治分离的防治模式。
5 开展智能健康管理
智能健康管理是整合医疗与信息技术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研究健康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等技术,建立高品质与高效率的健康监测、疾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健康评价、制定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
5.1 健康档案管理技术 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卫生服务记录三个方面,整合多个医疗系统,以及健康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从医院数字化诊疗平台中采集数据[6]。利用卫生信息交换标准和医学数据图像通讯标准,实现数字化诊疗平台与健康管理信息平台间的数据标准化传输,解决在各健康管理机构中异构信息系统间数据传输的难点。
5.2 健康风险评估技术 疾病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中的难点,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能够被广泛认可的模式,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专家知识系统尚未形成,仅能通过吸纳研究机构对某些单病种评估的研究成果,采用量表的形式来预测未来风险的等级[7]。风险评估软件系统都是在疾病危险因素抽象出的风险等级量表基础上,然后用计算机建模技术加以实现,在医学领域都还不具有权威性。此外,仪器检测评估法还没有和健康评估软件进行完美融合。这些技术在健康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完善和发展。
5.3 健康管理互动技术 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是通过电话呼叫中心、手机短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互联网查询、疾病追踪回访等方式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双向交流平台。一般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短信提醒、体检结果查询、健康教育栏目、慢性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门诊及住院预约等[8],需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成果,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1] 傅 华,王家骥,李 枫,等.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2(3):32-36.
[2] 吴 钢.健康与健康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9):75-77.
[3] 陈庆瑜,洪 俊,甘小玲,等.在健康体检服务中实施健康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174- 176.
[4] 王烨源,陈建勋,王汉亮,等.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23-127.
[5] 许 津.“健康管理循环”运行初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6):184-185.
[6] 汪 涛.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挖掘[J].医学信息学,2008,2(21):184-186.
[7] 孙胜男,李 铮.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9):861-864.
[8] 王维民.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难点和对策[J].中国医院,2010,14(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