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 例
2013-08-15赵晓红
赵晓红
(锦州市凌河区中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我院使用阿奇霉素已有多年的历史,疗效良好,期间1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1 岁,发热、咳嗽、无痰、咽痛、流涕,周身不适伴乏力3 d。在家口服“扑热息痛、罗红霉素、清开灵”2 d 后,上述症状无好转,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精神尚可,饮食欠佳,二便正常。既往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月经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体温:38.4 ℃,P :81 次/分钟,R:20 次/分钟,BP:120/80 mmHg,神清语明,发热面容,咽赤(+),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对称,两侧胸廓呼吸动度一致,略急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81 次/分钟,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白细胞:12.4 × 109/L,分叶:56%,淋巴:36%,红细胞:4.1 ×1012/L,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152 ×109/L;胸片:双肺纹理增强;心电图:窦性心律84 次/分,心电轴不偏,正常心电图。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2 治 疗
在门诊静点5%葡萄糖250 mL +马来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商品名津博-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0.5 g,在输液200 mL 左右时,患者突觉腹痛,进行性加重,里急后重感,起身后出现大汗淋漓、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查体:BP:测不到,脉细速:110 次/分,随即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副肾0.5 mg 肌注,给予5%葡萄糖100 mL +维生素C 2.5 g+地塞米松10 mg 静点,3 min 后患者意识恢复,面色转红,BP:80/50 mmHg,继续输液、吸氧等,15 min 后,上诉症状缓解,BP:90/60 mmHg,半小时后,上述所有不良症状消失,门诊观察6 h 后无不适,血压恢复正常后自行离院。
3 讨 论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较强,同时也增加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良反应轻。主要适应症: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盆腔炎。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及注射部位疼痛等局部反应,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一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临床少见。本例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故使用该药治疗呼吸道感染,应属妥当临床使用;药液无过期、变质、沉淀及异物,溶液瓶检查无裂缝;患者单独使用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未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说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阿奇霉素的使用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患者为首次静滴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中出现过敏性休克,且发展迅速。该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与混入该药的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关。因此提示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即便是非试敏的药物,初次应用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时速度应缓慢,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不能认为过敏发生者少就掉以轻心,麻痹大意;用药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就地抢救,操作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准确,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尽早纠正休克,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