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结合神经系统临床应用探析
2013-08-15刘怡李志刚
刘怡,李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中医以一种宇宙观强调整体,不单独研究器官,而时常在意的是五行间的生克关系;西医则是在微观中探究,将每个器官研究得非常透彻。然而,能否运用中医的观念以及西医微观中的成果,将中西医各自的长处结合,很好地运用在治疗上,在中医经脉系统的督脉,以及西医神经系统的脊髓与神经中,能不能是上述结合理想的切入点。因此,试从督脉与神经系统相关联的角度,阐述其临床应用。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器官、系统,包括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活动均受神经系统支配,从而维持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一致[1],各个系统并不孤立,是在神经系统的管理下,相互影响、调节、制约,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医学对脊髓的认识近年来更趋于旁及督脉与肾经功能,督脉病证的范围甚至包括了神经、呼吸、泌尿、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特别对于神经系统、精神疾病,如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脊髓损伤、脊柱强直、老年性痴呆、抑郁症和失眠等。有学者提出,现今解剖学中脊髓的部位和功能与中医督脉的循行部位和作用近似[2],从风府而出的督脉与下传的皮质脊髓束起止走行及功能基本一致,其实质可以看作是皮质脊髓束在脊背正中线上的反映[3],它支配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是传导躯体运动信息的经脉,与脊髓、神经的调控息息相关,对人体功能活动有整体调节的作用,体现了督脉经穴治疗运用上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了为何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或病变所导致的麻木、瘫痪等感觉及运动障碍性病症,临床结合督脉调治,对于康复、改善病情,及降低病残程度都有帮助。[4]
其次,从正经的循行来说,《灵枢·经脉》记载:“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可知膀胱经是与脑相关的经脉,肾经是与脊髓相关的经脉,上述提及与脊髓及神经调控息息相关的督脉,其病证除采用督脉经穴外,搭配正经循行与脑相关的膀胱经穴位、与脊髓相关的肾经穴位进行治疗,对于取效来说最为适合。
再者,以神经学角度联系督脉,人体各个脏腑与神经的调控密切相关,无论是脑神经或脊神经,都有内脏神经纤维分布到内脏,亦即所有脏腑都与神经有所联系,神经的调控出问题,可以造成脏腑的病证,脏腑的病证日久,亦可造成神经的失调。因此,诸多内科疾患的治疗对于督脉经穴有其运用的必要性,先经由探查有压痛的脊髓节段,即督脉压痛点既是阳性反应点,又是治疗的选择部位[5],针对相应督脉经穴进行针刺后,再搭配相关脏腑经穴进行治疗,以取得更佳疗效。有研究[6]表明,任脉实质上是脊髓丘脑束及薄束、楔束在胸腹正中线上的反映,是传导躯体感觉信息的经脉,另由于传导内脏感觉的神经纤维细、数量少、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内脏感觉痛阈高且不易定位,很多时候到疼痛及症状明显时,往往病已深入,脏腑疾患若能经督脉压痛点,以任脉及相应脏腑经穴一同使用,及早进行针对性调治,可以达到已病早治的“治未病”目的,也是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简易方法。
综上所述,督脉结合现代医学的临床应用,特别针对属于脑与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可区分为脑神经与脊神经、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的周围神经系统病症都有意义;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病症除运用督脉经穴外,依据正经循行路线所过,应搭配肾经或膀胱经穴位取用。而受神经调控、与内科相关的脏腑疾患,应首重督脉的调治,配合任脉及相应脏腑经穴进行治疗,对诊断及疗效都有帮助。
[1]高希言,马巧琳.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J].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7.
[2]陈维,呼兴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空洞症思路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9,29(4):575-576.
[3]贾耿.督脉、足太阳、任脉、肾精实质再探[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07-1808.
[4]刘锦,乔嘉斌.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116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44.
[5]张晨静,王玲玲.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督脉脊柱段压痛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7-9.
[6]刁利红,杨卓欣,于海波.任脉与脑相关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3(4):398-399.